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吃動平衡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礎,多吃少動或者少吃多動都會導致能量收支失衡繼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印象中,孩子應該如同朝陽般朝氣蓬勃,可事實上,近幾年來自我國孩子的體質測試結果卻不容樂觀。
2014年北京市衛(wèi)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達15.6%,而在肥胖學生中,高血糖檢出率超六成,高血壓檢出率高達1/3,血脂異常檢出率超四成,高尿酸和脂肪肝的檢出率也不占少數(shù)。
2016年深圳青少年體能發(fā)展的研究報告顯示:3~10歲兒童骨骼肌嚴重缺失占70%;對于身體功能性測試,低齡段兒童55%以上心肺功能較差,柔韌性不合格占到65%。
運動不足絕不只是“發(fā)胖”那么簡單,長期缺乏運動對兒童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力量、代謝水平甚至學習記憶、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那么孩子們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運動量才更健康呢?咱們一起來看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指導建議。
學齡前兒童(2~5歲)運動推薦
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的體育活動,最好是戶外游戲或運動;
結合寶寶的年齡及日常生活進行鍛煉,比如:玩耍、散步、爬樓梯、收拾玩具;
適量做較高強度的運動和戶外活動,比如:騎小自行車、快跑、跳舞、小型球類游戲、健身球、攀巖等;
減少靜態(tài)活動,每天看電視、玩平板電腦的累計時間不超過2小時,越少越好。
關于兒童每天的運動時間,不要嫌60分鐘太長,沒時間帶孩子玩。香港衛(wèi)生署針對學齡前兒童運動量給出的推薦是每天至少3小時呢?。?!
圖片來源:http://www.startsmart.gov.hk
學齡兒童(6~18歲)運動推薦
開展多樣化的身體活動,每天累計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最好1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3次高強度的有氧運動、3次抗阻力運動和骨質增強型運動。
將運動生活化,如上下學步行、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等;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避免空腹運動,飯后1小時再進行運動,運動中和運動后注意補充水分。
有氧運動
如快走、跑步、游泳、足球、籃球、網(wǎng)球、跳繩、跳舞、武術等,可以提高人體心肺耐力,減少機體脂肪堆積。
抗阻力運動
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攀巖、單杠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質量,延緩運動功能丟失,增加瘦體重,強壯骨骼和關節(jié)。
骨質增強運動
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可以促進骨健康。
想讓孩子養(yǎng)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自然少不了家長的以身作則,下面對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我們看看自己的運動量達標了沒有?
成人每日運動推薦
成人每天活動量相當于快步走6000步的活動:
太極拳或瑜伽 40~60分鐘
慢跑或騎車 40分鐘
游泳或網(wǎng)球 30分鐘
什么是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
用自我感覺疲勞程度來估計,1~4相當于低強度,5~7相當于中等強度(運動過程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感覺不能輕松講話),8~10相當于高強度(運動過程中呼吸和心率大幅度增加,需要調整呼吸后才能講話)。
結語
你和孩子的運動量都達標了嗎?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動起來吧!
參考資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香港衛(wèi)生署幼營喜動校園網(wǎng)站
作者介紹:燕子媽媽(史曉燕),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兒保科主治醫(yī)師,江蘇省營養(yǎng)學會婦幼分會委員,家有5歲萌娃一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點擊右上角分享轉發(fā)給自己的朋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