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航天員一起科學減肥!
小伙伴們!
國家喊你減肥啦!
近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xù)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而在航天領域提到體重管理,自然繞不開要求嚴格的航天員們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航天員的選拔過程中對體重有什么具體要求?航天員在控制體重方面都是怎么做的?普通人可以從航天員體重管理上借鑒什么?

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內鍛煉
美國宇航局對候選人的體質指數(BMI)通常要求在19-27之間。只要在這一范圍內,就意味著候選人身體基本處于健康水平。BMI過低可能意味著體脂肪或肌肉不足,而BMI過高則表明肥胖,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航天員在太空中的表現(xiàn)。
此外,一些航天機構對航天員身體脂肪比例也有要求。通常,男性航天員身體脂肪比例限定在15-20%之間,女性航天員則在20-25%之間。
除體重外,為了確保航天員在飛船內或穿戴航天服時的舒適性,美國宇航局對候選人的身高要求通常在157-190厘米之間,歐空局對候選人的身高要求在153-190厘米之間,其他航天機構也有類似的身高要求。
在航天員進入太空前,航天機構會持續(xù)對他們的體重進行控制和監(jiān)測。例如,美國宇航局會通過對航天員在地面上的飲食、訓練、健康監(jiān)測和心理支持等多個方面保持體重指標。
飲食上,根據航天員需求,采用個性化方案,確保攝入足夠的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和豆類,以維持肌肉質量。同時,合理選擇復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麥等,提供持久能量,避免航天員攝入過多的糖分和脂肪。
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是航天員保持體重的另一關鍵方法,包括通過跑步、游泳、騎車等有氧運動“燃燒卡路里”,并通過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防止肌肉萎縮和骨質流失。
除了身體素質優(yōu)秀,航天員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美國宇航局為航天員提供心理輔導和壓力管理訓練,幫助他們應對長期高強度訓練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避免情緒波動影響飲食和體重。
此外,航天員在地面上還需要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以維持代謝穩(wěn)定。
通過這些綜合措施,美國宇航局能夠確保航天員在執(zhí)行任務前保持最佳的體重指標,為即將到來的太空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在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微重力環(huán)境后,他們的體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在太空中,地球的重力幾乎不存在,航天員會處于失重狀態(tài),其肌肉和骨骼不再承擔之前在地球上的重量負擔,而長時間不使用這些肌肉和骨骼,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和骨密度下降。因此,雖然航天員的體重可能會減少,但這反而意味著他們變得不健康。
除了肌肉和骨骼的變化,微重力還會影響航天員的體液分布,導致體內水分更多地集中在他們的上半身和頭部,使航天員面部變得腫脹,或者感覺上半身變得更重,但整體上體重仍然會有所下降。
此外,在太空中航天員的代謝率也會受到影響。由于缺乏足夠的運動,航天員的身體趨向于減少“脂肪燃燒”,增加脂肪儲存。因此,盡管航天員的體重可能下降,體脂率卻會有所上升,從而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女航天員威廉姆斯在國際空間站內一度明顯消瘦
2024年6月,美國航天員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線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但由于技術問題,被迫滯留在太空,近期才返回地球。從照片上可以看出來,原本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的女航天員威廉姆斯經過超預期時間的太空滯留后,身體明顯消瘦。
從以上可以看出,航天員在“天上”保持好體重貌似更難,因此需要采取更嚴格的鍛煉、飲食控制和健康監(jiān)測等措施,以應對其對體重指標造成的影響。
一方面,在太空中,航天員需要使用專門的模擬重力設備進行鍛煉,例如太空中的跑步機、特制動感單車等,以保持肌肉質量和骨密度。
另一方面,飲食控制在太空中也非常特殊。航天員的食物必須經過特別設計,既要求高能量、易儲存,又要便于食用。因此航天員食品多為脫水或壓縮的形態(tài),通常富含高質量的蛋白質、復雜碳水化合物、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和礦物質,以支持航天員的肌肉和骨骼健康。特別是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對于防止骨質流失至關重要。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航天員體重管理方法的核心在于將運動、飲食、監(jiān)測與作息整合為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體系。
我們可借鑒力量與有氧結合的運動模式,比如每周進行3次跑步或游泳,搭配2次抗阻訓練,并利用彈力帶等工具模擬太空阻力訓練,以增強肌肉力量和代謝效率。
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內“騎自行車”
飲食方面,遵循“高蛋白+緩釋碳水”的原則,優(yōu)先選擇雞胸肉、魚類及全谷物類食物。同時,我們可以參考航天員餐食的營養(yǎng)強化理念,通過奇亞籽或強化麥片補充鈣、維生素D等關鍵營養(yǎng)素。
健康監(jiān)測可以借助智能設備實現(xiàn)精準追蹤。例如,使用運動手環(huán)記錄每日的活動量,用體脂秤定期分析體脂率與肌肉量變化,并將數據整理為簡明報告,便于及時調整計劃。
此外,我們也需要重視壓力管理與睡眠質量對代謝的影響。通過每日10分鐘冥想來降低情緒化進食風險,并參考航天員作息規(guī)律,確保每晚7-9小時高質量睡眠,可通過調節(jié)室內光線與溫度來優(yōu)化休息效果。
這些方法雖源自太空任務,卻能“無縫”融入日常生活,通過簡單但持續(xù)的習慣調整,幫助我們建立科學、可持續(xù)的體重管理方案。
編輯 | 王舒穎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自騰訊平臺創(chuàng)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或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舉報
相關知識
航天醫(yī)學 如何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航天醫(yī)學如何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航天員太空生活大揭秘 航天員的飲食起居
【航天科普】航天員是怎樣健身的?
一份航天員能量餐,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嗎?
航天醫(yī)學:保障航天員健康的關鍵
航天員醫(yī)生是怎樣為航天員保駕護航的?
宇航員也要減肥?
航天員訓練
航天員選拔
網址: 跟著航天員一起科學減肥! http://m.u1s5d6.cn/newsview126633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