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3日 18:08

資源簡介

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一、設計理念
習慣是人在較長時間里形成的一種思維、言語和行為的方式,根據(jù)心理學大師弗羅伊德的研究,童年形成的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心理學家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是“才能遞減法則”,
人的各種習慣越早培養(yǎng)越容易養(yǎng)成,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而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則會給一生帶來無盡的麻煩甚至是災難。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良好的習慣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諸多的福祉。對于學生而言,帶給他們更大影響的是學習習慣。因此,及早培養(yǎng)少兒的良好學習習慣,對少年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意義重大。
在設計針對少兒的習慣養(yǎng)成課時,務必重視活動的生動性和有效性。本課課前要給大家發(fā)知識拓展的資料,讓學生先對“習慣養(yǎng)成”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課堂上以兒童喜歡的故事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出課題,而后以張非的苦惱為后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主題活動一是讓學生通過測試了解自己的習慣水平如何;活動二是通過小組合作“想一想”“比一比”澄清自己的身上的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活動三通過“做一做”感悟怎樣培養(yǎng)良好習慣。最好通過課外拓展活動,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學目標
(一)通過小測驗,使學生粗略了解自己的學習習慣。
(二)讓學生知道好的學習習慣將使自己終生受益,壞的習慣終生有害。
(三)使學生學會如何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四)對學習效果差或不喜歡學習的學生,教師要想辦法幫助他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要點
(一)活動重點:通過自測和用同學作鏡子,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習慣以及習慣在個人學習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分清習慣的良莠。
(二)活動難點:如何讓學生承認自己的壞習慣,以及在知道自己的壞習慣后如何以堅強的毅力去克服陋習。
四、教學對象
5-7年級學生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故事:心愿石的故事
有個年輕人,想發(fā)財想到幾乎發(fā)瘋的地步。每每聽到哪里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發(fā)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面,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于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愿石’。其它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愿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里,你會感覺到很溫暖。一旦你尋到那顆‘心愿石’后,你希望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得到了?!?br>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檢視石頭,發(fā)覺不溫暖,他便丟下海去。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的“心愿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一發(fā)覺不是“心愿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蝗?,“哇......”青年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那顆“心愿石”隨手丟下海去后,才發(fā)覺它是“溫暖”的!
師問:是什么讓青年把苦苦追求了半年的“心愿石”扔掉了?
有個學生很想搞好學習,可就是搞不好。為什么呢?
張非很聰明,腦筋很靈活,但學習成績卻很差。因為他一到做作業(yè)時不是吃東西就是喝飲料,書上、筆記本上小食品的渣子很多。喝飲料也不是一口一口地喝,而是頭往上一仰,就往嘴里倒,有時嗆一口吐出來滿桌子,筆記本上、書上全是。如果不吃東西,他就經(jīng)常一邊做作業(yè),一邊玩橡皮、玩筆、挖鼻孔等。有時甚至一邊做作業(yè)一邊看電視。他做兩小時的作業(yè),實際上真正用在做作業(yè)上的時間也就只有半小時,其他一個半小時是在玩。這樣一個晚上下來,自己覺得花很長時間在書桌前學習,但成績卻總是很差。有時他也覺得自己的學習習慣不好,但哪知道壞習慣養(yǎng)成之后就不容易改了。
張非要真正想把學習搞好需要怎樣?
引出課題: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過渡: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具有哪些學習習慣?哪些是好的?
2.測一測。
教師指導語:根據(jù)你的實際情況,對下列題目的各項作出最適合你的選擇。(提示:不必思考太久,給學生約10分鐘時間完成問卷。)
測一測
你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嗎 請對下列各題作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1.你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A.是 B.不一定 C.不
2.你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嗎
A.肯定是 B.說不清 C.不
3.遇到?jīng)]弄懂的知識,你是否會設法弄懂它
A.是 B.不一定 C.不
4.假如你考了一個不理想的成績,你是否有下次一定考好的決心
A.是 B.不一定 C.不
5.你是否在每個學期初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
A.是 B.不一定 C.不
6.你喜歡自己解一些課外書中的難題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7.看書時你常摘錄一些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8.如果沒有家人督促,你也能在家里自覺學習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9.重要考試前你是否有一個復習計劃
A.是 B.不一定 C.不
10.你經(jīng)常使用諸如詞典、百科全書之類的工具書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1.你常把書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講給同學或父母聽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2.你常與同學爭論(或討論)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3.你把一些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上了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4.對公式、定理等,你總是在理解其含義和推導過程的基礎上記住它們嗎
A.通常是 B.多數(shù)是 C.少數(shù)是
15.翻書時你總是邊看邊想,以把握書中的意思,并確定其合理性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6.你因生活中的某種需要去查閱有關資料了嗎
A.常常是 B.有時是 C.很少是或不是
17.課程中涉及的某些內(nèi)容如果有條件的話,你會親自驗證一下,看其是否正確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 8.你喜歡在書中用畫線的方法標出重點、難點及疑點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19.當你在學習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會詢問可能了解此問題的人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20.你多次根據(jù)書中的某些知識,發(fā)現(xiàn)一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嗎
A.是 B.不一定 C.不
評分規(guī)則:
每題答A記2分,答B(yǎng)記1分,答C記O分。各題得分相加,統(tǒng)計總分。
你的總分0—19分:你的學習習慣不好。從學習習慣上看,你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學習的效果也不好。
20—40分:你的學習習慣不完全符合要求。
41—60分:你的學習習慣總的來說是好的,請堅持下去。
(二)想一想:
1.小組合作完成:通過剛才的測驗和張非的故事,大家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好的學習習慣 有哪些不好的學習習慣 并把它們寫下來。
2.分組互相交流。請坐在你左邊的同學說說你的好習慣;請坐在你右邊的同學說說你的不良習慣。
3.比一比:看看坐在你左邊和右邊的同學對你的評價與你自己寫下來的是否一樣 請分別填在相應的框內(nèi)。
(三)做一做:怎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活動體驗,樹立信心
1.大家將手掌張開,十指交叉。停住:看一看你的左手的大拇指在上,還是你的右手的大拇指在上
2.現(xiàn)在請大家刻意改反過來交叉,即剛才在上的拇指改在下,看看是什么感覺 (很別扭,對啊,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不同,很不舒服),這種不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繼續(xù)來試試,
3.再來一次,按刻意改過來的交叉動作,不斷重復21次?,F(xiàn)在是什么感覺 習慣了一點,是嗎
總結(jié):當我們掌握了改變壞習慣的方法——不斷重復正確的習慣,我們就能收獲好習慣了。習慣可以改變,只要堅持重復。
(四)心理拓展活動:
五、知識拓展(課前印好發(fā)給學生)
所謂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和傾向。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學習習慣則是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習慣。可以說,學習習慣是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經(jīng)常化的行為表現(xiàn),是經(jīng)過反復訓練而養(yǎng)成的學習方法。習慣有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之分,學習習慣也是如此。例如,有些同學就有完成作業(yè)后自覺進行檢查的好習慣,有些同學就沒有這種習慣。在習慣形成過程中,是需要外部力量和意志毅力來推動的,但習慣一旦形成之后,則不再需要這些力量,習慣已成自然了。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通過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習慣。例如,你要養(yǎng)成每天早讀的良好學習習慣,就必須具有頑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惰性,堅持天天早起早讀,自覺堅持,這樣就會功到自然成。又如。你寫字時有彎腰駝背、離桌面很近的不良習慣,要想把它改過來,就必須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時時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提醒自己,這樣必能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要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改變學習態(tài)度入手,從現(xiàn)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長期堅持下去。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涉及預習、學習、復習、考試、應用等環(huán)節(jié),以及閱讀、聽課、記筆記、做練習、討論、寫作、實驗等活動。
(一)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課堂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抓住課堂學習,是一切優(yōu)秀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基本經(jīng)驗。它包括:①自覺預習;②專心聽講;③細心觀察;④積極思考;⑤認真做筆記。
2.鞏固記憶習慣。
俗話說:“重復是學習之母”,鞏固的根本途徑是復習。復習中的記憶方法已做過介紹,只要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則可,它主要包括:①及時復習;②理解復習:③邊讀邊記;④防止干擾;⑤編織知識網(wǎng)絡;⑥聯(lián)想回憶等。
3.解題思維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使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關鍵是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養(yǎng)成習慣,形成心智技能。解題思維習慣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加強理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主要包括:①獨立作業(yè);②分析與綜合;③分步思維;④逆向思維;⑤反饋檢查等。
4.自我總結(jié)復習的習慣。
掌握系統(tǒng)小結(jié),編制學習復習計劃、知識的靈活運用等。
(二)如何幫助學習效果差或不喜歡學習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學習效果差的原因:
對一些不喜歡學習的青少年來說,學習效果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習慣于在厭煩的心情中開始學習。他們沒有意識到,當一個人以一種厭煩的情緒去上學并坐在教室里聽課、做作業(yè)時,注意力極易分散,記憶遲鈍,思維呆滯。這樣,學習效率怎么會高呢 他們有時很羨慕那些喜歡學習的同學,不知道自己對學習的感受為什么與這些同學不一樣。
2.不喜歡學習的主要表現(xiàn):
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興趣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遲到,早退,上課不專心,作業(yè)馬虎,無故缺課,頂撞老師等,其中的極端性表現(xiàn)就是厭學,甚至逃學。據(jù)調(diào)查,某個城市初中生有厭學情緒者達三分之一,某中等城市約有24%的中小學生有厭學心理和表現(xiàn)。逃學的高峰年齡為14~16歲,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正處在青春期,正經(jīng)歷著一個充滿危機的階段。
3.如何克服不喜歡學習的心理
對不喜歡學習的青少年來說,首先要幫助他們調(diào)整學習態(tài)度,認清學習目的,了解學習對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意義,牢記學習是青少年在這一人生階段必須完成的任務。其次,還應該注意調(diào)整學習時的心情。試一下,以喜歡學習的心情去學習,結(jié)果會如何 當你以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和愉快的心情開始學習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力增強了,思維也變得靈活起來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人的興趣愛好常常是某種行為模式長期延續(xù)的結(jié)果。比如,一個人花了很多時間來收集郵票。長年累月下來收集郵票漸漸成為了他的習慣,他也就把收集郵票作為他的一個愛好了。同樣,當我們總是以喜愛的心情去學習時,時間一久,學習也就成為我們的一種興趣和需要了。喜愛學習的心情,慢慢地也會遷移到我們對新知識的求索上。最后,要提高學生自尊水平。教師歧視與學生學習過程中失敗的情緒體驗,都會引起學生自尊水平的降低。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可以產(chǎn)生神奇的期望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知識的載體,所以給學生以“教育愛”,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對情感的需要,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尊水平,避免厭學情緒、逃學行為的產(chǎn)生。

展開更多......

收起↑

相關知識

情緒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8篇
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初中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小學心理健康課活動設計(心理障礙與疾病預防).docx
健身塑形教學課程設計.docx
九江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說課比賽
教學設計
做筆記的學問教學設計心理健康(教學設計范文)
壓力釋放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14篇
【小學心理健康課】《調(diào)節(jié)壓力》課件+教案

網(wǎng)址: 小學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http://m.u1s5d6.cn/newsview24162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