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循環(huán)”關注我們,
然后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奇葩說》曾有一期辯題是:我因為太胖,被同學嘲笑欺負,我該減肥嗎?
肥胖就應該被嘲笑嗎?
肥胖是一件罪不可赦,罪大惡極之事嗎?
生而為人,胖,真的很抱歉嗎?
女性比男性更感到體重恥辱
2021年 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科學年會 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腹部或內臟脂肪與參與者體重相關的自我貶值之間的聯(lián)系。內臟脂肪是指我們身體內部的脂肪,包裹在靠近身體中心的腹部器官周圍。
研究包括70名參與者,年齡在22~39歲之間,平均BMI為29(處于超重),平均總脂肪含量為33%。
內化的體重病恥感是通過一份11項自述問卷(修正重量偏見內在化量表[WBIS-M])測量的。
發(fā)現(xiàn)女性(平均 WBIS 得分為 3.5)比男性(平均 WBIS 得分為 2.7)具有更高水平的體重偏見內化。較高水平的內化體重偏見僅對應于較高水平的女性內臟脂肪。對于女性來說,WBIS-M分數(shù)每增加一分,對應的內臟脂肪平均增加0.14磅。對于男性,WBIS-M評分每增加一分都與內臟脂肪無關。
意思是,無論女性的體重指數(shù)(BMI)或體重是多少,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對腹部脂肪感到恥辱,更容易內化有關體重的負面信息。
腹部脂肪含量較高的女性其體重偏見內化程度較高,而腹部脂肪與男性體重偏見內化無關。
我應該為自己的胖感覺到羞恥嗎?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一旦長期遭受歧視和羞辱,就可能開始接受這種消極態(tài)度,并將此消極態(tài)度內化為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
“體重污名”就是對超重和肥胖群體的社會貶低和詆毀,它會內化為受害者對自我的否定、攻擊和厭惡。當人們對自己有負面的、基于體重的刻板印象時,就會發(fā)生體重偏見內化:
是的,我就是一個丑陋、貪吃、懶惰的死胖子;
是的,我就是一個無能、沒用、缺乏自制力的蠢貨;
是的,我就是一個討人厭的,沒人喜歡,沒人愛的loser。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主修臨床心理學,她認為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努力控制體重的人可能會根據(jù)來自社會的外部信息來貶低自己,這些信息告訴他們‘你們沒有吸引力’、‘你在自我放縱’、‘你意志薄弱’,而這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體重更重?!?/p>
體重偏見反而增加體重
此外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女性內化的體重偏見可能會反過來增加額外體重。
因為壓力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特別是內臟脂肪含量增加。
當“反脂肪”信息被內化時,人們往往感到羞恥,羞恥作為一種情緒,與人類的壓力反應有關,當我們感到羞恥時,皮質醇的生成會增加,這又導致內臟脂肪的積累。而內臟脂肪又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
據(jù)研究人員稱,這是第一項表明體重偏見內化水平較高的女性更有可能積累更多內臟脂肪的研究。
盡管平均而言,男性通常比女性擁有更多的內臟脂肪(即平均來說男性更胖),但并沒有看到二者心理、社會污名呈現(xiàn)相似的關聯(lián)。
對于女性來說,無論是我們看待自己身體的方式,還是其他人看待我們身體的方式,似乎都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盡管女性的內臟脂肪比男性少,但由于女性對自己的負面看法,導致體重恥辱對女性的健康影響更大。
消除體重偏見才是解決肥胖問題的障礙
雖然該研究只是一項橫斷面研究,僅分析了一個時間點的數(shù)據(jù),但它強調了體重偏見是我們成功解決肥胖問題的重大障礙。
醫(yī)療專業(yè)人員需要更加了解體重偏見將如何對患者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將談話從減肥轉移到健康,可能這只是改變談話的簡單方法,但卻可以消除體重較重患者內化的體重偏見和自我判斷。
臨床醫(yī)生應該意識到,體重偏見會導致更大的壓力、更高的皮質醇水平、更多不健康行為的可能性和更低尋求護理的可能性,并且通常會導致體重增加和更糟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臨床環(huán)境通常也存在大量的體重偏見。在交流過程以及患者在臨床接受的護理中存在很多“反脂肪”的偏見。我們有責任以更健康的方式與患者一起思考和解決肥胖問題,這實際上關系到我們對導致肥胖發(fā)展的因素的復雜性的認識程度。
未來的研究還需要確認體重偏見內化是否真的會導致內臟脂肪及其因果關系,以減輕恥辱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守護真正的健康。
參考來源:
[1]Women felt more stigma about abdominal fat than men, regardless of body weight.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essions 2021, Presentation 289
[2]胡立.《奇葩說》:社會對肥胖的歧視和偏見,肥胖是恥辱嗎?
END
(來源:《國際循環(huán)》編輯部)
版
權
聲
明
凡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屬《國際循環(huán)》所有。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wǎng)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wǎng)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國際循環(huán)》”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