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太空健身房里的中國航天員每天2小時“舉鐵”對抗宇宙“骨質疏松”

太空健身房里的中國航天員每天2小時“舉鐵”對抗宇宙“骨質疏松”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9月01日 20:26

陳冬飄浮在問天實驗艙中,手握電動螺絲刀,將一臺銀色器械穩(wěn)穩(wěn)固定在艙壁上。這位三度出征太空的老兵笑著對鏡頭說:“咱們的‘太空健身房’又添新成員啦!”2025年7月,隨著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抵達,中國空間站迎來了最新設備——核心肌肉鍛煉裝置。此刻,距離地球400公里的軌道上,一場人類與宇宙法則的抗爭正在跑步機、自行車和劃船機上24小時輪番上演。

若你以為太空漫步充滿詩意,不妨聽聽航天醫(yī)學的警告:微重力環(huán)境下,人體每月流失1.5%骨密度,肌肉萎縮速度是地球的10倍。若不抗爭,半年任務后航天員可能連站立都困難。于是中國空間站化身“宇宙健身艙”,三大神器各守一方:天和核心艙的太空跑臺是021年上天的元老設備,航天員需用束縛帶把自己“捆”在跑帶上,靠重力模擬裝置產生向下壓力。神十七乘組曾像“太空修車工”般維護齒輪,只為讓腳步聲繼續(xù)回蕩。 問天艙的太空自行車,這臺“變形金剛”可切換下肢騎行與上肢推拉模式。神十四乘組上演過“太空搬家”,將它從天和艙扛到問天艙,從此航天員能邊蹬車邊觀測實驗樣本。夢天艙的太空劃船機通過鋼索牽引模擬水中阻力,專治微重力導致的“背肌偷懶癥”。當陳中瑞拉動握柄時,他的椎間盤正承受久違的牽引力——這在地球上要花萬元按摩費才能體驗。

更絕的是那些“黑科技小物件”:神經肌肉刺激儀像智能針灸,用電流喚醒沉睡肌纖維;仿生黏附鞋通過交替抬腿“欺騙”大腦,讓身體以為在步行;而骨丟失對抗儀的高頻機械波,則像給骨骼做SPA,激活成骨細胞加班加點。

王杰的日程表揭示殘酷現實:每天雷打不動鍛煉2小時,相當于每工作4小時就要“舉鐵”1小時。某次他騎行時心率飆至160,呼吸面罩凝結水珠飄浮如星環(huán)——這不是作秀,而是防止返回地球時栽倒在著陸場的生死博弈。

新安裝的“核心肌肉鍛煉裝置”更是精準狙擊航天醫(yī)學痛點:它像給深層肌肉套上“智能緊身衣”,專門強化包裹脊柱的腹橫肌與椎旁肌。這些看不見的肌肉群一旦退化,航天員落地時可能秒變“蹣跚學步的嬰兒”。

空間站的智能管理系統(tǒng)堪比健身私教:燈光自動切換“運動模式”調節(jié)生物鐘,物資系統(tǒng)精準追蹤設備損耗。地面醫(yī)學團隊更定期分析航天員血液中的骨代謝標志物,動態(tài)調整鍛煉方案——當白領們還在糾結健身餐配方時,航天員已實現分子級健康管理。

而這場抗爭的意義遠超個人健康:神二十乘組的每滴汗水都在為月球基地積累數據。當王杰在跑臺上調整束縛帶松緊時,他或許正為未來火星移民制定《宇宙健身手冊》第一章。

從敦煌壁畫飛天到空間站“反重力跑步”,中國人用兩千年將浪漫幻想化為科學實踐。如今,跑臺上的束縛帶勒痕、自行車阻力器的嗡鳴、劃船機鋼索的震顫,共同譜寫著人類征服重力的進行曲。

當健身App在地面計算卡路里時,中國空間站的器械正計算著人類邁向深空的生存概率——下一次仰望星空時,你看到的不僅是星辰,還有400公里高處那個揮汗如雨的“健身房”。

如果給你一次太空健身機會,你會選擇在失重環(huán)境中體驗跑步機束縛帶,還是嘗試自行車上肢推拉模式?評論區(qū)分享你的宇宙健身靈感!

#中國空間站的“太空健身房”都有啥#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舉報/反饋

相關知識

太空舉鐵也沒用?宇航員的骨質危機
中國空間站太空健身房揭秘:航天員如何對抗失重危機
航天員在航天飛行中會出現骨質疏松嗎
人在太空會發(fā)生什么生理變化?航天員身體面臨的五大宇宙 “酷刑”
航天員對抗失重性骨丟失,普通人防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
航天員的“宇宙級大餐”有多香?
宇航員的身體健康,離不開太空“健身房”
“天宮TV”持續(xù)更新!對抗骨質疏松 看航天員太空“花式健身”
揭秘航天員的太空生活:從飲食到宇宙探索
航天員如何預防失重性骨質疏松

網址: 太空健身房里的中國航天員每天2小時“舉鐵”對抗宇宙“骨質疏松” http://m.u1s5d6.cn/newsview175257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