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山西”省的名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山西”省的名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5月04日 20:16


-三晉定山西:韓趙魏與山西地緣關(guān)系圖-

如果按照山河方位命名,山西省是這樣一個區(qū)域:河?xùn)|(黃河?xùn)|岸),陰南(陰山以南),太西(太行山以西),中北(中條山以北)。但是,除了河?xùn)|充當(dāng)過山西代稱,其他都沒有叫起來。除了方位準確,區(qū)域命名還要考慮語音美學(xué)等復(fù)雜因素。所以一個簡單的地名并沒有那么簡單。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知道各省區(qū)得名的真相嗎?

比如,“山西省”為啥叫“山西”?即使是山西當(dāng)?shù)厝?,也存在著認識上的極大誤區(qū),甚至以流傳的“定論”為定論,乃至成為口口相傳的“常識”。

恰有一文,名《山西省的由來》,為考古專家、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撰寫。今征得張焯先生同意,特刊于此,以解國人不知“山西”之惑。

山西,舊稱 “山右”

作為省級行政區(qū)的稱謂《辭?!吩唬?“因在太行山之右 (西)得名”。但是,這僅僅屬于一種“想當(dāng)然”式的結(jié)論。如若再問,那么“山東”呢,疑竇會馬上出現(xiàn),《辭?!匪^“因在太行山之左(東)得名”。明顯不妥,因為若以太行山而論,真正意義上緊鄰太行山,而堪稱“山東”者,其實是今天的河北地區(qū)。那么,山東最終變成了今山東省,主要是行政區(qū)劃變遷所致,而非完全的地理定義。

看似簡單的名詞背后,可能隱藏著復(fù)雜而難言的信息,我們特邀學(xué)者張焯先生撰文,以正本清源。


-山西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1

山西作為地理概念,起初專指關(guān)中,

后來也被用指太行山以西地區(qū)

山西名稱的出現(xiàn),大約始于戰(zhàn)國。

當(dāng)時,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秦與六國有關(guān)山之隔,關(guān)謂函谷關(guān),山曰崤山,遂有關(guān)東、關(guān)西(關(guān)中、關(guān)內(nèi))、山東、山西之稱?!妒酚洝肪?0《楚世家》曰:“蘇秦約從山東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guān),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齊獨后?!睆?,即“合縱”也?!妒酚洝肪?30《太史公自序》載楚漢之爭時,“蕭何填撫山西?!碧睿恕版?zhèn)”也。而《漢書》卷69《趙充國傳》班固“贊曰:秦漢已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何則?山西天水、隴西、安定、北地處勢,迫近羌胡,民俗修習(xí)戰(zhàn)備,髙上勇力,鞍馬騎射……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fēng)流猶存耳?!?/p>

因此,清顧炎武《日知錄》卷31《河?xùn)|山西》曰: “古之所謂山西,即今關(guān)中?!?/p>

山西作為太行山以西地區(qū)的稱謂,始見于北朝,偶見于隋唐?!秲愿敗肪?22《忠節(jié)》記北魏末,“裴延雋拜太常卿,時汾州山胡恃險寇竊,正平、平陽二郡尤被其害。以雋兼尚書,為山西道行臺節(jié)度、討胡將軍?!卑矗悍谥荨⒄?、平陽,分別即今山西離石、新絳和臨汾?!侗饼R書》卷22《盧文偉傳》云:“族人勇,字季禮……爾朱滅后,乃赴晉陽。髙祖署勇丞相主簿。屬山西霜儉,運山東鄉(xiāng)租輸,皆令載實,違者治罪,令勇典其事?!?/p>

晉陽,亦稱并州,即今太原,時為東魏大丞相高歡的霸府所在。《北齊書》卷11《安德王高延宗傳》曰:“后主將奔晉陽,延宗言:‘大家但在營莫動,以兵馬付臣,臣能破之?!鄄患{。及至并州,又聞周軍已入雀鼠谷,乃以延宗為相國、并州刺史,總山西兵事?!睎|魏北齊都鄴(今河北臨漳),疆土跨太行兩側(cè),山西、山東 (指今河北)遂成熟語。隋大業(yè) “十一年,煬帝幸汾陽宮,命高祖往山西河?xùn)|黜陟討捕。” (《舊唐書》卷1《高祖紀》)。 《舊唐書》卷200下《黃巢傳》云:陳州刺史“趙犨求援于太原。四年二月,李克用率山西諸軍,由蒲、陜濟河,會關(guān)東諸侯,赴援陳州。”

需要說明的是,唐代設(shè)置河?xùn)|道,以太原為首府,轄區(qū)囊括今天山西省全境,但史書中的“山西”仍多指關(guān)中。


-雄關(guān)遍地的三晉大地:山西關(guān)隘分布圖-

2

遼代,山西成為西京大同及其以北地區(qū)的稱謂

契丹建國朔漠,后得幽(今北京)云(今大同)十六州,仿唐五京制度,將全國劃分為上京(治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東京(治遼陽府)、中京(治大定府,今赤峰寧城)、南京(治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治大同府)五個道。

其西京道,地處西南,相當(dāng)于今天雁北、張家口和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西跨黃河,與西夏接壤;南界恒山,與北宋對峙。進而,因在大興安嶺、大馬群山、太行山一線以西,與東部四京相隔,遂有“山西”之稱。

然而當(dāng)時“山西”的范圍不止西京,亦包括上京道的嶺西地區(qū)(含今蒙古國)。對此廣大區(qū)域,遼朝在西京道設(shè)立西南路招討司(治豐州,今呼和浩特東),在上京道設(shè)立西北路招討司 (治今烏蘭巴托西),統(tǒng)領(lǐng)諸部族騎兵,捍御邊疆;遇事,設(shè)“山西兵馬都統(tǒng)軍司”,總統(tǒng)二路邊防。在財賦征管方面,設(shè)“山西路都轉(zhuǎn)運使司”于大同。從此,賦予“山西”新的地理概念。

《遼史》卷9《景宗紀下》載保寧十一年(979)宋太宗滅北漢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三月“己丑,漢復(fù)告宋兵入境,詔左千牛衛(wèi)大將軍韓侼、大同軍節(jié)度使耶律善補以本路兵南援……九月己卯,燕王韓匡嗣為都統(tǒng),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jiān)軍,惕隱休哥、南院大王斜軫、權(quán)奚王抹只等各率所部兵南伐;仍命大同軍節(jié)度使善補領(lǐng)山西兵分道以進?!?/p>

據(jù)此,知大同軍節(jié)度使所統(tǒng)“本路兵”即“山西兵”。

再如卷11《圣宗紀二》載統(tǒng)和四年(986)宋遼西京爭奪戰(zhàn):“三月甲戌,于越休哥奏宋遣曹彬、崔彥進、米信由雄州道,田重進飛狐道,潘美、楊繼業(yè)雁門道來侵……庚辰,寰州刺史趙彥章以城叛,附于宋。辛巳……順義軍節(jié)度副使趙希贊以朔州叛,附于宋……丁亥,以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tǒng)……彰國軍節(jié)度使艾正、觀察判官宋雄以應(yīng)州叛,附于宋……夏四月……辛丑,宋潘美陷云州……五月……詔遣詳穩(wěn)排亞率弘義宮兵及南北皮室、郎君、拽剌四軍赴應(yīng)、朔二州界,與惕穩(wěn)瑤升、招討韓德威等同御宋兵在山西之未退者……秋七月……宋守云、應(yīng)諸州者,聞繼業(yè)死,皆棄城遁……八月……己未,用室昉、韓徳讓言,復(fù)山西今年租賦。詔第山西諸將校功過而賞罰之……惕隱瑤升、拽剌欻烈、朔州節(jié)度使慎思、應(yīng)州節(jié)度使骨只、云州節(jié)度使化哥、軍校李元迪、蔚州節(jié)度使佛留、都監(jiān)崔其、劉繼琛,皆以聞敵逃遁奪官……冬十月……政事令室昉奏山西四州自宋兵后,人民轉(zhuǎn)徙,盜賊充斥,乞下有司禁止?!?/p>

文中所謂 “山西四州”,俱屬西京,其民隨宋軍南遷,見《宋史》卷5《太宗紀二》: “五月……潘美還代州。徙云、應(yīng)、寰、朔吏民及吐渾部族,分置河?xùn)|、京西。”


-大同可算“山西”的源頭,你知道嗎-

3

金代及蒙古國時期,山西范疇縮小,

先則指代西京,后則專指大同

女真金朝滅遼,又滅北宋,疆域南擴至淮河一線,定都燕京(時謂中都)。承襲遼朝故實,五京依舊,但改“道”為“路”。得北宋之地,將河?xùn)|路分析為二,河?xùn)|北路治太原府,河?xùn)|南路治平陽府;改京東東路、西路為山東東路、西路,山東行政區(qū)雛形從此確定。

較遼代而言,金代“山西”的范圍逐步縮小,一是蒙古族崛起,蒙古高原脫離所有;二是西南、西北招討司所統(tǒng)“山后諸部族”,均回縮至西京境內(nèi)。因此,山西成為西京路的專稱。

《金史》卷46《食貨志一》記:太祖“天輔六年,既定山西諸州,以上京為內(nèi)地,則移其民實之……七年,以山西諸部族近西北二邊,且遼主未獲,恐陰相結(jié)誘,復(fù)命皇弟昂與孛堇稍喝等以兵四千護送,處之嶺東,惟西京民安堵如故”。

按:山西契丹舊部東遷后,西京的主體地位加強。此前,北宋與女真共謀攻遼,約定燕云之地歸還宋朝?!督鹗贰肪?《太宗紀》曰:天會“二年春正月……甲戌,西南、西北兩路都統(tǒng)宗翰、宗望請勿割山西郡縣與宋,上曰:‘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閏三月,“宗翰復(fù)奏曰:‘先皇帝征遼之初,圖宋協(xié)力夾攻,故許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請加幣以求山西諸鎮(zhèn),先皇帝辭其加幣。盟書曰: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今宋數(shù)路招納叛亡……盟未期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寧,割付山西諸郡,則諸軍失屯據(jù)之所,將有經(jīng)略,或難持久,請姑置勿割?!舷と缢??!保ā督鹗贰肪?4《宗翰傳》)。金朝既毀盟約,復(fù)南下伐宋,《太宗紀》載天會四年(1126)“三月癸未,銀術(shù)可圍太原,宗翰還西京。”

此事,《宗翰傳》記作:“留銀術(shù)可圍太原,宗翰乃還山西?!鄙轿鞒蔀槲骶┑拇~。

金代末年,蒙古成吉思汗大兵南下,金宣宗遷都汴梁(今河南開封),號稱南京。南宋謝采伯《密齋筆記》曰:“貞祐元年十一月至二年正月,韃靼殘破河?xùn)|、河北、山東、山西,復(fù)一十七府,九十余州,鎮(zhèn)縣二十余處?!迸媲Ю锷胶颖M歸蒙古。

蒙古窩闊臺汗時,西京宣德州(治今張家口宣化)地位上升,又名“山西東路”,大同府則為“山西西路”。時中書令耶律楚材奏立十路課稅所,宣德、西京各設(shè)長官。既而,《元史》卷4《世祖紀二》載:中統(tǒng)四年(1263)八月,“升宣德州為宣德府,隸上都?!泵撾x了西京的管轄。

從此,西京路唯大同一府,獨享“山西”之名。


-戰(zhàn)爭對地理和歷史的改變巨大:圖為山西雁門十八隘(關(guān))-

4

元代設(shè)河?xùn)|山西道,治大同,轄全晉;

明初行中書省于太原,山西省成為定名

《元史》卷91《百官志七》曰:“宣慰司,掌軍民之務(wù),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布于下,郡縣有請則為達于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元帥府,其次則止為元帥府……每司宣慰使三員,從二品……凡六道:山東東西道,益都路置;河?xùn)|山西道,大同路置……”

按:河?xùn)|山西道,亦稱山西河?xùn)|道;河?xùn)|山西道宣慰使,亦稱山西宣慰使、西京宣慰使、西京道宣慰使、大同宣慰使,是元代河?xùn)|山西道的最高軍政長官。最早任山西宣慰使的李德輝,在元世祖忽必烈中統(tǒng)年間(1260~1264)。

《元史》卷86《百官志二》曰:“肅政亷訪司。國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東東西道,曰河?xùn)|陜西道,曰山北東西道,曰河北河南道。至元六年,以提刑按察司兼勸農(nóng)事。八年,置河?xùn)|山西道,陜西四川道……二十八年,改按察司曰肅政亷訪司……每道亷訪使二員,正三品……內(nèi)道八,隸御史臺。山東東西道,濟南路置司;河?xùn)|山西道,冀寧路置司……”據(jù)《世祖紀》,至元八年(1271)“三月乙丑,增置河?xùn)|山西道按察司;改河?xùn)|陜西道為陜西四川道”。

就是說,先有河?xùn)|陜西道,此時將河?xùn)|與山西合并,改組為河?xùn)|山西道,總括全晉。其河?xùn)|山西道按察司,又名太原按察司、太原提刑按察司。至元二十四(1287)年閏二月,“省太原提刑按察司,分置西京者入太原?!蔽逶?,移“太原按察司治西京?!倍迥甓?,改“西京路為大同路?!泵髂臧嗽拢恪昂?xùn)|山西道提刑按察司治太原,宣慰司治大同?!币簿褪钦f,最終變動的結(jié)果:大同宣慰使(從二品)掌河?xùn)|山西道軍民之政,太原肅政廉訪使(正三品)掌河?xùn)|山西道監(jiān)察與農(nóng)事;有元一朝,河?xùn)|山西道的首府在大同。

《明史》卷41《地理志二》云:“山西,《禹貢》冀州之域。元置河?xùn)|山西道宣慰司使,治大同路,直隸中書省。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處行中書省,治太原路。三年十二月,置太原都衛(wèi),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wèi)為山西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庇纱丝梢姡笸牡貐^(qū)行政中心地位,明代以后讓位于太原。

同時可以看到:元朝“河?xùn)|山西道”,明初改稱“山西等處”,山西的地理概念、范疇擴大了,終于實現(xiàn)了與太行山以西的地理特征相吻合。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既于太原設(shè)立“山西等處行中書省”,太原遂為省城。山西省作為“山西等處行中書省”的簡稱,從此聞名于世。

我們檢校明代著作,例如明初李繼本《一山文集》、楊維楨《東維子集》、蘇伯衡《蘇平仲集》,明中期夏良勝 《東洲初稿》、王祎 《王忠文集》、何景明 《大復(fù)集》、王世貞 《弇山堂別集》、尹臺 《洞麓堂集》、髙叔嗣 《蘇門集》、崔銑《洹詞》,明后期陽瑪諾《天問略》、汪砢玉《珊瑚綱》等,均書寫有“山西省”之稱,足證明代“山西省”已經(jīng)成名。

現(xiàn)在有人講:“清為山西省”(見 《辭?!罚?、“清代始名山西省”(《山西省情概覽》),實在是淺陋。


-航拍下的山西皇城相府城堡:整個山西地形也如城堡般封閉-

5

《辭?!穼ι轿髡`解根源是什么?

通過上述考證,我們對山西省的形成歷史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可以判定 《辭海》“因在太行山之西得名”的解釋,似是而非。其失誤在于:忽視了“山西”由地理概念到行政區(qū)劃的漫長演化過程;不懂裝懂,強言附會。

然而,非獨辭書作者如此,我們的前輩史學(xué)大師亦迷惑不解。

例如《金史》卷108《胥鼎傳》曰:“自兵興以來,河北潰散軍兵、流亡人戶,及山西、河?xùn)|老幼,俱徙河南。”這條史料記載的是:金宣宗貞祐年間(1213~1217),成吉思汗蒙古大軍南征,太行山兩側(cè)軍民避難遷徙,追隨朝廷流亡河南的史實。

而中華書局本 《??庇洝吩疲骸鞍瓷轿髋c河?xùn)|意復(fù)……疑‘山西’當(dāng)作‘陜西’?!逼鋵崳轿魇谴笸疄橹行牡慕鹞骶┞?,河?xùn)|指太原府、平陽府為中心的河?xùn)|兩路,二者既不矛盾,也不重復(fù)。


-山西地形格局之妙-制圖:大地理館

——【END】

本文作者 張焯

1963年10月生于山西大同。1985年山西大學(xué)歷史系畢業(yè),1988年天津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獲歷史學(xué)碩士學(xué)位,文物博物專業(yè)研究館員?,F(xiàn)任云岡旅游區(qū)管委會主任、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著有《云岡石窟編年史》等多部著作

相關(guān)知識

“山西”省的名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山西省一個縣,以“鄉(xiāng)”命名,名字起得非常謙虛!
山藥名字的來源傳說
愛吃醋的人看過來!正宗山西老陳醋究竟是怎么釀出來的?
山西省中醫(yī)院
一文讀懂寶山楊行山東健康寶鈺瀾庭商鋪到底怎么樣?寶鈺瀾庭評測
山西省中醫(yī)學(xué)校附屬醫(yī)院山西肛腸醫(yī)院預(yù)約掛號
鞏彤名字這個名字的寓意怎么樣 鞏彤名字的含義解釋 鞏彤名字打分好不好 起名字
怎么分辨是不是傳銷。名字叫金健康,說是北京中奧五福旗下的,賣的是山藥粉?怎么分辨是不是傳銷
承字店鋪名字怎么取(承字店鋪名字怎么取名)

網(wǎng)址: “山西”省的名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http://m.u1s5d6.cn/newsview120988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