運動有助于孩子強身健體,在鼓勵孩子進行各種運動的同時,家長經(jīng)常困惑的是,孩子運動前要不要進食?運動后多久能進食?吃什么比較好?吃多了會不會長胖?如何保持吃動平衡?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運動前后是否需要進食
運動前是否需要進食,取決于運動強度和空腹的程度。運動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身體也會因為出汗而失去水分。
空腹運動要警惕。如果空腹?fàn)顟B(tài)下做高強度的運動,孩子很容易發(fā)生低血糖癥,出現(xiàn)頭暈、出冷汗、暈厥等癥狀,會損害兒童的健康。如果運動強度較低,比如在學(xué)校上體育課、散步、慢速游泳、打羽毛球等,且在兩餐之間做這些運動,那么運動前是不需要進食的,少量喝水就可以。
運動前餓了要吃點。如果孩子在餐后兩小時甚至更久有了饑餓感,又要做較劇烈的運動,比如,進行籃球比賽、游泳比賽、短跑或者長跑等,就需要在運動前適量進食。首選體積較小、熱量較高、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牛奶、面包等,切記要少量進食。如果運動前進食過多,運動時容易導(dǎo)致胃部不適,出現(xiàn)疼痛、腹脹、嘔吐等癥狀。
運動后喝水要少量多次。在運動后半小時內(nèi),人體可以適當(dāng)攝入蛋白質(zhì)、糖類、纖維素,如水果、雞蛋、瘦肉、牛奶等,也可以適量食用一些堅果,但不能放開了吃,攝入量要與自己的體能消耗量相適應(yīng)。建議在有氧運動后,適當(dāng)增加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質(zhì)的攝入;力量訓(xùn)練后,適當(dāng)增加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此外,運動時如果大量出汗,運動后需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zhì),最好采取少量多次喝水的方式,不宜一次大量喝水,以免增加腎臟負擔(dān)。如果運動量不大,運動后常態(tài)飲食就可以。
如何更好地運動和進食
適合孩子的運動項目,首選促進長高的運動,也就是對脊柱和下肢關(guān)節(jié)有適宜刺激的抗阻力運動,如跳繩、打籃球、游泳、跑步、做體操等。
身高增長需要蛋白質(zhì)和鈣作為骨骼生長的原料,含蛋白質(zhì)和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是奶、蛋、肉。身高增長較快的青春期兒童,還要適當(dāng)補充鈣劑。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重要營養(yǎng)素,維生素D幾乎沒有食物來源。因此,孩子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每天至少補充400國際單位。
如果孩子經(jīng)常做劇烈運動,且運動量比較大,可以適當(dāng)多吃一些肉、蛋等高蛋白質(zhì)類食物,也可以適當(dāng)多喝奶。
有些孩子認為,只要運動了,就可以多吃點,這是一個誤區(qū)。即使孩子的運動量較大,如果體重增長過多,也說明進食太多。高能的油炸食品、西式快餐、甜飲料、糕點、糖果,任何時候都只能適量進食,不可多吃,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保持吃動平衡
運動對維持身體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促進食物的吸收利用、加快新陳代謝速度,有利于孩子體格和智力的生長發(fā)育。但是,能量消耗和能量攝入要相符合,也就是要遵循吃動平衡的原則。
維持吃動平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測體重,小學(xué)生一年的體重增長正常范圍是1~2千克,平均每月增長值為0.1千克。中學(xué)生一年體重增長的正常范圍是2~3千克,一般身高每增長1厘米,體重增長控制在0.5千克以下。高中生的BMI值最好低于24。
因此,運動的同時要保持膳食平衡,每天要進食蛋白質(zhì)類食物、蔬菜、谷物等。熱愛運動、經(jīng)常運動、快樂運動,同時膳食均衡,保持吃動平衡,就能更好地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