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在路上

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在路上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6月12日 15:47

  未成年保護工作

  不僅要看現狀,還要著眼于未來

  12月15日,中國游戲產業(yè)年會未成年保護論壇在廣州舉辦,這是830“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guī)出臺后,主管部門、游戲行業(yè)的第一次集中討論發(fā)聲,也是展示決心的重要窗口,旨在向外傳遞新規(guī)下未成年人保護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針對將來的工作指引方向。多位領導、互聯(lián)網公司負責人參加了論壇會議。

  分論壇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xié)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音數協(xié)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表示:“防沉迷新規(guī)和自律公約發(fā)布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也得到眾多游戲企業(yè)的積極響應和認真落實。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未成年保護工作取得了一些新進展,出現了許多新氣象?!?/p>

  論壇上,騰訊方面也就近來一系列問題,如政策落實情況、對營收的影響等作出了回應。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體系負責人鄭磊對媒體表示,新政策落地后效果明顯。但仍面臨很多挑戰(zhàn),這些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單靠一家廠商難以根治,需要全行業(yè)廠商攜手發(fā)力,進行調節(jié)與解決的持續(xù)努力。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

  自從個人電腦和互聯(lián)網在國內普及以來,有關未成年學生沉迷游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的新聞便層出不窮。而到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由于學生們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問題似乎變得更具普遍性了。而隨著支付系統(tǒng)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這一問題還從沉迷游戲延伸到了經濟層面:有關未成年人在游戲、直播中盜刷父母信用卡充值,進行不理智消費等報道也愈來愈多。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國家和企業(yè)都一直在設法進行解決。

  政策方面,從2005年開始,新聞出版總署就推出了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tǒng)開發(fā)標準:定義0-3小時為健康游戲時間,規(guī)定3-5小時減半掉落,5小時以上0掉落并提示下線;2011年,新聞出版總署推出關于啟動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提出抓好所有在線使用的網絡游戲(不含手機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出關于深入開展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提出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tǒng)實施工作適用于除移動網絡游戲之外的所有網絡游戲。

  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fā)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規(guī)定,網絡游戲企業(yè)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jié)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對此不少家長反映該標準仍較寬松,建議從嚴壓縮。

  在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需要后,今年8月底,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旨在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進一步加強嚴格管理措施。

  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yè)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各級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游戲企業(yè),依法依規(guī)嚴肅處理。

  通知還提出,要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jiān)護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huán)境。

  “830”防沉迷新規(guī)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其尺度、力度都是空前的,一經頒布,又被不少從業(yè)者和玩家稱為“史上最嚴”。而面對這一系列“越來越嚴”的政策,游戲企業(yè)們并非全都如大眾想象的一般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少人也早有準備,甚至在監(jiān)管政策發(fā)布之前,就帶有前瞻性地推出了諸多預防措施。

  比如,2017年兩會期間的溝通會上,騰訊創(chuàng)始人馬化騰就向媒體表示:“團隊跟我提過建議,讓孩子周末才能玩游戲,周一到周五不能玩。我說不對,一般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要考慮到第二天上學和不上學的問題?!?/p>

  這一答復,從細節(jié)處反映了騰訊對未成年人游戲行為的關切。當年2月,騰訊就上線了“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給家長提供了包括孩子游戲時長和游戲消費等行為的查詢、提醒與設置等功能,并且覆蓋騰訊游戲運營的所有產品。同時,馬化騰本人也連續(xù)多年在兩會提案中寫到未成年人保護議題。

  新規(guī)自頒布以來,在各大相關公司的貫徹落實下很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然遺留一些問題等待攻堅掃清。

  技術防范

  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開展,張毅君委員分享了四點思考和建議:提高站位,始終將未成年保護放在重中之重;聚焦重點,善于抓住關鍵問題開展工作,如內容安全、實名認證等;疏堵結合,不僅要看現狀,還要著眼于未來;匯聚合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

  而騰訊在新規(guī)落地后,迅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依托于在未成年人防沉迷方面的多年經驗,針對性地出臺了一系列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同上述思考不謀而合。

  在發(fā)言中,騰訊未保體系負責人鄭磊提到了“830新規(guī)”出臺后騰訊方面的工作推進:新規(guī)發(fā)布后,技術團隊在26小時內把騰訊在中國大陸地區(qū)運營的全部網絡游戲進行了更新,嚴格落實未成年人時長時段、賬號實名注冊等規(guī)定。經過幾輪的驗證,在8月31日晚間,即開學日前上線了全新的防沉迷策略。

  在技術層面,騰訊采用了的“三防一打”的防控方案:所謂“三防”就是針對未成年人沉迷游戲設置三道防線;“一打”即是對相關網絡黑灰產業(yè)進行針對性的打擊。

  第一道防線,是依托公安權威數據平臺,根據國家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實名賬號從時長、充值等維度對其進行嚴管;第二道防線,在嚴格落實新規(guī)的基礎上,是采取金融級別人臉識別驗證,針對性解決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這一問題;第三道防線則是在游戲外向家長提供管控工具,幫助家長更好地監(jiān)督孩子的游戲行為。家長可以在騰訊成長守護的小程序上,查看自己實名認證下的所有游戲賬號,并一鍵將其設置為“未成年人模式”,從“鎖”住孩子冒用偷玩。倘若未成年人試圖修改家長的管控方案時,將觸發(fā)人臉識別系統(tǒng),判定是否為家長本人操作。

  其中難度較大的是第二條防線。比方說,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證,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單方面的行為,家長為了防止“麻煩”,或者出于溺愛,往往會把身份證信息主動給孩子,甚至“代刷臉”,導致了一系列后續(xù)隱憂。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也在答記者問中明確提出了這一點:實際使用中,不少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號、微信號注冊游戲賬號,導致針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制度難以真正落地。事實上,在未保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監(jiān)護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監(jiān)護人的有效監(jiān)督約束和陪伴陪護,有關制度的落實必然會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此問題,騰訊可謂用心良苦:不僅擴大了人臉識別巡護范圍,盡可能“揪出”異常賬號,針對體量更大的頭部游戲,還采取更嚴格的人臉方案。

  “我們仔細分析了55歲、60歲以上,甚至更大的年齡段的老人他們真實在各種類型的游戲里面的活躍情況,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有多少是真實的老年人,有多少是孩子在使用,他們的使用行為,游戲行為有什么差別,爭取把那些孩子都找出來?!?/p>

  “我們也不斷優(yōu)化人臉策略,比如:語音畫面雙提醒,人臉識別的時候手機畫面和聲音提醒用戶這是在充值階段;限制60歲以上實名玩家充值,如1個月內充值超過1000元,則后續(xù)每次充值都需要人臉識別,初衷是為了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大齡用戶賬號繞過游戲防沉迷限制;對55歲以上實名用戶,在夜間游戲時,每次登錄都需人臉識別。線下我們團隊會去到小區(qū)、學校以拉橫幅、擴音器喊話等多種形式宣傳,提醒不要代娃刷臉?!痹诒粏柤叭绾伪苊饧议L代刷臉的問題時,鄭磊表示。

  至于“一打”,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和網絡黑灰產治理方面。對此,騰訊不僅使用技術手段來監(jiān)測處理游戲賬號違規(guī)交易問題,還提供線索協(xié)助配合警方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打擊。針對未成年人遭遇網絡詐騙等不法侵害問題,騰訊成長守護上線了“黑產實名舉報”入口,倘若如未成年人遇到以解除防沉迷、健康系統(tǒng)、人臉識別彈窗為噱頭,索要錢財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均可以通過此入口進行舉報。

  目前,這一系列措施效果顯著,截至2021年11月,騰訊平均每天有686 萬個賬號在登錄環(huán)節(jié)觸發(fā)人臉識別,有超過70%的賬號因拒絕或未通過驗證,被納入防沉迷監(jiān)管;也有1.1萬個賬號在支付環(huán)節(jié)觸發(fā)人臉識別,其中72%的賬號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未來計劃

  未成年孩子們之所以會沉迷網絡游戲,并不能單獨歸因于游戲本身,其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比如缺乏陪伴和正確的精神生活指引等。孩子們往往不知道課后還可以干什么,只能通過玩游戲來消磨時間。

  對此,張毅君委員在論壇上進行了精確的總結點評:“未成年保護工作既是系統(tǒng)工程,更是長期任務?!?/p>

  騰訊意識到:僅僅只從技術層面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遏制是不夠的,還是要著眼于未來,從源頭上對孩子們的精神生活進行疏導。為此,騰訊除了在黑產打擊、解決冒用身份等技術方面下手,還積極與學界、媒體、社會組織等合作,在公益、網絡素養(yǎng)、親子溝通等方面開展探索工作,建立一條由堵至疏的“另類防沉迷”通道,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2018年,為了解農村青少年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真實境況,兩個月內,騰訊調研了6個省市15所學校,涵蓋眾多三四線城市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對100多位老師和300多名學生進行了訪談研究。研究發(fā)現,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受限于硬件條件和辦學資源,孩子們在課余,除了手機外缺少其它娛樂手段,更少有接觸到前沿科技、拓展興趣愛好的機會。

  為此,騰訊未保體系推出了一系列項目:“智體雙百”公益計劃,家庭溝通計劃,以及騰訊DN.A計劃等。顧名思義,“智體雙百”就是從學業(yè)體育兩方面來提升學生的精神生活,首期將提供100間“未來教室”和100個“快樂運動場”,前者主打科技硬件+配套課程,而后者不止提供硬件基礎設施,每年每校還會為孩子提供至少100課時專業(yè)體育訓練。

  “家庭溝通計劃”主要目的在于促進解決家庭問題,倡導家庭平等溝通,還推出了全國首檔聚焦此問題的親子代際觀察節(jié)目《敞開心扉的少年》,由鄧亞萍老師擔任節(jié)目提案官,邀請教育專家、00后青少年代表,幫助“問題”家庭建立平等溝通模式,緩解大眾在家庭教育中的焦慮。

  DN.A計劃(Digital Natives Action)則譯為“數字原住民計劃”,是騰訊發(fā)起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教育項目,旨在通過與高校、專家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為孩子們提供科學健康的網絡素養(yǎng)課程和學習工具,包括基礎研究、課程開發(fā)、實踐落地等多種形式,為家長和學校提供網絡學習和管理工具及普及知識與方法。

  為了促進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情溝通,騰訊未保體系研發(fā)了“鵝伴”智能機器人(16.720, 0.19, 1.15%),半年內已通過各渠道籌集超10000臺,覆蓋四個欠發(fā)達省份地區(qū)。在騰訊成長守護的小程序里,我們增設各類親子內容,推出“守護在身邊”公益講座,提供免費親子公益課程,覆蓋全國范圍,聆聽最真實的聲音、給予最真摯的建議。系列活動已開展18期,線下參與講座家庭累計超10000組,線上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0萬人。

  鄭磊在采訪中提到,盡管每年需要花費數以億計的費用,但騰訊做未保工作決定不計成本。而在一系列措施下,成果顯著:根據Q3財報數據,國內未成年人游戲流水占比下降至 1.1%,比較去年同期4.8%有顯著下降;游戲時長占比下降至0.7%,亦比去年同期6.4%有顯著下降。

  在實現企業(yè)公共價值,增強社會外部性等方面,騰訊做出了諸多努力。這幾年,騰訊一直在大力推進“科技向善”,今年8月還成立了可持續(xù)社會價值事業(yè)部,宣布投入 500 億人民幣,旨在探明社會原則與商業(yè)原則相統(tǒng)一的未來戰(zhàn)略。積極推動“未保”,正是這一大的戰(zhàn)略方向下的表現。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盡管國家和企業(yè)都在下大力氣推進工作,但始終還是會有一些未成年人想辦法繞開監(jiān)管。根本出路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多方努力,在先行者的啟發(fā)下,實現社會共治,構建愛的同心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知識

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在路上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現象已有所緩解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政策解讀
未成年玩游戲多久防沉迷
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難解的結必須要解”
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顯成效
“未保”見成效:我國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政策已達成“全球最嚴”
快請老孫,解決沉迷游戲
“830新規(guī)”出臺即將兩年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現象已有所緩解
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該如何破解?一文帶你了解

網址: 解決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在路上 http://m.u1s5d6.cn/newsview140111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