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的教學與練習
青少年健康體能教案(一)
張健 (北京市第八中學 100045)
一、教學設計理念
(一)貫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精神,依據(jù)《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內(nèi)容體系》,傳授健康體能技術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健康體能。
(二)研究如何把核心力量技術和方法更科學、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編排;在提高體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興趣并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
(三)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核心力量的概念:核心力量是由附著在腰椎、髖部和骨盆聯(lián)合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產(chǎn)生的力量,它可以維持身體平衡,保證運動技術動作的穩(wěn)定發(fā)揮,而且也是體育運動過程發(fā)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鍛煉價值:結合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在體能模塊教學中核心力量學習主要有以下作用:
發(fā)展學生的力量素質(zhì); 預防運動中的損傷;2、穩(wěn)定脊柱、骨盆,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3、降低能量消耗。
本課為新授課,選用了無器械的核心力量練習,內(nèi)容為“軀干激活”、“腹橋”、“動態(tài)腹橋”、“側橋”、“動態(tài)側橋”、“臀橋”、“動態(tài)臀橋”核心力量練習,為提高學生學練的積極性,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軀干激活;
2、靜力與動力相結合的核心練習;
3、核心爬行練習;
4、放松練習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男生,人數(shù)28人,學生處于力量發(fā)展的敏感期,可適當加大力量練習的比重,提高肌肉間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針對學生身體特點,采用間歇時間短,重復練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力量耐力的水平,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處理教材,學生練習時會感到枯燥、單調(diào),所以在教學中通過配樂、合作等方式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腹橋”、“背橋”、“側橋”的規(guī)范動作。
教學難點:動、靜練習時展髖充分,并保持動作穩(wěn)定。
課時計劃
任課教師: 年級: 人數(shù): 地點:
教材內(nèi)容 核心力量練習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靜力和動力核心力量練習的動作要領及鍛煉價值。技能目標:基本掌握“腹橋”、“背橋”、“側橋”的練習方法,發(fā)展學生核心力量,提高學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肌肉用力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毅頑強的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 教學內(nèi)容 次數(shù)
時間
組織教法與要求 開始
部
分
2’
一、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shù)。二、師生問好。
三、報告人數(shù)。
四、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五、用掛圖導入本課內(nèi)容—“腹橋”、“背橋”、“側橋”核心力量練習。
2’
組織:如圖要求:快、靜、齊。
準備
部
分
8’ 一、稍息、立正、向右看齊二、慢跑(繞籃球場4圈)
三、徒手操
1.上肢運動
2.體側運動
3.體轉運動
4.腹背運動
5.下肢屈伸
6.提踵運動
4×8拍
8’ 組織:如圖教法:教師哨聲指揮。
要求:步伐整齊,口號洪亮。
組織:二列橫隊,兩臂距離,5秒內(nèi)散開。
教法:教師鏡面示范、口令指揮,學生動作到位。
要求:精神飽滿,動作舒展。
一、靜力、動力“三橋”練習靜力練習動作要領:
(一)軀干激活練習
兩人結合俯臥位,雙手放在同伴腳上:靜力撐10秒;靜力撐,抬起一只腳,各10秒;俯臥位左手摸右手,右手摸左手,共20次;之后兩人交換
1-2組
5’
一、組織:如圖教法:
1.教師講解示范。
2.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
3.教師巡視糾正學生錯誤動作。
要求:動作規(guī)范,堅持完成動作。
基本
部
分
32’
(二)“腹橋”練習1.“腹橋”俯臥墊上肘支撐,
肘與地面垂直,雙腳尖撐地,腹部懸空。一分鐘練習,休息30秒。
2.“動態(tài)腹橋”在靜態(tài)腹橋的基礎上教師發(fā)出口令抬左手、右手、左腿、右腿,每10秒依次抬起。一分鐘練習,休息30秒。
3.“腹橋交替撐地”在靜態(tài)腹橋的基礎上一次換手成高位平板支撐。1分鐘一組
4.“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腹橋練習”
將雙腳放于瑞士球上進行腹橋靜態(tài)練習。1分鐘一組
(三)“背橋”練習
1.“背橋”仰臥在墊子上,雙肩與雙腳支撐,充分展髖。大小腿成90度夾角,雙腳之間開立20-30公分。一分15秒一組,休息30秒。
2.“背橋動態(tài)練習”與背橋動作相同,每15秒交換一次抬腿。一分15秒一組,休息30秒。
3.“背橋動態(tài)練習”與背橋動作相同,每15秒交換一次屈腿抬腿上提動作。一分15秒一組,休息30秒。
4.“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背橋練習” 將雙腳放于瑞士球上進行背橋靜態(tài)練習。1分鐘一組
(四)“側橋”練習
1.“側橋”以一側為例,左肘與左腳支撐,髖部撐起,同時展髖。一側45秒一組,休息30秒
2. “側橋”基礎上接外側腿提膝練習。一側每10秒提一次膝5秒,每側共45秒,休息30秒
3. “側橋”基礎上接外側直腿抬腿練習。一側每10秒提一次膝5秒,每側共45秒,休息30秒
二.動態(tài)爬行練習
“熊爬練習”要求學生俯撐手臂伸直,髖關節(jié)與軀干成90度,大小腿成90度,在背部挺直所有90度不變的情況下向前爬行。
1.直線前進后退各8次。
2.側向左右各8次。
3.原地正反旋轉360度。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1組
2’
2’
2’
2’
2’
2’
2’
2’
2’
2’
2’
5’
1.動作要求:(如圖)
易犯錯誤(腹橋):卷背、撅臀、塌腰、曲腿。
2.動作要求:(如圖)
3.動作要求:
動力“腹橋”易犯錯誤:肘肩支撐時與地面不能垂直支撐。
糾正方法:教師語言提示、個別指導。
4.動作要求:(如圖)
1.動作要求:(如圖)
背橋易犯錯誤:展髖不充分、塌臀。
2.動作要求:(如圖)
3.動作要求:(如圖)
動力“背橋”易犯錯誤:髖撐起時不夠充分。
糾正方法:教師語言提示、個別指導。
4.動作要求:(如圖)
1.動作要求:(如圖)
側橋易犯錯誤:塌髖、旋轉過度。
糾正方法:教師語言提示。
2.動作要求:(如圖)
3.動作要求:(如圖)
動力“側橋”易犯錯誤:側撐時身體不直,扭轉不夠或者扭轉過度、屈髖。
糾正方法:教師語言提示、個別指導。
動作要求:(如圖)
組織形式:
教法:
1.教師講解示范。
2.學生聽從教師口令按要求進行練習。
3.教師巡視糾正學生錯誤動作。
要求:
1.動作規(guī)范,按老師要求盡力完成
結束部分 3’1.音樂背景下牽拉放松。
2.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本課學習的內(nèi)容、體會、感受。
3. 布置收回器材。
4. 師生再見。
3’
組織:如圖要求:1、充分拉伸。
2、認真聽小結。
場地
器
材
1、瑜伽墊29塊。2、小展板1塊。
3、瑞士球29個。
4、錄音機1個。
預計
運
動
負
荷
平均心率125/分
運動密度
55%±5 安全預案
1.認真做好準備活動。2.上課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防止突發(fā)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3.遇到突發(fā)運動損傷,根據(jù)損傷的情況,與醫(yī)務室聯(lián)系及時進行處理。
課后小結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助”(項目名稱: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研究 項目編號:GYH2016012)課題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