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如何防治?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如何防治?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17:35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xiàn)貧血癥狀,并且缺乏一定量的鐵元素。這種貧血類型在妊娠期間非常常見,主要是因為孕婦需要供養(yǎng)自身和胎兒所需的額外營養(yǎng)物質,其中就包括鐵。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會給母嬰帶來一些影響,本文將分析孕婦發(fā)生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并提供一定的防治方法。

  什么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貧血類型,在全球范圍內都廣泛存在。身體中缺乏一定量的鐵元素,會導致紅細胞無法正常合成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在體內負責將氧氣運輸?shù)礁鱾€組織和器官。懷孕期間,孕婦需要更多的鐵來滿足自己和胎兒的需求。鐵在孕期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是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元素,還參與了胎兒的生長和發(fā)育過程。所以,孕婦需要比平時更多的鐵來支持血液的形成和胎兒的營養(yǎng)供給。

  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1. 需求量增加  妊娠期間,孕婦需要額外的鐵供應,這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血容量增加需要額外的鐵約650~750毫克,而胎兒的生長和發(fā)育也需要額外的鐵約250~350毫克。因此,整個妊娠期的總鐵需求約為1000毫克。

  2. 鐵攝入不足  妊娠早期嘔吐或偏食會影響鐵攝入。孕婦每天至少需要攝入4毫克的鐵,而日常飲食中大約含有10~15毫克的鐵,但實際吸收利用率只有10%,即僅為1~1.5毫克。在妊娠的中晚期,鐵的最大吸收率可達到40%,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

  3. 鐵吸收障礙  營養(yǎng)不良或偏食、蛋白質攝入不足;胃腸功能紊亂,如胃酸缺乏、胃黏膜萎縮或慢性腹瀉,均會妨礙鐵吸收。

  4. 鐵丟失增加  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如前置胎盤和慢性疾病,包括感染、慢性肝腎疾病等也會導致貧血。

  5. 鐵儲存不足  孕前貧血會延續(xù)到妊娠期或在妊娠期加重,約40%女性孕前就存在鐵貯存少或鐵缺乏(血清鐵蛋白<30微克/升),超過90%的人貯存鐵<500 毫克/升(血清鐵蛋白<70微克/升)。

  缺鐵性貧血對母嬰有什么影響?

  1. 對孕婦的影響  貧血會使氧儲備不足,導致血液攜氧能力降低。產婦對失血的耐受力變差,增加了輸血和輸血并發(fā)癥的風險。即使在產時或產后失血并不多,也容易引起休克甚至導致死亡。

  2. 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有貧血,胎兒就可能會出現(xiàn)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問題。流產和早產的發(fā)生率也會隨著貧血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3. 對新生兒的影響  新生兒和嬰兒的鐵水平取決于出生前的鐵儲存量,胎兒和新生兒的鐵水平取決于孕婦的鐵儲存量。補充鐵可以改善母體和新生兒的鐵儲存,降低新生兒死亡率。鐵缺乏可能導致行為異常,骨骼肌、心和腦組織等出現(xiàn)鐵缺乏;而鐵充足的母親,分娩的嬰兒和兒童大腦認知功能發(fā)展和智商可能更高。

  如何預防與治療缺鐵性貧血?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并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適當?shù)闹委熀凸芾?,可以控制這種情況并減少其對母嬰的不良影響。

  1. 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  保持多樣化、均衡的飲食對預防缺鐵性貧血至關重要。食物中富含鐵的來源包括瘦肉、禽類、魚類、蛋類、豆類、全谷物、堅果和綠葉蔬菜等。同時,還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增加鐵的吸收率。

  2. 避免與鐵吸收有關的不利因素  某些食物或飲料可能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茶、咖啡、紅酒和高纖維食物中的植酸和鞣酸等物質,可能會干擾鐵的吸收。

  3. 補充鐵劑  對于存在缺鐵性貧血風險或已被診斷出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群,醫(yī)生可能會建議補充口服鐵劑,提高體內的鐵儲備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

  4. 定期體檢和監(jiān)測  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可以評估體內鐵的水平。如果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的早期跡象,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治療措施非常重要。

  總之,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可能會對母親和胎兒產生一些影響,但通過適當?shù)闹委熀凸芾?,這種情況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如果懷疑自己患有缺鐵性貧血,請及時咨詢醫(yī)生并接受適當?shù)闹委煛?/p>

  百色市田陽區(qū)婦幼保健院  石鳳江

相關知識

健康講座: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治療
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 (推薦條款)
妊娠合并貧血的治療方法
妊娠貧血
妊娠合并貧血的健康教育
妊娠貧血治療
妊娠期貧血
孕期頭暈警惕缺鐵性貧血
妊娠并發(fā)癥如何預防?
妊娠期貧血如何治療?你想了解的知識都在這里

網(wǎng)址: 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如何防治? http://m.u1s5d6.cn/newsview21510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