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夏季做面包失敗的“元兇”竟然是面溫!這4個技巧讓溫度立馬下降

夏季做面包失敗的“元兇”竟然是面溫!這4個技巧讓溫度立馬下降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14:24

要做一個口感與味道并存的面包,大家都知道揉面、發(fā)酵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環(huán)節(jié),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個問題非常容易被忽視,這就是——面溫。

你是不是也經(jīng)歷過這些無奈?

相信大家在剛開始學做面包的時候,會更加注重揉面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會更看重“手套膜”,確實,只有揉面狀態(tài)到位,才是做出柔軟面包的第一步,但是漸漸步入夏季以后,很多小伙伴會發(fā)現(xiàn),與之前同樣的含水量,配方完全一樣,揉面步驟也同樣,但是面卻越揉越稀,做出來的面包,尤其是吐司,不像之前那樣爆發(fā)力強,根本不長個,而且面包成品氣室不均勻,且組織粗糙,用刀切的時候容易掉屑。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面團無法發(fā)酵,會變身一團面餅。

發(fā)生了以上這些問題,你就需要注意一下面溫了。通常,在掌握了一定面包基礎后(配方、揉面、發(fā)酵),面溫也要格外重視,將打好的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為最好。很多人又有疑問了,為什么一定要控制在這個范圍呢?面溫高了或者低了,又會對面團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面溫過高,對面團造成影響原來是這樣的

到了夏季,室溫會飆升在30度左右,面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再經(jīng)過廚師機或者手揉,室溫的材料加上摩擦生熱,面溫就輕輕松松升到30℃,面團的面筋蛋白對溫度很敏感,高溫會造成面團性質變差,吸水率也會降低,甚至有時還會使面團中的黃油融化出來,從而導致面團看起來稀、濕、黏。

在揉面的過程中,高面溫也很容易造成面筋斷裂,這也是面團變稀的原因之一,此時,即便是后期揉出了“手套膜”,但是已經(jīng)意義不大,扯開“手套膜”,你會發(fā)現(xiàn)膜的韌性不好,這樣也就導致了在烤吐司的時候不長個。

面溫高造成面筋的斷裂也就意味著發(fā)酵的過程不會很順利,因為面筋韌性不好,無法再包裹住酵母產生的大量氣體,但是還是有少量會被裹在面團中,這也就導致了烤出來的面包氣室不均勻,有的氣室大,有的氣室小,組織不細膩,在完全晾涼后拿面包刀一切,就會有很多渣掉出來,這樣的組織自然口感也不會很細軟。

而將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的面團做出來的面包不但組織細膩、氣室均勻,而且口感柔軟,切的時候會得到泛著“光”的切面,且不容易掉渣。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好的面包刀也會造成切面包掉渣的問題,而且在面包沒有涼透的情況下切,也會造成切面粗糙,所以,這兩點要記得排除。

面溫過低,原來是發(fā)酵慢的“元兇”

不過溫度太低也不好,尤其在冬季,低于24℃的面溫會影響酵母的活性,也就是說,會增加面團發(fā)酵的時間,這對于需要進行快速發(fā)酵的甜面包影響較大,因為過長時間的發(fā)酵會相對的影響一些風味,不過對歐式面包的影響并不是很大。除了影響酵母的活性,過低的面溫還會讓面團較正常面溫面團更硬,彈性更強,而且不易整形,需要的松弛時間比較久。

通常來說,每降低1度,就要相應的增加15分鐘的發(fā)酵時間,以此類推。所以,大家在揉面完成后一定要用溫度計來測量面溫,從而計算發(fā)酵時間。如果面溫過低,就不要參考書上的發(fā)酵溫度了,一定要根據(jù)面團的發(fā)酵狀態(tài)來看。

首先看體積,面團發(fā)到原來體積1.5倍~2倍大,用蘸取了面粉的手指在面團上方戳一個洞,洞口不塌陷,不回彈嚴重,呈現(xiàn)出一種孔洞明顯,幾乎不回彈的現(xiàn)象,就是發(fā)酵好了。

通常,我們在書上看到很多面包配方,里面會明確的說明面溫、發(fā)酵溫度和濕度,以及發(fā)酵時間,所以我們在參考的時候也要對應自己面團的狀態(tài),然后再根據(jù)面溫、發(fā)酵溫度、濕度等條件從而做出調整,一切以面團的狀態(tài)為主。

面溫是有公式可以計算的

所以說,面溫高了或者低了,還真對面包的味道口感都有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要將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的原因。只有面溫對了,才能不枉一番忙碌,做出一只狀態(tài)完美的面包。在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個面溫計算公式,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調整。公式為:

面團溫度=(面粉溫度+液體溫度+室溫)÷3+摩擦系數(shù)

注明:摩擦系數(shù)約為6~7度

此公式出自吉野精的《面包》一書,不過這里要說明的是,由于手揉、廚師機、攪拌機等的摩擦系數(shù)不同,攪拌方式、攪拌速度、攪拌時間的不同也都會造成面團升溫的溫度也不同,比如,所以說,要將面溫控制到位,在初期,將這個公式作為參考,然后根據(jù)面團在操作中的實際升溫情況,套用公式,算出最適合自己操作方式的液體溫度。

冬季這樣提高面溫

其實冬季提高面溫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室內暖氣的緣故,室溫也不會太低,正常揉面即可,不過對于室溫較低、家中液體溫度較低的小伙伴來說,就要把提升提上日程了,方法是:將液體的溫度提高至30℃左右,酵母也要提前用溫水化開。需要注意的是,液體(水、牛奶)的溫度以及化酵母的水一定不要超過35℃,否則會燙死酵母,影響發(fā)酵過程。

冬季提高的方法是不是很簡單?不過夏季降低面溫的方法就比較多了,下面跟大家分享非常簡單且常用的四種。

第一種:冷藏

通常來說,廚師機、攪拌機的攪拌速度快,伴隨著時間的拉長,面溫會極速上升,雖然手揉的摩擦系數(shù)不高,但是手的溫度也會源源不斷的輸送給面團,從而導致面團升溫。這時,冷藏和急凍就派上用場了。

將面粉、液體(水、雞蛋、牛奶等)放入冰箱冷藏室,用4℃左右的溫度冷藏1~2小時,直到食材溫度降至4℃左右。與此同時,將攪拌桶和攪拌勾急凍到0℃左右,兩者同時進行,會使面溫控制的很好。

第二種:冷凍液體+降低室溫

很多小伙伴的冰箱空間有限,冷凍攪拌桶以及面粉等有些空間不足,這時,這第二種方法就派上用場了,將水、牛奶提前冷凍一下,凍在表面結冰渣的時候取出,這種狀態(tài)的液體不但利于攪拌,而且也不會凍死酵母。

液體溫度過低會影響酵母活性,特別低的話或許還會凍死酵母或讓酵母處于休眠狀態(tài),從而影響發(fā)酵,所以液體冰凍的狀態(tài)一定要掌握好。

在冷凍了液體的同時,室溫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單靠降低液體溫度還不夠,隨著摩擦系數(shù)的增高,溫度還是會持續(xù)上升,與此同時,將室溫控制在22℃左右,雙管齊下,也會讓不會升的過快。

第三種:攪拌桶冰袋

如果有攪拌桶冰袋,那就再好不過了,只需要將冰袋綁在攪拌桶上即可,不過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冰袋的時候要注意降低室溫,因為過高的室溫會使得攪拌桶四周形成水凝珠,面團也會相對更加濕黏一些,除了降低室溫,減少一點面團中的液體總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攪拌過程中,水凝珠也會為面團增加一定的水量,如此一來,減少了水量的面團加上在揉面過程中補充的水量,液體總量也不會超過正常范圍。

第四種:水合法

水合法是將面團提前攪拌到?jīng)]有干粉的狀態(tài),然后放入冰箱冷藏的,是屬于間接面團法中的一種,關于間接面團法通常來說分為幾種,比如:水合法、冷藏中種法、冷藏波蘭種法、湯種、液種等,操作都差不多,只是制作類型不同而已,為什么單獨拿水合法出來單獨講呢?是因為水合法是混合所有的粉和液體,也就是說,冷藏了全部的面團,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縮短面團出膜的時間,而且極大的降低了面團的溫度,可以說是夏季最推薦的一種方法了。

【操作方法】

將除酵母、黃油、鹽之外的所有混合,攪拌至無干粉的狀態(tài),不需要揉出膜,放入密封袋中,放入4℃左右的冰箱進行冷藏60分鐘左右,在這個時間里,面筋會自動形成一部分,冷藏的時間越久,出的膜也就越多,不過對于需要當天制作面包的小伙伴來說,60分鐘足以。

取出冷藏好的面團,再放入酵母、黃油、鹽,揉到完全擴展階段(10成筋)即可,你會發(fā)現(xiàn),用這種方法不但更好出膜,而且揉到10成筋需要的時間比以前縮短了很多。可以說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揉面方法了,也是最推薦的一種方法了。

總結之——江一魚說

面溫不知不覺成為了很多小伙伴的“絆腳石”,看完了這篇文章想必你已經(jīng)對它有所了解了吧,也終于找到了莫名其妙突然面就越揉越稀的“元兇”了,確實,面溫過高過低都會給面包帶來不同的影響,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降低面溫的方法就好。

做面包就是這樣,會伴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這不可逆的面溫,只要是面溫升高了,對面團造成的影響也就無法拯救了,所以,在做面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找到做面包失敗的原因,助力你做出更加成功的面包,為了這篇科普文,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做實踐、不斷摸索、總結經(jīng)驗,希望會對熱愛面包的你有幫助。

(以上圖片文字均為“江一魚”原創(chuàng),盜取必究)

相關知識

健康科普丨夏季防暑降溫,做好這些動作!
夏季嬰兒游泳水溫是多少?需掌握三個游泳技巧
夏季防暑降溫的13個小常識
夏季防暑降溫小常識
夏季養(yǎng)生 夏天如何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夏天降低室內溫度的10個妙招
夏季高溫炎熱 6個降溫小妙招要收好
夏季防暑降溫常識
三伏天減脂,8個小技巧,讓你在這個夏天瘦成“皮包骨”
夏季防暑降溫緊急預備案

網(wǎng)址: 夏季做面包失敗的“元兇”竟然是面溫!這4個技巧讓溫度立馬下降 http://m.u1s5d6.cn/newsview72652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