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食”間智慧|飲食安全離不開科學的烹飪

“食”間智慧|飲食安全離不開科學的烹飪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6日 22:35

原創(chuàng)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收錄于合集#科普醬紫蛙 525 個 #食品安全 1 個 #“食”間智慧 59 個

要科學地烹調食物.

加熱是食品烹調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要保證食品安全,對加熱產生的兩面性應有充分認識,并做到掌握火候。

加熱可殺滅微生物,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63~65℃經30分鐘,70℃經5~10分鐘,85~90℃經3分鐘或100℃經1分鐘加熱,一般細菌就會被殺死,但不能殺死細菌芽孢、真菌孢子。

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烹飪原料靈活選用加熱溫度和時間。

如蛋類易受沙門菌污染,加熱溫度70~80℃經8~10分鐘可煮熟蛋同時殺滅沙門菌。

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極易在加工烹調中損失。

● 蔬菜加工應該提倡“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的原則。

● 烹調好的蔬菜切忌反復加熱,也不要長時間煎煮。

● 烹調方法不當可使水溶性維生素損失較多,例如加堿可破壞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 炒菜時如溫度在60~70℃長時間不蓋鍋蓋,菜中氧化酶可將維生素C氧化;若急火快炒,使溫度驟升到80℃以上,先將氧化酶破壞,可減少維生素C氧化。

● 米不宜多淘、發(fā)饅頭加堿要適中,過量會破壞米面中的維生素B1。

總之,為了保證食品營養(yǎng)和風味以及防止產生有害成分,切忌烹調溫度太高或時間太長。

編輯|于娟 趙若汐

審校|張芳芳 李亞旗

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 組織編寫

《中國家庭健康飲食》(公眾健康素養(yǎng)圖解)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

本書是一本飲食安全知識的科普書,針對中國家庭在飲食均衡和食品安全方面常遇到的問題,從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三個方面介紹了一些飲食安全知識。旨在幫助居民改善膳食結構,增強安全飲食意識,促進健康發(fā)展,共筑全民“健康夢”。

原標題:《“食”間智慧|飲食安全離不開科學的烹飪》

相關知識

構建跨界智能烹飪場景 共創(chuàng)標準化飲食生態(tài)圈 “預制中式菜肴智能烹飪體系建設示范項目”通過專家鑒評
智慧飲食:兒童健康飲食的親子廚房
科學飲食 健康相伴丨烹飪時,如何確保食材營養(yǎng)安全
食品安全知識:日常飲食如何智慧控鹽?
智慧健康學院
疫情期間還能吃生魚片嗎?家庭烹飪飲食安全的九個建議
《2023綠色健康烹飪白皮書》正式發(fā)布,方太攜手中國科學院過程所號召健康烹飪
【食品安全】全民營養(yǎng)周丨烹飪過程中的營養(yǎng)與安全
“食”間智慧|科學飲水,有益健康
健康烹飪空間

網址: “食”間智慧|飲食安全離不開科學的烹飪 http://m.u1s5d6.cn/newsview83426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