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屆奧運會正在日本東京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中國舉重隊以7金1銀的傲人成績,完美詮釋了中國力量。
舉重運動員
原來是這樣減重的
在眾多運動項目當中,以參賽運動員的體重作為標準進行組別劃分的競技項目統(tǒng)稱為重競技項目,包括大家熟知的舉重、摔跤、柔道、拳擊、跆拳道等。由于項目的特點,減重是繞不開的話題,本屆奧運會舉重冠軍侯志慧在賽后的采訪中就提到了賽前關于減重的小插曲。侯志慧在賽前體重超過了0.1公斤,距離比賽還有1小時的時候,她必須減掉這100克體重才能達標。這樣的“減重”,似乎與我們平時所熟悉的減重大不相同。
運動員們在非比賽期的日常訓練中,體重往往會維持在超過自身參賽級別3~4千克的水平,增加肌肉和力量,以提高自己的運動成績。因此在重大比賽前夕,就需要進行有計劃的減重。在運動隊中,更喜歡使用“控體重”的說法,是因為整個過程都是在保障團隊的精確控制下進行的,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緩慢,后期快速。每個階段需要下降多少體重,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計劃。
1
慢速減重期
在慢速減重期,一般期望減掉更多的脂肪,這一點與普通人的減重是一樣的。不過,由于運動員的體脂率本身就比較低,減重的速度一般只有每周1千克左右,并且每減去1~2千克體重,都要有1~2周的適應期,同時嚴密監(jiān)測體成分的變化,確保肌肉不流失,使運動訓練和競技能力不至因減重而受影響。光從這一點上來說,普通人的減重速度甚至可以輕松超越運動員。
2
快速減重期
賽前的幾天,運動員才會進入第二階段——快速減重期,此時減重的重點不再是減脂,而是身體內(nèi)的水分。此時,減少飲食和飲水,穿著橡膠或者塑料材質(zhì)的減重服跑步,甚至蒸桑拿,都是經(jīng)常被使用的方法,幫助運動員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目標體重。侯志慧在采訪中提到的“在稱重前1小時,通過在太陽下跑步出汗,減去最后的0.1千克體重”,就是典型的快速減重。
想學運動員“秒瘦”?
不可取!!
對于快速減重,我們其實也并不陌生,從早期的“裹著保鮮膜運動”到現(xiàn)在網(wǎng)上隨處可見的“暴汗服”,表面上看來一次運動前后體重變化巨大,“效果立竿見影”,但其實,減少的都只是水分而已,“可能一喝水就回來了”。侯志慧在比賽中表示口渴,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之前“不敢多喝水”。
那么,為什么運動員不是一直通過緩慢減去體脂的方式達到目標體重,而是最后才快速減重呢?這一方面當然有時間成本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重競技項目的特點。不管是舉重還是拳擊、摔跤等對抗類項目,賽前稱重與正式比賽之間根據(jù)不同項目的規(guī)則一般都有短則2~3小時,長則大半天的間隔時間,運動員們可以在這段時間內(nèi)補充能量和水分,恢復體能,也使體重能得到一定的快速恢復。畢竟體重和絕對力量相關,在賽場上,這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勝算。而普通人一般就沒有這樣的需求了。
另一方面,通過快速脫水的方式能減去的體重也只能是相當有限的一部分。若過度脫水,身體不能適應,更不能在賽前及時地從脫水狀態(tài)恢復,不僅影響比賽發(fā)揮,甚至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本屆奧運會的另一位舉重冠軍諶利軍,在上屆奧運會上本來也是奪冠熱門選手,卻因為大腿嚴重抽筋甚至都無法上場完成試舉,最終只能抱憾退賽,部分原因就在于此??梢姡瑢τ诒荣惡蜏p重經(jīng)驗豐富的運動員來說都會出現(xiàn)問題,普通人做起來就更難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了。
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是,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這種快速減體重的方法都不能長期使用!脫水主要脫去的是骨骼肌中的水分,雖然減輕了體重,卻會導致營養(yǎng)物質(zhì)交換減緩,代謝廢物排出能力降低,骨骼肌工作能力受損,機體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表明,快速減重會使血紅蛋白降低,血糖明顯降低,影響機體健康。
運動員的賽前減重,只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狀態(tài),在比賽結束后就會進入體重恢復期。而普通人減重的目的則更多的是為了健康,需要的是體重在減下來之后能長期維持在這一水平。 因此,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合理吃動,才是最適合我們的減重方式!
文:寧波市第一醫(yī)院顧佳瑩勵麗
編輯:梁婧
審核:吳衛(wèi)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