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衍問教】是【欣途教育學考研】設立以跟蹤和評述教育熱點為目的的專欄項目,由欣途教研中心提供強力專業(yè)支持,專欄作者博衍執(zhí)筆悉心打磨。
欣途教育學考研,傾心教育界關懷。
1月2日21時許,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學校內發(fā)生一起刑事案件,致該校女教師周某某受重傷,經送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經警方初步偵查,嫌疑人為該校在校學生李某。據悉,案件起因是金老師沒收了該生的手機,該生幾次索要未果,將與金老師同一辦公室的周老師殺害。案件在網上引起熱議,青少年心理健康再度引發(fā)關注。
在不久前,12部委剛印發(fā)《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
新聞熱點呈現
據新華社2019年12月27日消息,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中宣部等12個部委日前印發(fā)《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托校醫(y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國家衛(wèi)健委疾控局有關負責人說,啟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就是為了確保實現上述到2022年的階段性目標,應對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的挑戰(zhàn),形成學校、社區(qū)、家庭、媒體、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基本建成有利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
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16.57%國人受各類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困擾。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說,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
考研知識點呈現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進人21世紀以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了健康的最新定義: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指個人生活、適應上所表現出來的和諧狀態(tài),或者說是指一個人沒有困擾足以妨礙其心理效能和心理發(fā)展的狀態(tài)。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1.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2.正確評價和悅納自己
3.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4.樂觀進取,反應適度
5.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6.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學校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心理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影響學生心理成長的教育。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發(fā)展性原則
2.主體性原則
3.活動性原則
4.差異性原則
5.全體性原則
6.保密性原則
四、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
(一)行為改變技術
1.強化法
2.系統脫敏法
3.模仿法
(二)認知改變技術
1.理情—情緒療法
2.認知療法
(三)來訪者中心療法
來訪者中心療法的主要技術:
(1)建立良好關系
(2)設身處地的理解(共情)
(3)真誠相待(坦誠交流)
(4)無條件積極關注
貧困、留守、流動、單親、殘疾、校園欺凌、喪親……這些不利的處境往往會對涉世未深的學生造成重大影響,學校理應及時開展心理干預,給予他們重點關愛。同時,在升學壓力極大的初三、高三階段,學校也要給學生和家長一定的心理輔導。
疑似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障礙的學生,應到醫(yī)療機構尋求專業(yè)幫助,不可諱疾忌醫(yī)。
心理健康出問題了,只是說明心理“感冒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積極應對是可以康復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