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大鵬教授團隊綜述茶多酚類化合物健康效應背后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大鵬教授團隊綜述茶多酚類化合物健康效應背后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5日 16:44

近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大鵬教授團隊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發(fā)表了題為“Therapeutic actions of tea phenolic compound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as central media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health problems: A review focusing on microRNA regulation”的綜述論文,博士研究生劉慧為本論文第一作者,李大鵬教授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Dongxiao Sun-Waterhouse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山東農業(yè)大學為本論文第一完成單位。

茶多酚類化合物是茶葉中多羥基酚類化合物的總稱,其主體成分是兒茶素及其衍生物,綠茶中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紅茶中多酚類物質主要是茶黃素和茶紅素。臨床研究表明,每天喝茶或服用兒茶素補充劑可以促進機體的內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同時抑制炎癥因子。此外,茶多酚類化合物作為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和抗炎物質,在預防各種慢性疾病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茶多酚類化合物的多種健康效應與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有關。該文系統(tǒng)的綜述了目前茶多酚類化合物可能調控的miRNAs及其所涉及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闡明了茶酚類化合物抵御氧化應激和/或炎癥介導的慢性疾病的轉錄和轉錄后分子機制,該研究為今后深入揭示茶多酚類物質健康作用的分子機制以及開發(fā)針對miRNAs干預特定疾病的治療方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圖1. MiRNA介導茶多酚類化合物對慢性疾病的保護作用

近年來,山東農業(yè)大學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團隊在膳食活性成分調控健康的表觀遺傳學機制領域開展了持續(xù)的研究。研究闡明了槲皮素、兒茶素、EGCG、咖啡酸苯乙酯等植物源活性成分通過調控miRNA表達發(fā)揮抗氧化應激、改善糖脂代謝、減輕重金屬損傷等的分子機制,為明確植物小分子活性成分的健康效應機制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為開發(fā)精準調控、功效明確的健康食品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F(xiàn)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等國際期刊,授權發(fā)明專利6項。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3.2202762

編      輯:萬    千 

審      核:賈    波 

相關知識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大氣化學團隊聯(lián)合研究提出基于氣溶膠人群暴露健康風險的污染防控機制
專訪斯坦福大學李世斌:人到老年睡不好,背后的睡眠碎片化神經機制
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開展第27期學術報告
科學飲茶 健康中國
科學網—江桂斌、宋茂勇等: 環(huán)境暴露與健康效應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 學組建設 女性健康物理治療團隊
席波教授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學者聯(lián)合發(fā)表《中國兒童肥胖的控制及政策啟示》
科學網—抗氧化劑在健康與疾病中的作用機制【自然綜述】
Nature Metabolism綜述:T細胞耗竭的代謝和表觀遺傳學調控

網址: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大鵬教授團隊綜述茶多酚類化合物健康效應背后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http://m.u1s5d6.cn/newsview54812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