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JACAP: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及關聯(lián)結局(如睡眠參數(shù)、健康功能、家長睡眠質量)的療效分析

JACAP: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及關聯(lián)結局(如睡眠參數(shù)、健康功能、家長睡眠質量)的療效分析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8月17日 15:48

2025-03-21 liangying MedSci原創(chuàng) 發(fā)表于陜西省

行為干預在改善睡眠參數(shù)及關聯(lián)結局方面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但證據確定性普遍較低。

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是普遍存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影響約20%-30%的健康兒童及更高比例的神經發(fā)育障礙患者(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盡管褪黑素等藥物治療被推薦為一線方案,但非藥物干預(如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CBT-I)因安全性優(yōu)勢備受關注。然而,現(xiàn)有研究多聚焦于單一臨床人群或干預類型,缺乏跨人群、多結局的定量綜合證據。本研究通過傘狀綜述(umbrella review)整合全球范圍內93項系統(tǒng)綜述/薈萃分析(涉及393項隨機對照試驗RCT),旨在評估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及關聯(lián)結局(如睡眠參數(shù)、健康功能、家長睡眠質量)的療效,并探討證據質量與臨床應用潛力。

本研究嚴格遵循PRISMA指南及PRIOR聲明,通過系統(tǒng)檢索Medline、Embase等6大數(shù)據庫(截至2024年1月24日),采用關鍵詞“sleep intervention”“nonpharmacological”“child/adolescent”“systematic review”等展開文獻篩查,不限制語言與文獻類型。納入標準涵蓋評估非藥物干預(如行為訓練、光療、體重毯)對兒童青少年(≤18歲)睡眠障礙療效的SRs/MAs,排除涉及呼吸睡眠暫停等非目標疾病的研究。

數(shù)據提取與質控流程中,研究團隊首先從25項SRs/MAs中提取可合并的RCT數(shù)據(n=28 RCTs針對健康兒童,n=7 RCTs針對ADHD,n=6 RCTs針對ASD),重點關注主觀/客觀睡眠參數(shù)(如夜間覺醒次數(shù)、睡眠時長、睡眠效率)、家長健康結局及ADHD/自閉癥癥狀。采用AMSTAR-2工具評估SRs/MAs質量(17%高質量,39%中等,30%低質量),并通過GRADE分級評估證據確定性(多數(shù)結論為低/極低確定性)。統(tǒng)計分析依托Metaumbrella軟件完成,通過標準化均數(shù)差異(SMD)量化效應量,結合異質性檢驗(I2、Q值)及Egger檢驗評估發(fā)表偏倚。為提高證據精度,研究團隊對部分SRs/MAs未涵蓋的RCTs進行補充分析,重新計算效應量并統(tǒng)一效應量指標,確保跨研究結果的可比性。

研究結果

1.行為干預的廣泛效應:

· ?健康兒童:行為干預顯著改善夜間覺醒(SMD=-0.33,95% CI=-0.50~-0.16)、睡眠時長(SMD=-0.10,CI=-0.19~-0.02)、整體睡眠紊亂(SMD=-0.37,CI=-0.56~-0.18)及母親睡眠質量(SMD=-0.57,CI=-0.81~-0.34),但證據確定性均為低等級。

· ?ADHD群體:干預組在就寢抵抗(SMD=-0.27)、夜間覺醒(SMD=-0.44)、睡眠焦慮(SMD=-0.29)及生活質量(SMD=-0.37)等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平均效應量中等(SMD范圍-0.18~-0.49),但僅30%的RCTs報告了不良反應數(shù)據。

· ?ASD群體:睡眠紊亂改善顯著(SMD=-0.70,CI=-1.30~-0.09),但因樣本量小(僅6項RCTs),證據確定性極低。

2.客觀與主觀指標的差異:

· 主觀報告(如睡眠日記)顯示行為干預效果更顯著,而客觀指標(如睡眠監(jiān)測儀)僅支持睡眠效率改善(SMD=-0.63,CI=-1.10~-0.16),提示生態(tài)效度局限。

3.其他非藥物干預的有限證據:

· 體重毯、光療對特定人群(如早產兒、夜間遺尿癥)可能有效,但因RCTs數(shù)量不足(<2項),無法進行薈萃分析。

· 藥物治療(如褪黑素)的療效未被納入本綜述,但文獻指出其短期效果顯著(如睡眠潛伏期縮短),但長期安全性數(shù)據缺乏。

4.方法學局限性:

· 約57%的RCTs存在分配隱蔽性不足、盲法缺失等偏倚風險。

· 證據確定性受限于小樣本(中位樣本量283人)、寬置信區(qū)間及發(fā)表偏倚(Egger檢驗p<0.10占25%)。

行為及心理教育睡眠干預對主觀睡眠結局的綜合分析

本研究首次系統(tǒng)量化了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的跨人群效應,證實行為干預在改善睡眠參數(shù)及關聯(lián)結局方面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但證據確定性普遍較低。關鍵結論包括:

1)行為療法為核心:多成分行為干預(如家長培訓、睡眠衛(wèi)生教育)對健康兒童、ADHD及ASD患者的睡眠質量改善效果顯著,但效應量較?。⊿MD≤0.5);2)臨床應用挑戰(zhàn):證據質量低限制了臨床決策,需高質量、長期隨訪的RCTs進一步驗證;3)研究缺口:針對神經發(fā)育障礙、抑郁癥等合并癥人群的證據匱乏,且非藥物干預的耐受性評估不足。

未來需標準化干預術語(如明確“行為訓練”組件)、探索數(shù)字療法(如DISCA項目)及長期效果,并強化RCTs中對不良反應的系統(tǒng)性監(jiān)測。盡管行為干預成為當前唯一證據支持的非藥物選擇,但其實際應用仍需結合個體化評估及多學科協(xié)作。

原始出處:

Hornsey SJ, Gosling CJ, Jurek L, Nourredine M, Telesia L, Solmi M, Butt I, Greenwell K, Muller I, Hill CM, Cortese S; DISCA Team.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Efficacy of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Sleep Disturbanc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25 Mar;64(3):329-345. doi: 10.1016/j.jaac.2024.10.015. Epub 2024 Nov 26. PMID: 39608635.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內容來源注明為“梅斯醫(yī)學”或“MedSci原創(chuàng)”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梅斯醫(yī)學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為“梅斯醫(yī)學”。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或“梅斯號”自媒體發(fā)布的文章,僅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僅負責審核內容合規(guī),其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負責內容的準確性和版權。如果存在侵權、或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在此留言

相關知識

如何通過睡眠監(jiān)測及非藥物干預技術治療失眠和提高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與兒童健康
睡眠障礙,
功能醫(yī)學解析:睡眠障礙的 11 個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睡眠
青少年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
睡眠障礙
深度解析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障礙
有氧踏板操對輕度睡眠障礙女大學生睡眠質量及能量代謝的影響
【睡眠障礙最新問答】睡眠障礙問答

網址: JACAP: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及關聯(lián)結局(如睡眠參數(shù)、健康功能、家長睡眠質量)的療效分析 http://m.u1s5d6.cn/newsview169174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