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與共識: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

隨著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大眾健身蓬勃開展,運動促進健康理念催生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潛能,運動處方需求呈井噴之勢。運動處方的普及與推廣在高質量提升大眾科學健身水平、有效防治慢性疾病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運動處方的的推廣和應用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醫(yī)生應用運動處方,初期若出現(xiàn)濫用和誤用,可能增加運動風險,甚至會加重疾病或損傷。因此,加強運動處方相關的共識建設已經成為體醫(yī)融合與體衛(wèi)融合領域迫切而重要的工作。為解決上述問題,“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由李國平教授、王正珍教授、郝躍峰教授等8位專家組成核心專家組制定出提綱的基礎上,再經過對30多位專家的意見征求形成,旨在為推動我國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科學、規(guī)范的指導。
1. 運動處方概述
1.1 運動處方定義
“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這一術語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生理學家 Peter Karpovich提出,WHO于1969年正式采用這一術語。本共識通過對國內外學者關于運動處方研究的深入總結和歸納,將運動處方定義為:由運動處方技術培訓合格人員,依據處方對象的基本健康信息、體力活動水平、醫(yī)學檢查與診斷、運動風險篩查、運動測試等結果,以規(guī)范的運動方式和規(guī)定的運動頻率、強度、時間、周運動總量、進階以及注意事項,形成局部和整體相結合、近期和遠期目標相結合的個性化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的主動運動指導方案。
1.2 運動處方分類
本專家共識根據運動目的、應用范圍以及服務對象的不同,將運動處方明確劃分為兩類:健身運動處方和醫(yī)療運動處方。
健身運動處方主要針對健康人群以及存在慢性疾病風險的人群;
醫(yī)療運動處方則主要服務于已經患有慢性疾病、運動損傷或處于圍手術期的人群。
2. 運動處方制定
2.1運動處方原則與內容
堅持以人為本、功能至上的整體觀,需要局部與整體相結合;要堅持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相結合。
遵循FITT-VP基本原則,即包括運動頻率(frequency,F(xiàn))、運動強度(intensity,I)、運動時間(time,T)、運動方式(type,T)、運動總量(volume,V)及運動進階(progression,P)六個方面。
需要在循序漸進發(fā)揮運動益處的同時最大限度避免運動風險。
需要明確目的——醫(yī)療運動處方的制定者需依據處方對象的健康信息、基礎運動狀態(tài)、運動測試及醫(yī)學檢查結果,以臨床醫(yī)學思維模式制定處方,既要治療疾病,又要保持運動能力。健身運動處方則更注重運動總量的控制,旨在激勵運動不足或缺乏運動的人群積極參與并養(yǎng)成習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傳統(tǒng)健身功法是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為目的的綜合性運動方式。它包括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和“六字訣”等健身氣功。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不同體質或患有某種特定疾病的人群,選取針對性的動作來制定處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形成基礎功法和對癥的“調神”、“練體”運動處方。
2.2 運動風險評估
評估內容包括心血管事件風險、運動損傷風險和運動性病癥風險。
心血管事件風險評估主要關注運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嚴重事件,需通過體力活動水平評估、常規(guī)醫(yī)學檢測及癥狀識別等方法進行。
運動損傷風險評估則涉及對處方對象個體狀況(如損傷史、體適能水平)和運動項目特有風險的全面了解。
運動性病癥風險評估旨在預防如運動性中暑、脫水等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和健康狀態(tài)的情況。
2.3運動處方制定流程
制定健身運動處方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全面完整的健康信息,運動前健康篩查,制定運動處方,說明注意事項。
收集健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慢病風險因素、健康素養(yǎng)等。
運動前健康篩查流程主要包括:(1)確定受試者目前的體力活動水平;(2)確定是否存在心腦血管、代謝和腎臟等疾??;(3)確定是否存在心腦血管、代謝和腎臟等疾病的癥狀和體征;(4)擬采用的運動強度。
運動中心血管風險和運動損傷風險評估,健康體適能測評,確定運動目標。
制定處方基本流程包括詢問疾病史和運動史、體格檢查、運動能力測試、醫(yī)學影像和醫(yī)學檢驗檢查、運動損傷風險評估、綜合診斷、病因分析、確定目標、制定處方、說明注意事項等。
2.4運動處方基本注意事項
運動前應做熱身或準備活動,運動后應做整理活動和拉伸練習。
關注身體狀態(tài),急性疾病(如:嚴重感冒、發(fā)燒、嚴重腹瀉)期間暫停運動,待緩解后再繼續(xù)。運動中出現(xiàn)胸痛、胸悶、頭暈、心悸、異常的呼吸困難和/或疲勞、關節(jié)肌肉明顯疼痛等不適感覺,應立即降低運動強度或停止運動,采取對應措施,必要時就醫(yī)
抗阻訓練時要保持自然呼吸狀態(tài),特別注意避免屏氣,以免缺氧或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必要時提供適當?shù)谋Wo。
建議初學者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進行訓練,抗阻力量訓練中注意控制動作速率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有氧運動時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性。
孕后和產后女性應根據個人情況調整訓練安排。
對于特定人群(如孕婦、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和服藥病人),還需根據個體情況調整訓練安排和提供特殊指導,以確保運動處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 運動處方的實施
3.1運動處方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與處方對象
制定者須為運動處方技術培訓合格人員,制定者需按照處方的原則和內容,結合對象的運動習慣,評估潛在的運動風險,設定明確的運動目標,并分階段制定個性化的處方。處方的設計通常分為適應期、提高期和穩(wěn)定期三個階段。適應期重點在于根據對象的體力活動水平、運動習慣和身體功能評估結果,選擇和確定合適的運動要素。提高期則側重于逐步提升身體機能,遵循超負荷、針對性、個體化和可逆性原則。穩(wěn)定期則是維持和提升運動效果的關鍵階段。
執(zhí)行者通常由具備資質的康復治療師、運動康復師、運動健康師或健身教練等專業(yè)人員擔任。
處方對象因運動處方的類型而異。醫(yī)療運動處方是為處于穩(wěn)定期的慢性疾病人群、運動損傷人群和圍手術期的患者制定;而健身運動處方是根據個體特征、體適能水平、興趣愛好及運動條件設計。
3.2運動處方的隨訪、效果評價和調整
運動處方產生預防和治療效果具有劑量-效果依賴性,運動需要長時間堅持,因此運動處方的隨訪和調整也需要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規(guī)范進行。
隨訪:在實施運動處方的前3個月,建議至少1個月隨訪一次。
效果評價:一方面看是否達到處方制定時約定的目標及達標的證據,包括:1)安靜時的心率、血壓等指標;2)健康體適能5大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和柔韌性);3)身體代謝指標的變化,如血脂、血糖等;4)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另一方面看是否避免了運動損傷,是否加重了原有損傷或出現(xiàn)了新的運動損傷。
調整:運動處方實施過程中,定期進行評估,重點關注疾病和損傷的恢復情況、身體結構與功能改善情況、活動水平、是否堅持規(guī)律運動,是否出現(xiàn)運動損傷等,及時對運動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住院患者運動處方階段性目標達成后可以出院,門診定期進行隨訪,或遠程動態(tài)監(jiān)測,并根據具體情況變化及時調整運動處方。
4. 運動處方常用名詞
常用名詞
(中文)
常用名詞
(英文文)
定義
體力活動與運動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體力活動是由骨骼肌收縮產生的任何身體運動,使能量消耗增加到基礎代謝水平以上,用于改善健康;運動是有計劃、有組織、可重復的體力活動,旨在增進健康或體適能。
體力活動水平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描述個體進行規(guī)律有氧運動水平的概念。
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
能夠充滿活力地執(zhí)行日常任務的能力,沒有過度疲勞,并有充足的能量享受休閑時光和應對緊急情況。
心肺耐力或有氧能力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or Aerobic Capacity
持續(xù)身體活動中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供氧及骨骼肌利用氧氣的能力。
有氧運動
Aerobic Exercise
身體大肌群參與的、較長時間的持續(xù)運動,通過有氧氧化產生能量(確定有氧運動強度的常用方法,見表1)。
無氧運動
Anaerobic Exercise
持續(xù)時間短、強度高的全速運動。
抗阻運動
Resistance Exercise
調動身體的骨骼肌收縮來對抗外部阻力的運動方式,旨在增加力量、耐力、爆發(fā)力和體積。
柔韌性運動
Flexibility Exercise
提高關節(jié)在其整個運動范圍內活動幅度的運動,與韌帶、肌腱、肌肉等的彈性與伸展能力有關。
最大心率
Maximal Heart Rate, HRmax
運動中,心率不再隨運動強度增加而達到的穩(wěn)定狀態(tài),用于設定運動強度。
儲備心率
Heart Rate Reserve, HRR
實際測量或預測的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之間的差值,用于評價運動強度。
運動頻率
Frequency, F
每周執(zhí)行運動計劃的天數(shù),對促進健康和改善體適能起重要作用。
運動強度
Intensity, I
機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用力程度,是運動處方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動時間
Time, T
一天中進行運動的總時間,可以連續(xù)或累計完成。
運動方式
Type, T
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柔韌性運動和平衡、協(xié)調性運動等,根據改善身體運動能力的不同而分類(提高心肺耐力的運動類型,見表2) 。
運動量
Volume, V
每周的運動總量,由運動強度、時間和頻率共同決定。
運動進階
Progression, P
根據健康狀態(tài)、年齡、個人運動愛好和目的,以及機體對當前運動水平的耐受能力來設定的運動計劃部分。
代謝當量
Metabolic Equivalent, MET
運動時的代謝率與安靜時代謝率的比值,用于定量描述行為和體力活動的絕對強度。
1次對抗的最大阻力
One-Repetition Maximum,1-RM
肌肉力量的標準評價指標,指使用適當技術1次舉起或對抗的最大重量或阻力。
主觀用力感覺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評估個體在運動中的主觀用力感覺的工具,用于設定和調整運動強度。
體力活動準備問卷
Physical Activit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Everyone, PAR-Q
用于運動前健康篩查和自我評估的工具,幫助確定是否需要咨詢相關專業(yè)人員以及推薦起始運動強度。


5. 總結
為了進一步推廣運動處方,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工作組在檢索近些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研討,建立了此專家共識。本專家共識進一步明確了運動處方的定義,為推進運動處方在我國醫(yī)療機構開展,將運動處方分為健身運動處方和醫(yī)療運動處方兩類;明確了我國運動處方的適用范圍、制定原則和內容,將中國傳統(tǒng)健身功法應用到運動處方中,闡明了運動風險評估的策略、運動處方的制定流程、運動處方基本注意事項;明確了運動處方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與處方對象,以及運動處方的隨訪、效果評價和調整方式方法;為了方便讀者認識和應用運動處方,在專家共識中還提供了與運動處方相關的常用名詞。
原文:《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專家組. 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23, 42(1): 3-13.
相關知識
《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發(fā)布——用好運動處方 運動也是良醫(yī)
《心腔內超聲心動圖中國專家共識》發(fā)布,成全球首個心腔內超聲共識
指南共識
【專家共識】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和診治專家共識
中國孕產婦及嬰幼兒補充DHA的專家共識
最新高尿酸血癥專家共識,一文梳理 5 大問題
孕產婦心理健康管理專家共識(2019年)
《抗新型冠狀病毒小分子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重磅發(fā)布丨來瑞特韋獲共識「1A」推薦
塵肺病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
減肥該怎么吃、怎么運動?如何不反彈?2021中國專家共識來了
網址: 指南與共識: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 http://m.u1s5d6.cn/newsview6499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