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新生兒疾病健康教育教程.doc

新生兒疾病健康教育教程.doc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3日 12:56

新生兒疾病健康教育教程

PAGE  PAGE 14 新生兒疾病健康教育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新生兒硬腫癥 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敗血癥 新生兒低鈣血癥 鵝口瘡 尿布性皮炎(紅臀) 一、新生兒黃疸 【住院健康指導】 心理指導 向患兒家屬介紹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病機制,解釋病情,讓家長能認識到新生兒黃疸形成的原因,告知家長經(jīng)過藍光照射等治療,絕大部分患兒不會留下后遺癥,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使家長能積極配合治療。 光療指導 解釋使用黃疸治療箱的重要性,利用藍光光譜進行體外照射治療的目的、作用及藍光箱的使用方法。間接膽紅素在藍光作用下,轉變?yōu)樗苄?,然后從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而退黃,是一種簡單、有效、經(jīng)濟的治療方法。 在使用治療箱時,患兒需裸體放在藍光箱內,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褲防止滑脫,家屬要將墨鏡戴好,防止損傷眼睛。 光療時需適當補充水分及鈣劑。 副作用:可出現(xiàn)發(fā)熱、腹瀉和皮疹,但多不嚴重,可繼續(xù)光療,光療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癥,此時應停止光療,青銅癥可自行消退。 喂養(yǎng)指導 向家長宣教正確的喂奶姿勢和含接姿勢,指導正確的擠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鼓勵產婦耐心喂哺新生兒。 指導家長早喂養(yǎng),多次少量喂奶,因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兒喂養(yǎng)而促進腸蠕動和膽紅素在糞便中排泄,減少黃疸光療機會,另外還有增加喂奶次數(shù),如果喂奶次數(shù)少,腸蠕動減慢,胎糞排除延遲,膽紅素會吸收增加。 指導家長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時后測得黃疸指數(shù)9mmol/L,可以在兩次喂奶之間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兒小便次數(shù),利于小便中膽紅素的排泄。 對母乳性黃疸患兒,可根據(jù)患兒病情,暫停母乳,改為人工喂養(yǎng),停母乳期間要注意維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疾病指導 指導家長識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指導家長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部位,程度,判斷黃疸進展情況,以便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黃疸觀察方法: SEQ 表格 * GB3 ① 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觀察:?用手指壓眉心、胸骨、鼻尖、肚臍旁或雙腿,一般正常皮膚壓下去后方可呈白色,若有黃疸時,手指放開皮膚會轉黃,繼而恢復原來膚色。 指導家長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臍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處理。 指導家長行新生兒游泳及撫觸 新生兒游泳促進胃腸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島素釋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時活動消耗量較多,腸蠕動加強,排便多,有利于胎糞的盡早排出,從而降低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撫觸促使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多,增加嬰兒的喂哺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胎糞排泄。同時,腹部撫觸本身對胃腸道也是一種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使日排便次數(shù)及排便量明顯增加,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出院健康指導】 指導家長觀察皮膚黃染情況,防止復發(fā)。 按醫(yī)囑繼續(xù)觀察并口服退黃中藥。 堅持母乳喂養(yǎng),避免在夏季斷奶,添加輔食要采取逐漸過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養(yǎng)。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好尿布、玩具、奶瓶的消毒工作,以防交叉感染。 注意氣候變化,按時添減衣服,避免過熱和受寒。 注意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尤其是體溫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就診并定期復查。 二、 新生兒嘔吐 【健康教育】 1.指導家長治療主要是體位治療,輕者:食后1小時保持直立位,右側臥位;重者:30°傾斜的床上俯臥位,或60°角仰臥。 2.飲食療法:少量多餐,喂以稠厚乳汁。 3.指導合理用藥,如H2受體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胃腸動力藥:嗎丁啉、紅霉素等;胃黏膜保護藥:思密達等。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住院健康指導】 (1)環(huán)境:新生兒室內溫度應在20 ℃~24℃為宜,相對濕度維持在60%,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對流,以防受涼。 (2)體位:要注意經(jīng)常變換體位,取頭高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養(yǎng):應供給患兒足夠的熱量、營養(yǎng)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暫停喂奶、喂藥,以免嘔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時患兒口鼻周圍出現(xiàn)青紫、嗆咳,應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穩(wěn)定后,喂奶也應少量多次。 (4)胸部物理治療①翻身:能預防肺 HYPERLINK /webhtml/project/neikexue/neifenmixue.htm t _blank 內分泌物堆積和改善受壓部位肺擴張。②拍擊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門拍擊,使小氣道分泌物松動易于進入較大氣道。有利于吸痰和促進肺循環(huán)。③吸痰;及時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應采用霧化吸入以濕化氣道,促進分泌物排出。 (5)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選擇與病情相 適應的用氧方式,維持有效吸氧。 (6)維持正常體溫體溫過高時予降溫,體溫過低時予保暖。 (7)密切觀察病情準確無誤

相關知識

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簡介.doc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doc
中醫(yī)兒科健康教育.doc
新生兒疾病一般護理常規(guī)及健康教育PPT.ppt
健康教育實施方案.doc
產前教育.doc
健康教育知識講座.doc
健康教育講座資料.doc
科普:新生兒疾病篩查健康教育
0~12個月嬰兒啟蒙教育方法.doc

網(wǎng)址: 新生兒疾病健康教育教程.doc http://m.u1s5d6.cn/newsview23610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