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認知覺醒》:運用反思日記,為自我成長加速

《認知覺醒》:運用反思日記,為自我成長加速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4月20日 22:56

《論語·學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是不是竭盡全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了?老師教給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

這段話涉及到為人、處事和學習,基本涵蓋了人生的全部內容。在曾子看來,反思需要貫穿生活各個方面,需要貫穿人生全部。

《認知覺醒》認為:“當一個人能夠覺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時候,就必然會主動做出新的選擇?!?/p>

怎么能覺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作者周嶺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寫反思日記。

周嶺從2010年元旦開始寫生活日志,一開始用紙質版,2014年開始用電子文檔,自2017年正式開始寫反思日記,連續(xù)寫了160天以后,明顯感受到每日反思給自己帶來的改變,于是開通公眾號繼續(xù)寫,最終形成《認知覺醒》這本書。

利用反思日記進行自我修煉,古已有之,曾國藩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反思日記,終成一代圣人。

反思日記應該如何寫?

作者的反思日記是這樣寫的,先找到每天生活中最觸動自己的那個點,這個點可以是收獲、感悟也可以是困惑、痛苦,具體寫作過程時分三步:

①描述經過——以便日后回顧時能想起當時的場景;

②分析原因——多問幾個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啟發(fā);

③改進措施——盡可能提煉出一個認知點或行動點。

這樣的日記長則幾千字,少則幾句話,視實際情況而定,只要能看清問題,發(fā)生改變就好。

反思日記主要關注身體、情緒和思維三大方面。通過對這三個方面的審視,不斷優(yōu)化和提高自己。

反思日記蘊含的三大底層邏輯。

一是符合“觸動學習法”。

所謂觸動學習法,就是學習過程中,只選取那些觸動自己的點或塊,經過思考和實踐,將其納入自己知識體系的一種方法。

其實,很多人也寫日記,但內容大多都是自己一天里干了什么事兒,或者是情緒的碎碎念。這是日程記錄,不是反思日記。這種記錄沒有原因分析和措施提煉,只是在舒適區(qū)里釋放自己的情緒,無法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反思日記關注的重點是那些觸動自己的點,這些點正是處在自己成長舒適區(qū)邊緣的感悟,人在舒適區(qū)邊緣學習,成長是最快的。

二是運用了“元認知”。

周嶺認為,元認知的要義在于審視自己的感受和思維,進而發(fā)現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以最低的成本糾正自己的認識偏差,而寫“每日反思”正是自我審視的過程。

元認知能力是人的終極能力,一旦開啟,就打開了自我覺醒的大門。

三是遵循了“刻意練習”的原則。

刻意練習四要素之一就是帶著清晰的目標去學習。在生活中帶著要領生活,比盲目亂撞效果要好。

反思日記有以下好處。

一是它可以節(jié)省我們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不可以延長?時間上的延長可能性不大,一般人能活到100歲就已經是高壽了。

但是我們可以提高生命質量的密度,也可以加快生命成長的速度。這是延長生命長度的另一種形式,通過寫反思日記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二是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感知細節(jié)的能力。

其實,我們都知道反思重要,也曾經嘗試著去寫反思日記,但問題是沒有感觸點。

感知能力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技能,需要去訓練,練習寫反思日記,就是最好的鍛煉和提高這種能力的方式。

三是它可以讓我們正視痛苦。

大多數人喜歡快樂,討厭痛苦,殊不知,如何面對痛苦,可以把人的成長引向不同的方向。

正視痛苦,分析錯誤,能把人引向快速成長。這是少數人的做法。

大多數人在痛苦面前選擇了逃避,長時間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自怨自艾,空耗青春。

當你真正實踐去寫反思日記時,就會發(fā)現痛苦實際上是提示你成長的信號,正視它、分析它、解決它,你就跨過這道坎兒,你就成長了一步。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單位領導因為一件事對他嚴厲批評,他心里特別不好受。但事后經過反思,他發(fā)現這個領導對所有人都是這種態(tài)度,并不僅僅是針對他;另一方面,領導提出的意見是對的,他自己確實做得不好。經過這樣一分析,就把領導的情緒和意見做了區(qū)分,就能公正客觀地認識這件事兒,既解開了自己的心結,又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

我們單位也有一位領導,性子急、脾氣大,遇到問題一點就著。之前我也像大多數人那樣,對這個人有偏見,認為他太情緒化。

讀完這本書后,我也認真反思了這個問題,發(fā)現這個人態(tài)度上對所有人都一樣,并且這個人極其公平和公正,總是就事論事,不記仇,事解決了也就過去了。但是因為他對人態(tài)度問題,得罪了不少人。其實想一想,那些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后下絆子的人更可怕。

經過分析,我發(fā)現自己之前的問題是跟其他人一樣,分不清意見和情緒的區(qū)別,認知水平太低,既自尋煩惱,又不公正客觀。

寫反思日記的注意事項

一是不要被形式所縛。

有人認為反思日記必須日更,落下一天就不行。其實沒必要那么刻板,不要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那么多的限制,偶爾中斷一兩天沒有什么。

有的人用寫文章的方式寫反思日記,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搞得自己特別疲憊。

之所以會出現上面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沒搞明白寫反思日記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不管用什么形式,都沒有問題,哪怕就一句話也可以。

二是盡量提煉認知點或行動點。

因為寫反思日記的目的是改變,所以要盡量提煉認知點和行動點,用來指導生活,不要沉溺于情緒的釋放和碎碎念。

三是列行動清單。

改變是要落實到日常行動中的。隨著認知點和行動點的增多,容易遺忘或者遺漏,作者建議應該列出了一個清單,隨時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持續(xù)行動下去。

四是對自己極度坦誠。

反思日記是給自己看的,不是公開發(fā)表,不需要遮遮掩掩,不需要太講究形式的完美。

五是要多閱讀。

上面也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不是不寫反思日記,而是找不到感觸點。怎么找到感觸點?除了多寫以外,作者建議多閱讀,因為好的書籍充滿了高密度的思考,與智者交流,總會獲得觸動你的觀點和信息。保持耐心,持續(xù)練習,你的感知能力自然會越來越強。

六是選擇合適的記錄載體。

作者建議用電子文檔寫反思日記,更方便查找和整理。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介紹過他自我成長的方法,他先列出13種自己想要提高和達到的德行,然后每天對照自己的行為,反思總結,有針對性的提高。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每日反思十三種美德”自我修煉法。

《認知覺醒》通過梳理前人相關論述,結合自己的實踐,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反思日記寫作和踐行的方示,以此來推動自己的成長。

相關知識

讀《認知覺醒》,找到改變自我的原動力!
心理健康的自我認知與成長.pptx
提升自我覺察和自我認知7個方法
自我反思與自我調整:成長的心理之旅
在自我認知和自我反思中,該如何幫助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學會這5點,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和覺察
自我心理學 · 看見自己成長: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控
經驗+反思=成長
認知行為療法是什么意思
快速提高自我認知的15個方法

網址: 《認知覺醒》:運用反思日記,為自我成長加速 http://m.u1s5d6.cn/newsview116282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