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M健身。
拋開健康而言,如果要問一個人的健身目的是什么,我想答案無非就三種:①增肌、②減脂、③塑形。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塑形”二字。沒錯,人人都想擁有傲人身材,使自己一度成為萬眾的焦點??上啾仍黾 p脂這兩個通俗易懂的詞匯而言,塑形就顯得有些蒼白。
那么到底什么是塑形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理性的說一說關于塑形的話題,如果說的有道理,希望大家點個贊!說的沒道理,歡迎大家評論區(qū)進行交流指正。
總之,我的目的是:當大家需要通過健身來塑造好身材時,不用被一些花言巧語所誤導,因為我們只要專業(yè),不要推銷。
本文主要分為3部分內容:
何為塑形? 塑形的原則及方式; 如何做到更好的塑形? 何為塑形?顧名思義,塑形就是塑造我們所展現出來的身材形態(tài),通過健身從外形上滿足個人的審美需求。大多情況下,這是一種帶有視覺上的沖擊感,即外在美。
這其中包含了三種主要的身材塑形需求:
①體型恢復。
以一定的標準進行定性,通過健身來逐漸達到該標準。比如一定身高下,體重、體脂的標準程度。如啤酒肚、梨型身材、蘋果型身材的改善等等。
②體態(tài)矯正。
通過我們身體部位的生理性功能及位置,進行一些體態(tài)性調整,比如圓肩駝背、高低肩、X型腿等等。
③目標塑造
目標塑造通常屬于進階版,也就是在以上條件同時滿足塑形要求后,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訓練達到個人喜歡的體型目標。如極致腰臀比、蜜桃臀、馬甲線、倒三角身材等等。
倒三角身材
當然,以上只是廣義上的塑形解釋。那么對于我們身體來說,塑形到底“塑”的什么?也就是塑形原則及方式是什么?請往下看。
塑形的原則及方式
通過廣義上的塑形解釋,我們可以明白塑形是圍繞著一個個的“標準”進行的,這些標準的主體就是脂肪和肌肉。另一角度來說,塑形并不會直接改變我們骨骼上的任何特點,也就是在后天的訓練基礎上改變后天可以改變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我們可以改變脂肪和肌肉的形狀來達到塑形的目的么?
顯然脂肪可以排除了,它是完全依靠“重力現象”存在的,只要你脂肪多,無疑是向下發(fā)展。那么肌肉形狀本身能不能改變呢?答案也是不能的。因為我們身體上的每一塊肌肉都有它固定的形狀,在不同的人中,每塊肌肉組織的起始位置、終止位置等生理條件都是相同的。
就拿三角肌來說:三角肌前束起始于鎖骨外側、中束起始于肩峰外側緣、后束起始于肩胛岡,最終都匯聚于股骨上,所以類似于扇形包裹著整個肩關節(jié)。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是由于個體上的差異,肌肉的最終形態(tài)也略有不同。
再比如腹肌,不同的人可能有6塊,可能有8塊,也可能整齊且均勻劃分,也可能參差不齊。所以塑形只能展現出自身應有的肌肉形態(tài),并不能改變肌肉的原有形狀??偛荒苷f把扇形的三角肌塑造成圓形,把6塊腹肌塑形成8塊,顯然不現實。
綜上可知:真正的塑形并不是朝著想象中的理想身材去塑造,而是在一定的標準下,通過針對性訓練對脂肪和肌肉進行“因地制宜”式的調整、如減脂、增肌、肌力調整下的體態(tài)恢復,從而滿足自身理想化的狀態(tài) 。說白了,我們最好的樣子其實已經定型,我們只是通過訓練把它展現出來而已。就像你喜歡某個健身網紅的蜜桃臀,如果拋開訓練的因素,兩者練出來的觀感肯定會有所不同。
如何做到更好的塑形
沒有更好的,只有更適合自己的。這其中你需要熟練掌握塑形過程最重要的三個步驟:
步驟一:自測
顧名思義,就是觀察自己的身材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是脂肪過多?還是體態(tài)出現問題?還是偏瘦小,亦或是上半身肌肉發(fā)達、下半身相對較弱等特點。根據不同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塑形計劃。
步驟二:降低體脂
降低體脂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觀察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同樣也是作為塑形最初級的一種方式。為什么要降低體脂呢?這就像穿上衣服看身材一樣,只能看到表面。當體脂率降低后,我們就可以更清晰的觀察身體的輪廓線條以及肌肉原有的形態(tài),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步驟三:合理且均衡的加強肌群
我們在加強目標肌群時,一定要保證肌肉的均衡性,不宜強弱差距過大,尤其拮抗肌。當出現肌力失衡時,我們就得進一步的進行關于體態(tài)上的塑形訓練,即強化弱側、放松強側使之對等。
補充: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將步驟二與步驟三同時進行,也就是在降低體脂時,進行一些力量訓練,從而塑造身體的線條感,這是大眾的一種塑形方式。當然兩者也可以互換位置,這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結束語
如果你看見別人擁有八塊腹肌、擁有比你更好的肌肉及身體形態(tài)時,請不要羨慕,也不要幻想著通過塑形訓練去達到相同的外在效果,你需要做的只是通過正確且刻苦的訓練,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就好。
最后總結一下: 塑形本身并不是通過健身改變自己,而是展現更好的自己。那些以為塑形就可以練出和某人一樣身材的小伙伴,請理智看待。因為你才是萬里挑一的那一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