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電動車“每天充”和“用盡再充”,哪個更傷車?修車師傅說了實話

電動車“每天充”和“用盡再充”,哪個更傷車?修車師傅說了實話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5月10日 11:42

電動汽車保有量持續(xù)爆發(fā)增長,充電焦慮也隨之成為車主日常最大的困擾之一。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2500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81.7%。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中,一個普遍困擾車主的問題是:電動車是應該每天都充電,還是等電量耗盡再充?圍繞這一問題,網絡上觀點紛紜,莫衷一是。有人堅持"每天充"理論,認為保持高電量有利于電池健康;也有人主張"用盡再充",認為頻繁充電會加速電池老化。究竟哪種說法更科學?作為一名從事電動汽車維修十余年的技師,我將從專業(yè)角度為大家揭開這一謎團。

要理解電動車充電的最佳策略,首先需要了解當代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通常是鋰金屬氧化物)、負極(通常是石墨)、電解質和隔膜組成。充電過程中,鋰離子從正極遷移到負極并嵌入其中;放電時則相反,鋰離子從負極脫嵌并遷移回正極,同時釋放電子產生電流。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電池研究中心2024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鋰離子電池的衰退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循環(huán)次數增加導致的結構損傷、高溫環(huán)境加速的副反應、高電壓狀態(tài)下的電解液分解以及低電量狀態(tài)下的銅溶解問題。

鋰離子電池的健康狀況主要受充放電深度(DOD)和充電狀態(tài)(SOC)影響,兩個極端都會導致電池加速衰減。國家動力電池創(chuàng)新中心2024年的研究表明,鋰電池長期處于高SOC狀態(tài)(90%以上)或低SOC狀態(tài)(20%以下)都會加速電池衰減。具體數據顯示,長期保持在100%充電狀態(tài)的電池,容量衰減速度比保持在50%-80%區(qū)間的電池快約2.1倍;而經常處于深度放電狀態(tài)(低于10%)的電池,循環(huán)壽命比正常使用的電池縮短約18%。

不同車企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設計哲學也存在差異。特斯拉推薦車主日常將電池充至80%-90%,僅在長途旅行前充至100%;比亞迪的官方建議是保持電量在20%-80%區(qū)間;蔚來汽車則提出"333充電法則"——充電不超過3小時,充電比例保持在30%-80%,并避免頻率過高的快充。這些不同建議的背后是各家車企對自家電池特性的深度理解。

從電池化學角度分析,頻繁的0-100%全充全放循環(huán)確實會加速電池老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fā)布的《電動汽車電池壽命優(yōu)化研究報告》數據表明,鋰離子電池在10%-90%SOC范圍內循環(huán),可以比0-100%循環(huán)提高約60%的循環(huán)壽命。這是因為電池在接近充滿或接近放空時,內部材料應力較大,容易導致電極材料微觀結構破壞和副反應加速。

電池溫度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測試數據顯示,在45℃環(huán)境下使用的電動車電池,容量衰減速度比25℃環(huán)境下快約1.8倍。而在低溫環(huán)境(0℃以下)進行快速充電,會導致鋰離子在負極表面析出金屬鋰(俗稱"鋰析出"),永久性損傷電池。所以,無論采取何種充電策略,都應避免在極端溫度條件下充電。

現代電動汽車的BMS系統(tǒng)已經非常智能,會自動保護電池。絕大多數電動車顯示的0%和100%并非真實的物理狀態(tài),而是留有緩沖。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2024年對市面主流電動車的測試發(fā)現,顯示100%時,實際電池物理狀態(tài)約為90%-95%;顯示0%時,實際物理狀態(tài)仍有5%-10%的電量。這種設計就是為了防止用戶在極端SOC下使用電池。

具體到"每天充"與"用盡再充"的爭論,從專業(yè)角度看,兩種極端做法都不可取。我修理過數百輛電動汽車,電池衰減最嚴重的車輛通常有兩類:一類是長期保持高電量(90%以上)并頻繁短途行駛的車輛,另一類是經常深度放電后再充滿的車輛。前者電池容易因長期高SOC導致負極SEI膜過度生長;后者則容易因深度放電導致正極材料結構坍塌。

華為數字能源技術實驗室2025年初發(fā)布的電池壽命評估報告提供了更精確的數據參考:在相同行駛里程條件下,保持20%-80%SOC區(qū)間使用的電池,4年后容量保持率約為92%;而頻繁進行5%-100%充放電的電池,4年后容量保持率僅為83%;長期保持95%以上高電量的電池,4年后容量保持率約為87%。這些數據明確顯示,避開兩個極端是最佳選擇。

基于專業(yè)知識和實測數據,最優(yōu)的電動車充電策略應該是"中間區(qū)間、適度浮動"。具體來說,日常使用中保持電池在30%-80%的電量區(qū)間,偶爾可以讓電量低至20%或高至90%,但避免頻繁到達兩個極端。這種策略可以在保證使用便利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延長電池壽命。北京理工大學動力電池研究中心測試表明,采用這種充電策略可以使電池循環(huán)壽命提高約30%-40%。

網友們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有車主在論壇分享:"我的特斯拉Model 3每天下班回家就充到80%,兩年半了,電池衰減只有3%多一點,感覺保持中高電量確實有好處。"也有持不同意見的:"我的比亞迪漢每次都用到20%左右再充,充到80%-90%,跑了5萬公里,顯示續(xù)航只掉了12公里,覺得挺好的。"

除了充電區(qū)間,充電速度也是影響電池壽命的關鍵因素。工信部電子標準研究院針對快充技術的研究顯示,頻繁使用超高速充電(如超過2C率的超級快充)會加速電池熱老化和機械應力積累。尤其是在電池SOC低于20%或高于80%時進行快充,對電池的損傷更大。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lián)盟發(fā)布的《電動汽車充電行為分析報告》表明,平衡使用慢充和快充的用戶,電池衰減速度比純粹依賴快充的用戶慢約25%。

具體到不同類型的鋰電池,其最佳充電策略也有差異。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是目前市場主流的兩種技術路線。廣汽研究院測試數據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對高SOC狀態(tài)的耐受性較好,但對深度放電更敏感;而三元鋰電池則對高SOC狀態(tài)較為敏感,但能更好地承受較低SOC。這意味著,對于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如比亞迪漢EV、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xù)航版等),可以接受稍高一些的日常充電上限(85%左右);而使用三元鋰電池的車型(如蔚來ES6、特斯拉Model 3長續(xù)航版等),則應將日常充電上限控制在80%以內。

季節(jié)性使用差異也不容忽視。在夏季高溫環(huán)境下,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車內溫度可達60℃以上,這時電池管理系統(tǒng)會自動降低充電速率或限制最高充電量以保護電池。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測試表明,在35℃以上環(huán)境溫度下,將日常充電上限降低5%-10%可以顯著延緩電池老化。冬季低溫時,預熱后再充電可以減少鋰析出風險,延長電池壽命。

社區(qū)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也影響了充電策略的選擇。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充電樁保有量達410萬個,比2024年同期增長37.8%。城市居民平均找到充電樁的時間從2023年的15分鐘縮短至2025年的8分鐘。這種便利性使得"隨用隨充"策略變得更加可行,車主不必為了防止電池耗盡而時刻保持高電量。

有趣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車主充電習慣存在明顯差異。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lián)合國際能源署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車主平均充電頻率較高,約72%的用戶選擇每日或隔日充電;而歐洲車主則傾向于等電量降至30%左右再充電,平均充電頻率為每周2-3次。這種差異部分源于充電基礎設施分布和使用習慣的不同。

從維修技師角度看,我注意到電池衰減與充電習慣之間確實存在相關性,但個體差異也很大。曾有兩位車主使用完全相同型號的電動車,一位每天都充電至90%,另一位經常用到20%左右再充到80%,兩年后測量電池健康度,后者表現更好,容量保持率高出約4個百分點。這表明,中等區(qū)間充電確實有利于電池健康。

充電時間選擇也會影響電池壽命和充電成本。國家電網數據顯示,2025年分時電價政策覆蓋全國92%的區(qū)域,峰谷電價差最高達到4倍。夜間充電不僅可以享受低谷電價,還因為環(huán)境溫度較低,充電過程中電池溫升較小,有利于減緩電池老化。根據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的模擬計算,相同條件下,夜間低溫環(huán)境充電比午后高溫環(huán)境充電可延長電池壽命約6%-8%。

針對不同使用場景,我給出不同的充電建議:對于日常通勤且有固定充電條件的用戶,建議采用"每晚小幅充電"策略,將電池維持在40%-80%區(qū)間;對于行駛不固定且充電條件受限的用戶,建議采用"用至30%再充至80%"的策略;對于需要頻繁長途行駛的用戶,可在出行前一天晚上充至90%-95%,但長途結束后盡快將電量消耗至正常區(qū)間。

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正在快速迭代。寧德時代2024年底發(fā)布的麒麟電池采用無模組CTP技術,熱失控擴散時間延長了120%,同時將充放電循環(huán)壽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比亞迪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優(yōu)化顯著提高了安全性和循環(huán)性能;特斯拉4680電池采用無極耳設計,降低了內阻并提高了能量密度。這些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充電策略選擇的壓力,使電池更加耐受不同的使用習慣。

從長期使用數據看,電動汽車電池的實際衰減速度普遍低于早期預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對全國范圍內超過10萬輛運行3年以上的電動車進行抽樣調查發(fā)現,平均電池容量衰減率為每年2.8%-3.5%,優(yōu)于設計預期。一位行駛超過15萬公里的特斯拉車主在論壇分享:"我的Model 3跑了三年多,容量只掉了7%左右,基本感覺不到續(xù)航變化,關鍵是養(yǎng)成了良好的充電習慣。"

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jié)點回顧,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和管理系統(tǒng)已經相當成熟,對不當充電習慣有了較強的容錯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科學充電的重要性。持續(xù)的不良充電習慣仍會導致電池加速老化,影響車輛殘值和使用體驗。

作為維修技師,我想分享幾點實用建議:一是盡量使用原廠充電器或通過認證的第三方充電設備,劣質充電器可能導致過充或充電曲線不平滑;二是留意車輛充電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如發(fā)現異常發(fā)熱應停止充電并尋求專業(yè)檢查;三是定期通過車機系統(tǒng)或手機APP查看電池健康狀況,對異常衰減保持警惕;四是每隔3-6個月進行一次電池均衡充電(充至95%以上并靜置數小時),幫助BMS系統(tǒng)校準電量顯示。

國內主流車企對電池提供的質保期也在延長。據乘聯(lián)會統(tǒng)計,2025年新上市的電動車型中,電池質保期平均達到8年或16萬公里,比2022年增加了1年或2萬公里。這一趨勢反映了廠商對電池技術的信心提升,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電動汽車充電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時間和科學指導。從心理學角度看,養(yǎng)成新習慣通常需要21天。建議新電動車車主在前三周嚴格遵循30%-80%的充電區(qū)間,形成條件反射后再逐步調整到適合自己的充電策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新能源汽車消費指南建議,電動車用戶應建立"充電日志",記錄充電頻率、電量區(qū)間和電池健康狀況變化,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用車習慣的充電模式。

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發(fā)展,未來充電方式可能更加便捷。工信部2024年發(fā)布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路線圖》預計,到2027年,無線充電將在公共停車場和家用車位實現規(guī)?;瘧茫潆娦蕦⑦_到有線充電的90%以上。屆時,"隨停隨充"的微循環(huán)充電模式可能成為主流,進一步優(yōu)化電池使用區(qū)間和延長壽命。

我個人認為,關于電動車充電策略的爭論反映了用戶對新技術的關注和適應過程。沒有絕對完美的充電方法,但有科學合理的充電區(qū)間。根據自己的用車習慣、環(huán)境條件和車型特點,找到平衡便利性和電池壽命的最佳點才是明智之舉。"每天充"和"用盡再充"都是極端做法,避開這兩個極端,堅持中間區(qū)間充電原則,才能真正做到科學用車、經濟用車。

作為一名電動汽車維修技師,我看到太多因不當使用導致電池過早老化的案例。希望這些專業(yè)分析能幫助車主們更好地理解電池特性,養(yǎng)成科學的充電習慣。每個電動車主都是新能源時代的踐行者,讓我們共同呵護這項環(huán)保技術的健康發(fā)展。

你是如何給電動車充電的?是"每天充"還是"用盡再充"?你注意到不同充電習慣對電池有什么影響嗎?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經驗和看法。

相關知識

電動車充電中途拔掉再充是否可行?
如何判斷汽車蓄電池是否需要更換?。?!老師傅終于說出了實話!
電動車電池壽命能跑多少公里
如何通過電動車充電站充電曲線判斷充電器和車輛健康程度?
電動汽車每次充電到底要不要充滿?最佳方式原來是……
純電動汽車充電時敢在車里休息嗎?
當增程式混動車電量耗盡:是原地等待充電
特來電電動汽車充電生態(tài)網
頻繁充電,電池3年就壞了?增程式電動車的認知誤區(qū),別再犯了
電動汽車頻繁充電對電池的影響

網址: 電動車“每天充”和“用盡再充”,哪個更傷車?修車師傅說了實話 http://m.u1s5d6.cn/newsview122615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