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角色扮演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摘 要:通過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上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其同理心和包容性,訓練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和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助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將角色扮演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整合和應用,并對其設計適合的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來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成長,更好地完善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角色扮演;溝通;表達;釋放
角色扮演是指對于特定的角色,模仿其在實際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其目的在于運用表演的方法,讓人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進而更好地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解決心理問題。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能親身體驗和實踐他人的角色,從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處境,體驗他人在不同情況下的內(nèi)心情感。同時,作為角色能通過扮演活動反映出個體深藏于內(nèi)心的感情,并能將情緒釋放出來。
一、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
根據(jù)小學生因年齡小且沒有過多經(jīng)歷,難以在活動中將自己的情緒完全用角色扮演表達出來的情況,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以下活動形式:(一)以“暢游沙盤”社團的形式,讓角色扮演者利用沙盤游戲達到自愈效果。(二)佩戴角色面具的形式,讓角色扮演者利用輕粘土親手制作面具,以便盡快進入情境。(三)與語文課本劇相結(jié)合,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審視,自我表達,并且達到學科融合。
二、角色扮演活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課題組自編的校本課程《待飛的雛鷹》中“角色扮演活動”章節(jié)里,分為“奇妙的情緒”、“我是社會人”、“我愛我家”、“認識自己”等單元。通過角色扮演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進而釋放其生活和學習中積攢的不良情緒。
(一)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
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情感,使其在虛擬情境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維想法,以提高他們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奇妙的情緒”單元里,石涵扮演的是“媽媽撕掉女兒在語文課上的畫作”中的女兒。活動中的女兒,一邊低聲啜泣,一邊用膠帶盡力去粘貼還原自己的畫作。媽媽還在嘟囔:“期中考試你倒退五名,又在語文課上偷著畫畫。你還哭!”“我,我……我數(shù)學考了年級第一。這幅畫,是我背熟課文之后畫的。媽媽,我能和老師商量一下,把我想背誦的內(nèi)容以詩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嗎?老師同意之后,我再去做,而不是偷摸的,您看行嗎?”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石涵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溝通技巧,不但和媽媽達成一致,還通過和老師溝通,使自己的詩詞作業(yè)以詩畫形式呈現(xiàn)。
(二)培養(yǎng)同理心和包容性
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可以進行換位思考,還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養(yǎng)其同理心和包容性。
例如在“我是社會人”單元里,劉諾扮演的是觀察員,在心理室這個“公交車”上觀察并體驗遇到“不給老人讓座的小伙子”前后的心理變化。
一位老奶奶上“公交車”后,想挨著車門坐下,司機也在幫著她喊座位。因是下班高峰期,車上太擁擠。挨門最近是一位小伙子,他卻像沒有聽見司機的吆喝聲,也像沒有看到眼前站著的老奶奶一樣。
此時,站立的觀察員劉諾非常生氣。這時“公交車”顛簸了一下,小伙子“哎吆!”一聲,原來他的盲杖砸到了自己的腿,并掉落在車廂里。劉諾不禁彎下腰幫他撿起來,遞到了他那正在四處亂摸的手上。此時,小伙子才意識到發(fā)生的事情,趕緊給老人讓座。隨著車子的顛簸,劉諾看到他空曠的左腿,原來安的是假肢。
劉諾哭了,她覺得自己錯怪了小伙子。他只不過是因為視力有問題,或者由于走神并沒有聽到嘈雜聲中老奶奶上車以及司機的吆喝聲。當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要學會從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
(三)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扮演中的情境通常涉及到一個具體的問題或挑戰(zhàn),在角色中學生需要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我愛我家”單元里,杜軒扮演的是兒子。他面對癌癥晚期的“爸爸”,由一開始的無助、驚慌,到后來的勇敢面對。
在病床上,“爸爸”以平緩的語氣講述著自己身體的真實感受。他給癌癥的疼痛,起名字為“跳騷”?!斑@個小跳騷,不停地蹦跶,東串串西走走,逛遍了我的全身,導致我的病情加重,它有可能會走進我的心臟,關掉我的心門。你想對這個小跳騷說什么呢?”“小跳騷,我討厭你。我不希望你住在爸爸的身體里,他會很痛苦的。你趕緊跳出來,讓我一腳踩扁你。我要保護爸爸!”瘦小的杜軒,真的像一個勇敢的戰(zhàn)士,較好地表達了自身的感受。
面對親人生命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學會思考人生,雖然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細心陪伴、耐心護理、積極鼓勵、勇敢面對。
(四)提升自我認知和自信
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提升自我認知與自信心。
例如在“認識自己”單元里,李西扮演的是真實的自己。從小,李西由于挑食,非常瘦弱,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還被鄰居欺負。他是個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忙碌時,他就饑一頓飽一頓的。
三年級開始,媽媽居家陪伴,他感受到久違的母愛。四年級,他體重明顯增加,一米六的個頭,一百七十斤的體重。李西情商很高,也很有眼力勁兒。去同學家吃飯時,他會主動夸對方父母做飯好吃,也會及時幫助他們擇菜,收拾餐桌,刷鍋洗碗。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李西意識到自己也有獨特的優(yōu)勢,也應該對自己有所期待。面對過去的自己,應該被關心和愛護;面對現(xiàn)在的自己,應該被寬容和理解;面對未來的自己,應該相信自己,滿懷期待。
三、角色扮演活動的未來展望
(一)設計適合情境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積極開展角色扮演系列活動,設計合適的模擬情境,以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并喜歡參與其中。
(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角色扮演活動通常需要學生合作才能完成,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合作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其團隊意識及其合作能力。
(三)進行反饋指導
角色扮演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應及時給予反饋意見,并進行當面指導。如有問題,找出原因,共同研究解決方法。
四、結(jié)語
總之,實踐證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之有效。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心理情境;能夠鍛煉溝通表達能力;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特點,設計合適的情景和角色,通過引導和反饋,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心理健康知識,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部門文件.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教體藝〔2023〕1號
[2]李建群.運用角色游戲培養(yǎng)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價值與路徑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1
[3] 【美】琳賽吉布森/戴思琪譯.原來我可以愛自己:童年受傷者的自我關懷指南.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3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4年度立項課題“角色扮演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2404073)階段性研究成果。
相關知識
淺談角色扮演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淺談全科醫(yī)生在電子健康檔案中扮演的角色
心理健康角色扮演案例(23頁)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
淺談“角色扮演”融入少先隊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老年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性別角色對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心理小游戲之“角色扮演”
簡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之角色扮演法
網(wǎng)址: 淺談角色扮演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 http://m.u1s5d6.cn/newsview140626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