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總覺得自己太丑,你可能是病了

總覺得自己太丑,你可能是病了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1日 16:01

KY作者 / 夏超

編輯 / KY主創(chuàng)們

“我為什么這么難看?”

可能每次看到自己的照片,或者照鏡子的時候,你都會覺得自己長得不夠美,皮膚不夠好,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拔……

每個人都會在乎自己的外貌,但,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過度關注,總覺得自己太丑,這種焦慮甚至開始影響到社交活動和生活時,那有可能他得了“想丑綜合癥”——體象障礙。

什么是體象障礙?

體象(Body Image)最早由奧地利精神分析師Paul Schilder提出,指的是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頭腦中形成的樣子,即我們的身體對自己顯現(xiàn)的樣子。而人對自己的身體總會抱著特定的看法,無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因此,體象包含著人對自己身體的美感和性吸引力的看法。

一個人對自己的體象持消極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身體難以令自己滿意或不符合社會審美,就會產生體象焦慮。體象焦慮是廣泛存在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對此過度擔心,并引發(fā)了明顯的痛苦,嚴重影響了個人生活和社會職業(yè)功能,那么就有可能患上了體象障礙。

體象障礙,又被稱為“軀體變形障礙”(Body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為BDD),在心理學家Cororve和Gleaves(2001)的描述中是指,一個人強迫性地認為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有嚴重的缺陷,并采取特殊的方式來掩蓋或“修復”。而這些被感受到的缺陷,通常是想象出來的;即便缺陷確實存在,它的嚴重性也是被夸大的。這些想法是普遍的、侵入的和耗時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SM-5)一書將體象障礙歸入強迫及相關障礙。

體象障礙者更在意哪些部位?

體象障礙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精神障礙,在人群中的整體比例為0.7%到2.4%,比精神分裂癥或是厭食癥更為常見。這些數(shù)據(jù)一般來自臨床背景,很有可能低估了體象障礙的普遍度,因為很多體象障礙者因對自己的外貌感到羞恥,而不選擇就診(Bjornsson,Didie & Phillips,2010)。該障礙發(fā)生的年齡段也很廣,從5歲到80歲都有可能,但是起病的時間較為集中,主要是在青春期的早期階段,平均年齡為16-17歲??赡苁且驗樵谶@個年齡度,人對自己的外貌更為關注。

在通常的認識中,女人似乎比男人更在意自己的外貌,那么是不是該障礙在女性中的發(fā)病率更多呢?事實上,體象障礙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DSM-5提到,美國成年人的時點患病率為2.4%,其中女性為2.5%,男性為2.2%,兩者較為接近,德國的相關數(shù)據(jù)也與此相似。

對于體象障礙者來說,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成為擔心的焦點。其中更為普遍的區(qū)域是以下四類:

a.皮膚的瑕疵:包括膚色、皺紋、傷疤、痤瘡、斑痕和紋理等。

b.毛發(fā):頭發(fā)或其他部位的毛發(fā),或是毛發(fā)的缺失。

c.五官:鼻子是其中最受關注的部位,也包括整個面部的形狀和大小。

d.體重或肌肉張力。

其他的關心區(qū)域還包括肌肉、胸部、大腿、臀部、性器官的大小和特殊的體味(WebMD, 2016)。另外,肌肉變形(Muscle Dysmorphic)也是體象障礙的一種表現(xiàn),幾乎僅出現(xiàn)在男性身上,障礙者主要認為自己的身材矮小或肌肉不夠發(fā)達,大多數(shù)人會通過鍛煉、服用雄激素類固醇等方式使軀體變得更強壯,有時會導致軀體損傷。

有體象障礙的人通常有什么表現(xiàn)?

體象障礙者對自己外貌的擔心有時難以被其他人察覺,但他們的痛苦是非常真切的。體象障礙主要影響人的四類情緒:焦慮、羞恥、抑郁和厭惡。

一個人有體象焦慮是很正常的,比如早晨洗漱時看到皮膚不夠光滑細膩,或是在試衣間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胖了不少,我們都可能會有所擔心,但這種焦慮是偶發(fā)的、非持續(xù)性的,調整自己的認識就能夠有效地緩解和消除,而體象障礙所引發(fā)的焦慮則很難抵抗或控制,從時間上來說,每天平均有3-8個小時都在被自己的先占觀念所影響著(Phillips,2004)。

體象障礙者總是感到可能被拒絕的恐懼,自尊感很低。所以,很多人會為了防止不舒服的感覺,防止被其他人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而躲避社交活動。當他們不得不參加公共活動時,他們仍舊很敏感,會通過過度地裝飾來掩蓋自己以為的缺陷,比如濃妝、特殊的發(fā)型或是繁重的衣服。

體象障礙者可能會強迫地重復一些特定的、耗時的行為,例如:

a. 不停地照鏡子檢查外貌,或完全不敢照鏡子

b. 挑剔皮膚或拔毛發(fā)

c. 和街上的人或雜志上的模特進行比較

d. 不滿意地頻繁化妝

e. 總是詢問別人對于自己外貌的看法

f. 擔心生活和工作會因外貌而受到負面影響

這些行為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強迫行為,比如不停照鏡子、挑剔皮膚。這些行為是對強迫性想法的反應,為了減少焦慮和其他的痛苦情緒。

第二類是安全行為,主要是通過掩飾自己不喜歡的身體部位,例如戴帽子、戴眼鏡、化妝,為了減少或避免令人痛苦的情緒或壞事的發(fā)生,比如尷尬或被人羞辱。

第三類是躲避行為,病人常?;乇苌缃粓龊?,害怕別人說自己丑。這類行為的作用與強迫行為一樣,為了減少焦慮,但從長期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這些行為并不能減少先占觀念的緊張度,無法減少焦慮,甚至會導致體象障礙變得更長期、更嚴重(Bjornsson, Didie & Phillips,2010)。

因此,體象障礙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很大的損壞。很多患者都處于單身或離婚狀態(tài),他們覺得很難開始和維持一段關系。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家庭生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多人因此而喪失了工作或選擇退學。病人的伴侶、朋友和家人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們會因為無法幫助患者而感到難受(BBD Foundation,N.D.)。

一些體象障礙者長時間封閉自己,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沒人關愛,所以在患者中存在著暴力、物質濫用和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有過因體象障礙而起的暴力行為,比如攻擊他人或毀壞物品。很多患者濫用酒精或毒品。在一項研究中,接近一半的體象障礙者被診斷為終生物質濫用失調,主要以酒精和大麻濫用為主。體象障礙所能引發(fā)的最危險的想法和行為就是自殺。接近80%的體象障礙者都有過自殺的想法,約四分之一的人因體象障礙的癥狀而嘗試自殺(Bjornsson, 2010) 。

可能是什么原因,讓人總覺得自己丑?

一個人對自己的體象有所焦慮,有時是由社會文化引發(fā)的,有時是因為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但關于體象障礙的病因,目前還缺乏深入而詳盡的研究。目前流行的認識是,和很多精神疾病一樣,體象障礙可能是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

a. 大腦的差別。一項研究認為,體象障礙與大腦中處理體象信息的特性區(qū)域的大小或功能有關(WebMD, 2016)。神經(jīng)化學在引發(fā)此障礙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5-羥色胺失衡會促發(fā)體象障礙。

b. 基因。一些研究顯示,體象障礙在血親親屬同樣患病或患有強迫癥、抑郁癥的群體中更為常見。

c. 環(huán)境。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歷和文化可能引發(fā)體象障礙,尤其是他們曾受到關于身體或自我形象的負面評價,或是童年時遭受到忽略或虐待。

b. 人格特質。一些擁有特定的人格特質的人更有可能患體象障礙,例如完美主義或低自尊(MayoClinic,2016)。

得了體象障礙怎么辦?

如果對身體的焦慮已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并且越來越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總是強迫地被有關身體美丑的想法困擾,你應該嚴肅地對待這種狀態(tài)。

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體象障礙:

首先要明白,體象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不是對自己外貌的短暫心情波動,而且體象障礙的病情不會自動得到緩解或解決,而是逐漸加重。所以,當你開始懷疑時,要及時尋找專業(yè)人士進行診斷。

很多體象障礙者針對自己認為的外貌缺陷選擇了美容治療,但一項研究顯示,只有3.6%的人感覺自己的病情有所改善,絕大部分的人對藥物會診或手術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對于病人和整容師來說都是負面的,有40%的整容師曾受到病人的威脅(Bjornsson, Didie& Phillips, 2010)。

目前比較有效果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是一組對BDD病人有效的藥物,服用SSRIs藥物的體象障礙者通常會覺得他們對于自身缺陷的關注程度減少了,焦慮、抑郁和自殺意圖得以緩解,自尊感也獲得改善。

認知行為療法(CBT)也是治療體象障礙的有效療法。此外,還有暴露和效應預防法(ERP)。前者是讓病人暴露在通常會使他們產生回避行為的情境下,后者是幫助病人停止實施與缺陷有關的強迫性行為,為了減輕回避性情境所引發(fā)的焦慮(Phillips,2004)。

如果你身邊的人得了體象障礙:

體象障礙有時不僅是個人的事,還是家庭、朋友和伴侶間的事。有時,你花費了很多時間試圖說復體象障礙者,讓他明白自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丑陋,但總是徒勞無功。你發(fā)現(xiàn)無論說什么、做什么都作用不大。這也會讓你變得不耐煩和沮喪。

下面給出一些與體象障礙者相處的大致原則:

a. 無論對方的行為多么奇怪,不要認為那是瘋狂或虛榮,而要考慮對方是否在被這種疾病困擾。

b. 與體象障礙者建立始終如一的個人邊界,無論面對的行為是否與體象障礙相關。例如,早晨起床時每個人都要開始洗漱,對方若是一直待在衛(wèi)生間中,應該沒有心理負擔地正常提醒。

c. 體象障礙不是能輕易治愈的疾病,需要花費時間,逐漸引導來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所以要耐心,并保持樂觀。

d. 避免互相責備,鼓勵Ta尋求幫助,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問題,鼓勵他們進行正規(guī)治療,時常進行鼓勵,無論進步是多么細微(BBD Foundation,N.D.)。

體象障礙者有一種先占觀念,即在他們的頭腦中有一種占優(yōu)勢的觀念,認為自己的外貌有缺陷。照鏡子時,他們會被這種觀念影響,將缺陷進行夸大。當他人說服時,他總會覺得別人在刻意安慰自己。

如果有更為客觀的方式呈現(xiàn)他的外貌呢?現(xiàn)在,有一些研究者嘗試用手機拍攝那些自認為過于肥胖的人,再將照片或錄像給他們展示,結果一部分人對自己的體象有了更為積極的看法。

所以,你可能更需要的是,了解真實的你的樣子。

想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問題,請關注KY心理課:https://m.genshuixue.com/i/knowyourself?from=singlemessage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yè)心理咨詢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那些選擇丁克的人在想什么?| KY粉絲留言精選:人們是為什么要或不要孩子

男人也會遭到家暴么?| KY特別報道:特殊受害者

研究說:貓其實能聽懂你的每一句話,但它是真不在意

點擊查看相關微信文章:

[深度長文] 當焦慮成為一種時代病|如何認識?如何對抗?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BBD(N.D.).About BDD. BBD Foundation.

Bjornsson,A.S.,Didie,E.R.&Phillips,K.A.(2010).Bodydysmorphic disorder.Dialogues Clin Neurosci,12(2): 221–232.

Cororve,M.B. & Gleaves,D.H.(2001).Bodydysmorphic disorder: a review of conceptualization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strategies.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1(6):949-970

MayoClinic(2016).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Phillips,K.A.(2004).Body dysmorphicdisorder: recognizing and treating imagined ugliness.World Psychiatry,3(1):12-17.

Webmd(N.D.). (2016). Mental health bodydysmorphic disorder. Webmd.

相關知識

覺得自己很丑 怎么讓自己自信起來
睡覺時總磨牙 可能是你壓力太大了
總懷疑自己得病了是不是焦慮癥
你不是“變丑”了,而是內分泌失調了
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怎么辦?
皮膚衰老速度太快 可能是你吃了太多糖
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你認可嗎?
有3億中國人,不知道自己可能得了糖尿?。?/a>
白帶異常=婦科???可能是因為你身體太虛了
[心理健康]悅納自己.ppt

網(wǎng)址: 總覺得自己太丑,你可能是病了 http://m.u1s5d6.cn/newsview18828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