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顧癌癥患者的家人,身體會發(fā)生什么?這個變化很多人沒想到
癌癥,不只是病人的事。
很多人以為,得癌的是一個人,受苦的也是一個人。但真正接觸過才知道,癌癥像個無底洞,不只吞噬病人的健康,也在慢慢“吞”掉照顧者的身體、心理和生活質(zhì)量。
你可能從沒想過——長期陪伴癌癥病人生活的家人,自己竟然也會“被拖垮”。一項研究顯示,癌癥患者的親屬在五年內(nèi)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三成。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背后的原理,遠比你想象的復雜。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這個被忽視的“親屬健康危機”。
說白了,癌癥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爭,而是一個家庭的慢性拉鋸戰(zhàn)。
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在確診后,選擇回家治療或康復。醫(yī)院只是短暫停留,真正抗癌的主戰(zhàn)場,是家里。這時,身邊那位“默默照顧”的親人,便成了全職護理員、情緒垃圾桶、生活管理員。
他們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守夜;白天要笑著安慰病人,晚上卻獨自偷偷落淚。
看似堅強,實則身心早已超負荷。
這類照護角色,有個醫(yī)學上的名字:“非正式照護者”。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的心理壓力水平,幾乎等同或高于患者本身。特別是患病時間超過6個月,照顧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失眠等癥狀的比例高達60%以上。
你以為是“挺一挺就過去了”,但身體不會騙人。
照顧癌癥患者的親人,最常見的健康變化是免疫力下降。長期精神緊繃會刺激體內(nèi)皮質(zhì)醇激素升高,這種壓力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tǒng),導致感冒頻繁、病毒感染不斷、傷口愈合變慢。
免疫系統(tǒng)就像身體的“防火墻”。一旦它疲憊不堪,日常的小病就會變得纏人,甚至可能誘發(fā)更嚴重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
更嚴重的是,照護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也在悄悄受損。
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癌癥配偶超過12個月的人,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提高了兩倍。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確確實實被統(tǒng)計出來的數(shù)據(jù)。
原因很簡單:情緒長期壓抑,作息紊亂,飲食不規(guī)律,再加上缺乏運動,心血管系統(tǒng)幾乎處于“高壓運行”狀態(tài)。血壓飆升、血脂紊亂、心律不齊……都在慢慢積累,等到出問題時,往往已經(jīng)來不及。
不僅身體吃不消,心理層面的問題也更隱秘、更危險。
很多照顧者患上了“次級創(chuàng)傷癥候群”——一種類似于“共情性創(chuàng)傷”的心理疾病。他們在長期的照護中,不僅目睹病人的痛苦,還把這些痛苦“內(nèi)化”成了自己的痛。
他們不敢哭,不敢倒下,不敢說“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能比病人更脆弱。
但這樣的情緒壓抑,最終可能引發(fā)嚴重的抑郁癥或焦慮障礙。英國一項研究顯示,癌癥患者的近親照護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照顧期間需要尋求心理咨詢或干預。
我們身邊常常能見到這樣的例子:
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中年人,為了照顧生病的父母或配偶,短短一年內(nèi)體重驟減、失眠嚴重、血壓升高,甚至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和情緒失控。這些變化并非“情緒化”,而是實打?qū)嵉尼t(yī)學問題。
很多人還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照顧者的營養(yǎng)狀況嚴重不足。
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家人的飲食往往被壓縮成方便、快速、對付一口就行的狀態(tài)。長期吃泡面、外賣、剩飯冷菜,營養(yǎng)攝入嚴重失衡。再加上情緒低落,食欲下降,胃腸功能紊亂,營養(yǎng)不良成了常態(tài)。
有研究指出,長期照顧重病親屬的家庭成員中,有超過40%存在蛋白質(zhì)攝入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導致體重減輕、抵抗力下降,還可能引發(fā)貧血、骨質(zhì)疏松、肌肉流失等問題。
你可能沒注意到:照顧者的睡眠問題,幾乎普遍存在。
夜里要幫病人翻身、排尿、止痛、安撫情緒,睡眠極不規(guī)律。有的人一連幾個月,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睡眠被切成碎片。
長期睡眠剝奪,會讓大腦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情緒暴躁、免疫力低下……甚至可能誘發(fā)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老年癌癥患者的親屬,其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高出1.5倍。
很多照顧者還會在無形中形成一種“身份困境”。
他們不再是自己,而是“病人的家屬”、“照顧者”、“責任人”——這種角色身份的長期固化,會讓人失去自我感,進而出現(xiàn)孤獨、失落、無意義感。
這不是精神層面的“脆弱”,而是人類心理機制的自然反應。
更有甚者,照顧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也在不斷萎縮。
原來的朋友、同事逐漸疏遠,生活圈子越來越小。每天的生活被病情填滿,自己卻越來越像“隱形人”。孤獨、焦慮、憤怒、對未來的無助感,開始一層一層地包圍他們。
很多人直到自己倒下的那一刻才意識到:這場病,其實自己也在“患”。
那么,有沒有辦法讓照顧者不被痛苦吞噬?當然有。關鍵在于“自救意識”和“系統(tǒng)支持”。
首先,照顧者不能忽視自己的健康。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戰(zhàn)略性自保。定期體檢、保證營養(yǎng)、維持基礎運動量,每天哪怕走一走、伸展一下,也比“完全犧牲”來得長遠。
其次,情緒疏導非常必要。可以嘗試寫日記、傾訴、加入照護者互助群體,甚至接受專業(yè)心理咨詢。情緒是能量,不排出就會內(nèi)耗。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要學會“拒絕完美照顧”。不要試圖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那只會讓你更快崩潰。適當放手、尋求外援,比如請護工、親戚輪班照顧,都是對自己負責的方式。
還有一點很重要,照顧者需要“角色轉(zhuǎn)換時間”。每天哪怕半小時,做點跟病人無關的事,看書、聽音樂、澆花、散步,都能幫你找回“自己是誰”。
最后,社會和家庭層面的支持也不能缺位。家庭成員要共同承擔,而不是讓一個人“全扛”;社區(qū)可提供喘息服務、心理熱線、健康講座等資源,幫助照顧者“補氧”。
癌癥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也不該是一個人的負擔。
如果你正在照顧一位癌癥親人,請記?。耗悴皇菣C器,你也會累。你照顧的是他們的身體,也要照顧好你自己的命。
別等到自己也病倒了,才知道這場戰(zhàn)役,需要雙向奔赴。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 孫曉萌. 長期照顧癌癥患者的家屬心理與身體負擔研究.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22, 36(5): 384-389.
2. 王燕, 張偉. 癌癥患者家庭照護者健康狀況及支持需求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2021, 56(2): 123-127.
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是根據(jù)權威醫(y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歡迎評論區(qū)留言交流討論!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舉報/反饋
相關知識
癌癥患者 在中晚期后 身體會有什么變化 變瘦?
賈靜雯的3位家人患癌,弟媳癌癥惡化,感謝媽媽的細心照顧
身體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癌癥發(fā)出的信號!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癌癥患者為什么會變瘦
長期沒有性生活的人,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長期不吃肉,身體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吃肉會“三高”、致癌?
?男人身體健康怎么照顧
癌癥患者會不會變瘦
癌癥惡化速度較快的人,身體會有4個變化,一個不中或可長期生存
為什么癌癥患者會營養(yǎng)不良?
網(wǎng)址: 長期照顧癌癥患者的家人,身體會發(fā)生什么?這個變化很多人沒想到 http://m.u1s5d6.cn/newsview181605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