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
為全世界人民敲響了警鐘
野生動物不可隨意食用
醫(yī)用口罩如何正確佩戴
七步洗手法的實用口訣
都慢慢成為了全民共識
然而
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
也是一個影響健康的“壞習慣”
鐘南山院士就曾公開呼吁過
家庭用餐應使用公筷
“
建議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
”
筷子飽含寓意
一頭圓,一頭方,筷子的設計中蘊藏著古人對天地的最基本了解,也承載了華夏兒女幾千年的酸甜滋味??曜佑涊d了每個人的成長,從牙牙學語,便開始點嘗著父親筷間的辛辣酒味,到垂垂遲暮,欣慰地看著兒孫滿堂、共桌飲宴,筷子陪伴中國人走過了無數(shù)個春秋歲月。馮驥才先生說:“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笨曜与m然樸素簡單到了極點,但幾百上千年來,十幾億人的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在這輕輕的一雙筷子里窺得一二。
一雙筷子,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情感與文化。
“客氣什么呀,多個人多雙筷子嘛?!敝袊怨乓詠砭褪嵌Y儀之邦,向來注重鄰里關系的和睦,遠親不如近鄰。吃飯時,也習慣圍桌共食、相互夾菜。然而,家庭聚餐、多人聚餐是疫情傳播的高發(fā)途徑。一雙雙伸向餐盤的筷子、友好夾給對方的菜肴,都可能潛伏著病毒,帶來的健康隱患不容小覷。
不分餐公食的隱患
那么,不分餐共食有哪些隱患呢?
首先,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是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旋桿菌,筷子很可能成為傳播媒介。其次,甲肝病毒容易在空氣中傳播,共用餐具時,病毒也可能通過唾液傳染到健康人身上。此外,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導致病毒交叉感染。
“公筷行動”倡議
盡管“公筷行動”的倡議由來已久,但仍未成為人們的習慣。“家里人吃飯還用公筷,是不是有種見外和嫌棄感覺”“朋友聚餐圖個熱鬧,強調公筷公勺,是不是會冷場”……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長期在人們的心中盤踞,人們不愿主動去改變。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保護家人健康,強制公共餐飲行業(yè)、倡導家庭就餐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都已刻不容緩。
小小公筷,見證真愛,是時候來一場“公筷行動”了。要知道,文明城市,首先是“文明餐桌”,而分餐、公筷制則是文明餐桌中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為此,奉化區(qū)婦聯(lián)向廣大婦女同胞發(fā)起倡議,希望全區(qū)家庭都能養(yǎng)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堅決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zhàn)。
“浙江驕傲”獲獎者崔譯文邀您
使用公筷 品味團圓 夾住幸福
讓我們一起
桌上放公筷
做文明餐飲的推動者
主動用公筷
做文明餐飲的踐行者
宣傳用公筷
做文明用餐的傳播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