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揭示糖尿病與癌癥內在關聯的表觀遺傳調控通路
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綜合疾病,常伴有嚴重的、有生命危險的并發(fā)癥。既往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會增加患癌風險。而高血糖可能是導致糖尿病與癌癥相關性的最主要因素。不過,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種相關性背后的分子機制,也不清楚高血糖如何誘導遺傳或表觀遺傳的變化,并最終引發(fā)癌癥。
DNA去甲基化酶——TET家族蛋白是最近10年來表觀遺傳領域最受關注的明星蛋白之一,哺乳動物中包括TET1/2/3三個成員,其中TET2因為與一些包括腫瘤在內的疾?。ū容^突出的是白血病患者中TET2基因的突變頻率較高【1】)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而受到廣泛關注,此外,某些腫瘤中TET2介導的DNA去甲基化產生的5hmC水平還可以作為一種標志物(2012年,石雨江課題組在Cell報道了5hmC的變化與黑色素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直接關聯)【2,3】。
TET蛋白是一類依賴于 Fe(II)和 α- 酮戊二酸的雙加氧酶,而α- 酮戊二酸(α-KG)是一種代謝產物,那么可以想象TET是可以受到細胞內的代謝水平調控。事實上過去就有研究表明當異檸檬酸脫氫酶IDH突變時會導致其催化產物從α-KG變成了2-羥基戊二酸(R-2HG),進而能夠抑制Fe(II)/α-KG依賴雙加氧酶的活性(相關工作是由熊躍、管坤良和趙世民組成的合作團隊2011年發(fā)表在Cancer Cell,目前總被引次數超過1400次)【4】。除此之外,由于維生素C可以作為電子供體將鐵離子維持在二價狀態(tài),因此,維C也是可以通過影響Fe(II)進而調控TET的活性,去年多篇文章都聚焦維C通過調控TET2來影響白血病的治療【5-6】。那么從代謝水平來看,除了間接通過影響Fe(II)或者α-KG來調控TET的活性之外,還有其它的形式嗎?另外,從TET蛋白自身來看,盡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TET具體是如何被調控的,目前還所知甚少。
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復旦大學生物醫(yī)學研究院石雨江教授課題組在Nature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的論文,揭示了由能量感受器AMPK介導的TET2磷酸化通路在連接糖尿病與癌癥過程中的重調作用及其相關分子機制,還從表觀遺傳的角度闡述了“神藥”二甲雙胍在抑制腫瘤中的作用機理。此外,該研究提供了一個模型表明有害環(huán)境是如何直接將表觀組重編程為致癌狀態(tài),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癌癥治療策略。
石雨江教授課題長期從事TET蛋白相關功能研究,在相關研究領域曾做出過重大貢獻。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代謝及其相關疾病的角度出發(fā),提出科學問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tài)是否會影響TET催化的DNA去甲基化產物5hmC水平的變化。圍繞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通過比較正常人與糖尿病患者基因組上整體5hmC的水平(搜集外周血單核細胞的DNA檢測),結果發(fā)現糖尿病患者體內的5hmC水平顯著低于正常人,但是5mC的整體水平沒有顯著差異。然后在細胞水平通過在高糖或低糖(葡萄糖)培養(yǎng)狀態(tài)下檢測細胞內整體5hmC水平,進一步表明了高糖狀態(tài)導致低5hmC水平。
我們知道,TET1/2/3都能夠介導DNA去甲基化產生5hmC,但是由于TET1和TET3通常在普通細胞以及腫瘤細胞中檢測不到,故在疾病相關研究中通常聚焦在TET2蛋白上。首先,研究人員圍繞TET2發(fā)現,細胞在高糖狀態(tài)下,TET2的表達量顯著降低,進一步發(fā)現是由于TET2的蛋白水平而非mRNA水平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TET2在高糖狀態(tài)下其蛋白半衰期顯著降低。隨后,研究人員通過TET2酶活缺失突變體證明了TET2的酶活是葡萄糖影響5hmC水平所必須的,進一步通過甲基化/羥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測序技術發(fā)現,受葡萄糖水平影響的5hmC富集區(qū)域的基因與腫瘤以及腫瘤相關的通路密切相關。那么葡萄糖通過什么方式調控了TET2呢?
AMPK作為細胞內重要能量的感受器,能夠感知體內葡萄糖的水平,并且高度敏感【7】。由于AMPK是眾所周知的一類強大的激酶,那么很容易會問TET2是否能被AMPK磷酸化。研究人員首先通過TET2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發(fā)現了兩個潛在AMPK催化位點,然后通過體外激酶實驗結合質譜的手段發(fā)現TET2上的S99號位能夠被AMPK磷酸化,而另一個預測的磷酸化位點基本不受AMPK的影響。
AMPK的活性會根據細胞內葡萄糖水平的變化迅速發(fā)生變化,當細胞處于低糖培養(yǎng)條件下AMPK會被迅速激活。前面已經知曉了在低糖條件下,TET2蛋白水平會顯著下調,那么是否是因為AMPK被激活后磷酸化TET2導致的呢?進一步發(fā)現,細胞處于低糖狀態(tài)下激活AMPK后然后磷酸化TET2的S99位導致的,最終影響了TET2蛋白的穩(wěn)定性。關于TET2蛋白穩(wěn)定性的問題,早在2012年哈佛大學張毅教授實驗室研究發(fā)現TET的蛋白穩(wěn)定性受calpains(一種胞內半胱氨酸蛋白酶,主要由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升高所激活)所調控【8】,而過去有研究表明蛋白質磷酸化后能夠保護其不受calpains的切割,因此,也就是說細胞處于低糖狀態(tài)后AMPK磷酸化TET2使之變得更穩(wěn)定,細胞內5hmC水平上升,反之細胞處于高糖狀態(tài)下TET磷酸化收到抑制變得不穩(wěn)定,細胞內5hmC水平下降,這正好吻合了最初觀測到糖尿病人體內5hmC水平較低的現象。
在明確了相關分子機制后,研究人員從生物學意義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腫瘤模型以及AMPK的激活劑二甲雙胍證明了二甲雙胍抑制腫瘤的效果是通過AMPK–TET2–5hmC通路實現的。
總得來說,該研究首次發(fā)現了TET2蛋白上的磷酸化修飾在調控細胞內5hmC的重要作用,并且找了TET2上游的關鍵調控因子AMPK。從臨床疾病的角度來講,盡管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與癌癥風險增加密切相關【9】,但是這種關聯背后的分子基礎并不清楚,該研究一定程度上從表觀遺傳的角度解釋了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會增加患癌風險,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體內的低水平5hmC或許是導致腫瘤的重要因素。
據悉,該課題由復旦大學生物醫(y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及哈佛布雷根醫(yī)院合作完成。我院分時特聘教授、哈佛大學副教授石雨江為論文通訊作者;石雨江課題組吳鏑(目前在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胡笛(我院08級博士)、陳浩(我院08級博士)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肝臟外科主任醫(yī)師、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施國明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工作主要在我院醫(yī)學表觀遺傳與代謝重點實驗室完成;此外,我院分時特聘教授施揚、附屬中山醫(yī)院院長樊嘉及生物醫(yī)學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徐國良也對課題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導。
我院分時PI、國家千人計劃學者熊躍教授課題組長期從事TET以及腫瘤代謝相關研究,熊躍教授高度評價了該工作,他評論道:“該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發(fā)現,首次揭示了TET蛋白可以受磷酸化調控,更重要的是該研究將TET介導的DNA去甲基化與能量代謝聯系到了一起,并且發(fā)現對一些人類重大疾病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另據悉,相關成果發(fā)表之后得到了包括中國新聞網、光明網、人民政協網、鳳凰網、文匯網、澎湃新聞、東方網等多家媒體的報道,引起了大眾廣泛的關注。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350-5
參考資料:
1、Delhommeau, F., Dupont, S., Valle, V. D., James, C., Trannoy, S., Massé, A., ... & Lécluse, Y. (2009). Mutation in TET2 in myeloid canc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0(22), 2289-2301.
2、Ko, M. et al. Impaired hydroxylation of 5-methylcytosine in myeloid cancers with mutant TET2. Nature468, 839–843 (2010).
3、Lian, C. G. et al. Los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s an epigenetic hallmark of melanoma. Cell 150, 1135–1146 (2012).
4、Xu, W. et al. Oncometabolite 2-hydroxyglutarate is a competitive inhibitor of α-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s. Cancer Cell 19, 17–30 (2011).
5、Cimmino, L., Dolgalev, I., Wang, Y., Yoshimi, A., Martin, G. H., Wang, J., ... & Grillo, I. (2017). Restoration of TET2 function blocks aberrant self-renewal and leukemia progression. Cell, 170(6), 1079-1095.
6、Agathocleous, M., Meacham, C. E., Burgess, R. J., Piskounova, E., Zhao, Z., Crane, G. M., ... & Spangrude, G. J. (2017). Ascorbate regulate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function and leukaemogenesis.Nature, 549(7673), 476.
7、Lin, S. C., & Hardie, D. G. (2017). AMPK: sensing glucose as well as cellular energy status. Cell metabolism.
8、Wang, Y., & Zhang, Y. (2014). Regulation of TET protein stability by calpains. Cell reports, 6(2), 278-284.
9、Giovannucci, E., Harlan, D. M., Archer, M. C., Bergenstal, R. M., Gapstur, S. M., Habel, L. A., ... & Yee, D. (2010). Diabetes and cancer: a consensus report.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0(4), 207-221.
相關知識
科學家聯合揭示孕期糖尿病遺傳密碼—新聞—科學網
產檢邁向個性化?華大等發(fā)表封面專輯,揭示孕期生化、母子代謝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遺傳密碼
復旦大學與上海市疾控中心合作研究揭示長期空氣污染暴露與住宅綠地覆蓋對糖尿病人群死亡的單獨和聯合影響
脂肪酸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
復旦科學家揭示抑郁癥與睡眠問題的腦調控機制
Nature Metabolism綜述:T細胞耗竭的代謝和表觀遺傳學調控
科研團隊揭示遺傳因素在母嬰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聯合哈佛大學揭示預防慢性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
復旦大學、中科院團隊最新成果揭示東亞面部獨特性遺傳進化機制
表觀遺傳疾病
網址: 復旦大學揭示糖尿病與癌癥內在關聯的表觀遺傳調控通路 http://m.u1s5d6.cn/newsview150939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