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報告
引 言
為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要求,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做到疾病的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學校確定了每年度為全校教職工進行健康體檢的工作制度。校醫(yī)院針對本年度教職工健康體檢提出“貼心服務、精準對接、超前謀劃”的工作思路,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準備:
一、在查體的流程上進行了重要的改進,確保了整個查體過程的流暢。
二、通過各種渠道聽取教工意見,增加了“甲狀腺彩色超聲”檢查項目。
三、依托我校附屬醫(yī)院和轄區(qū)上級醫(yī)院醫(yī)療聯(lián)合體的技術優(yōu)勢,創(chuàng)新服務,開設專家門診,為后續(xù)的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圍繞以提升參檢人員的體驗度為目標,切實持續(xù)改進服務過程。
五、多環(huán)節(jié)協(xié)作,提高醫(yī)療質量,確保體檢質量。
通過校醫(yī)院全體醫(y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本年度教職工健康體檢工作;體檢結束后校醫(yī)院組織專家團隊對本年度體檢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形成分析報告。
本報告是對2020年度參檢的教工體檢結果的綜合分析,總結了參檢人員的總體健康狀況,分析對比了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不同年齡組的健康狀況,提出共同性問題,并對體檢中發(fā)現(xiàn)的重要健康問題制定出具有個性化健康促進的方案,為采取相應的健康促進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jù)。本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 基本工作情況
第二部分 體檢結果的匯總分析
第三部分 參檢教工部分高排序疾病的保健建議
第四部分 教工群體規(guī)避健康風險的對策
第一部分 基本工作情況
一、體檢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年度體檢工作安排在暑假期間進行,體檢自2020年6月22日開始,至2020年8月19日結束,歷時43個工作日。
二、體檢項目:一般檢查項目、內(nèi)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肝功能11項、腎功能3項、血脂八項、血流變、血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檢查、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測定、乙肝兩對半、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胸部正位片DR、腹部彩超、頸部血管彩超、甲狀腺彩超、心電圖、眼底照相、骨密度測定、人體成分分析。
三、參檢的離退休和在職人員的年齡及性別分布:
全校教職工共3397人進行了健康體檢,從各年齡段未體檢人數(shù)與實際體檢人數(shù)之比可顯示:離退休人員比在職人員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女性較男性更加關注健康;40歲以上在職男性教工的比值僅為54.14%。如何提高在職人員、男性教職工人群的健康素養(yǎng),是今后健康管理工作的重點。
四、重大疾病檢出情況
1.高危疾病和隨訪病例
(1)惡性腫瘤
共檢出高度懷疑惡性腫瘤7例,均予以及時全程追蹤,經(jīng)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惡性腫瘤6例。
(2)其他高危疾病
檢出危重癥3例,均轉入上級醫(yī)院接受住院治療,經(jīng)隨診上述患者目前病情穩(wěn)定。
(3)腫瘤標記物
共檢出腫瘤標記物升高52例,其中新發(fā)27例、上年度檢出后進行定期隨訪20例、其他原因所致5例。對于新發(fā)病例全部轉入定期隨訪管理。
2.甲狀腺疾病
本年度體檢新增“甲狀腺彩色超聲檢查”項目,共檢出甲狀腺病變1514例,發(fā)病率44.57%,其中甲狀腺TI-RADS四級以上病變99例(男性37例,女性62例),對于此99例病例全部轉入定期隨訪管理。
五、體檢報告發(fā)放情況
本年度體檢報告的領取與往年相比,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工與責任醫(yī)生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互動明顯增強。特別是依托我校附屬醫(yī)院的醫(yī)療優(yōu)勢,分別在太白和長安校區(qū)開設了專家門診,累計接待患者近300人次。專家門診的開設,一方面滿足了參檢教職工疾病診療、健康咨詢等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了我院年輕醫(yī)師的業(yè)務能力,為我院后續(xù)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 體檢結果的匯總分析及建議
一、參檢教職工檢出疾病的分布與排序
( 表2 )
血脂異常
2124
甲狀腺病變
1514
脂肪肝
1101
動脈硬化
1087
膽囊病變
929
高尿酸血癥
916
骨質減少
872
乙肝兩對半全陰
856
肥胖
805
血流變異常
761
心電圖異常
718
肝功異常
694
肝囊腫
681
血糖增高
619
高血壓
609
骨質疏松
520
腎囊腫
456
同型半胱氨酸(HCY)偏高
360
白細胞(WBC)偏低
315
血壓偏高
292
甲狀腺功能異常
288
糖尿病
227
檢出率前22位的疾病詳見表2。發(fā)病率最高的血脂異常占比高達62.53%,發(fā)病率最低的糖尿病占比也達到6.68%。檢出率前15位的疾病在參檢人群中發(fā)病率均超過20%,前十位的疾病譜依次為血脂異常、甲狀腺病變、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病變、高尿酸血癥、骨質減少、乙肝兩對半全陰、肥胖、血流變異常。
二、40歲以下年齡組的疾病分布與排序
( 表3 )
血脂異常
614
甲狀腺病變
323
高尿酸血癥
303
血流變異常
265
肝功異常
263
脂肪肝
256
骨質減少
254
乙肝兩對半全陰
238
肥胖
207
心電圖異常
174
同型半胱氨酸(HCY)偏高
143
膽囊息肉
106
白細胞(WBC)偏低
99
甲功異常
76
40歲以下年齡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詳見表3,發(fā)病率最高的血脂異常占比高達52.61%,前十位疾病譜的發(fā)病率都在15%以上。
三、40歲以上年齡組的疾病分布與排序
( 表4 )
血脂異常
791
甲狀腺病變
533
脂肪肝
480
動脈硬化
323
高尿酸血癥
316
肥胖
307
乙肝兩對半全陰
306
肝囊腫
292
骨質減少
290
血流變異常
263
肝功異常
259
血糖增高
221
心電圖異常
206
高血壓
205
40歲以上年齡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詳見表4,發(fā)病率最高的血脂異常占比高達68.19%,前十位疾病譜的發(fā)病率都在20%以上。
四、80歲以下年齡組的疾病分布與排序
( 表5 )
血脂異常
603
動脈硬化
563
甲狀腺病變
544
脂肪肝
333
骨質疏松
324
血糖增高
281
高血壓
272
乙肝兩對半全陰
261
肝囊腫
257
高尿酸血癥
251
肥胖
249
心電圖異常
238
腎囊腫
199
血流變異常
192
80歲以下年齡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詳見表5,發(fā)病率最高的血脂異常占比高達72.91%以上,前十四位的疾病譜的發(fā)病率都在20%以上,前十位的疾病譜的發(fā)病率接近30%。
五、80歲以上年齡組的疾病分布與排序
( 表6 )
動脈硬化
168
血脂異常
116
甲狀腺病變
114
心電圖異常
100
高血壓
95
骨質疏松
92
腎囊腫
71
血糖增高
64
肝囊腫
63
乙肝兩對半全陰
51
高尿酸血癥
46
肥胖
42
血流變異常
41
肝功異常
35
80歲以上年齡組的疾病排序前14位詳見表6,發(fā)病率最高的動脈硬化占比高達95.45%,前十四位疾病譜的發(fā)病率都在20%以上,前十位疾病譜的發(fā)病率達30%。
六、參檢教工體檢結果的分析
從全體參檢教工的疾病排序上看,發(fā)病率前15位的疾病最低的檢出率高達20%。其中脂肪肝、血流變異常、肝功能異常、膽囊疾病與血脂異常間存在相互間的關聯(lián);乙肝兩對半全陰(第8位)、肝囊腫(第13位)與代謝性疾病無關;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骨質減少、肥胖、血糖增高、高血壓等疾病,共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參與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形成并加重其進展,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從年齡組的疾病排序上看,也支持上述臨床發(fā)展過程。40歲以下組主要以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肥胖為主,40歲以上組,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血糖增高、高血壓,并且動脈粥樣硬化病例增高,隨著年齡的增加,在80歲以下組,血糖增高、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愈發(fā)凸顯。80歲以上組,以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上升到第四位。這些疾病分布與排序也基本符合我國總人群的疾病特點。
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我校教工人群的疾病譜的特征包括:在職人員40歲以下組以代謝綜合征為主,40歲以上組以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為主;離退休人員80歲以下組以慢性病基礎之上的心腦血管疾病為主。其中代謝綜合征是影響我校教工健康的最為主要的因素和啟動因素。
第三部分 參檢教職工部分高排序疾病的保健建議
一、血脂異常的保健建議
1.血脂干預應以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yōu)榛A,并貫穿始終。
2.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包括飲食調節(jié),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限制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動物性脂肪8%~10%,每日膽固醇不超過300毫克;如果效果不佳,動物性脂肪7%以下,每日膽固醇不超過200毫克。
3.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煙戒酒,提倡科學的膳食,均衡的膳食,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防止肥胖。
4.增加運動,減輕體重,不僅有利于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同時還可以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對血管的保護作用。
5.血脂異常的防治要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防治相結合,需要定期復查血脂,及時治療,使血脂保持在適當水平。
6.早期進行血脂異常的干預,可以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從而降低死亡率。
二、肥胖的保健建議
減重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糖代謝,改善脂代謝,降低血壓,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肥胖者,即使體重下降3%~5%,也能產(chǎn)生有臨床意義的健康獲益。
1.最初6個月的減重目標建議為減輕實際體重的5%~10%。
2.減重治療應該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其中最有效且必備的方法包括飲食干預、體力活動和行為輔助。
3.健康教育,包括營養(yǎng)教育、增加體力活動和社會支持等。
4.認知行為治療,包括自我訓練、情緒治療和糾正不良飲食行為。
5.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建議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及健康狀態(tài)選擇合理的飲食干預計劃。例如:限制簡單糖類攝入;限制脂肪攝入并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同時增加蔬菜、水果、豆類以及谷物和堅果的攝入。
6.運動治療,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相結合可以使體重減輕更加明顯;每天保持不少于30分鐘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必要時為了控制體重需要增加運動強度。每周體重減輕0.5~1公斤為宜。
7.減重藥物治療,當綜合生活方式干預無法達到或維持減重目標時,可以使用減肥藥物治療。
三、高尿酸血癥的保健建議
生活方式改變是治療高尿酸血癥的核心。包括健康飲食、戒煙、戒酒、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
1.飲食應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如谷類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雞蛋等,嚴格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nèi)臟、沙丁魚、濃肉湯、啤酒,其次是海味、肉類、豆類等。
2.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1克左右。
3.鼓勵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
4.當尿pH值小于6.0時,需要堿化尿液,可以服用碳酸氫鈉,每次0.5~1.0克,每日3次。服用過程中復查尿液pH值,將尿液pH值維持在6.2~6.8最為合適。不建議劑量過大或者長期服用。高血壓病人應謹慎使用。
5.金錢草、青皮、陳皮等泡水也有堿化尿液的作用。
6.高尿酸血癥與許多傳統(tǒng)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老齡、男性、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相關聯(lián),許多研究證實高尿酸血癥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和冠心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還可以增加新發(fā)腎臟疾病風險并且損害腎功能,因此需要給予積極治療。
四、骨質疏松癥的保健建議
高危人群的預防應在達到骨量減少前開始,以爭取獲得較理想的峰值骨量,其中運動和保證充足的鈣劑攝入較為有效。
1.運動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增強老年人的應變能力,降低骨折風險,運動類型、方式和運動量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2.應補充適量鈣劑,成人每日元素鈣攝入推薦劑量為800毫克,絕經(jīng)后的婦女和老年人每日元素鈣攝入推薦劑量為1000毫克。除有目的地增加飲食鈣含量外,尚可以補充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制劑。
3.成年人每天攝入維生素D 5微克即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但預防骨質疏松癥則宜增加用量;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推薦劑量為每天10~20微克,冬季缺乏光照時還需適量增加每天攝入。
4.戒除煙酒,避免進食富含鈣鎂與異黃酮類食物(如豆制品),停用導致骨丟失的藥物,同時避免跌倒預防骨折的危險因素。
五、動脈粥樣硬化的保健建議
1.控制膳食總熱量,維持正常體重,40歲以上應預防發(fā)胖。超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低脂飲食(限制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動物性脂肪不超過10%),低膽固醇(每日不超過500毫克),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攝入。
2.提倡飲食清淡,限制食鹽,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豆制品)的食物,盡量以植物油為食用油。
3.避免過量食用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腦、腎、肺等內(nèi)臟,豬油、蛋黃、蟹黃、魚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4.建議食用低膽固醇和低動物性脂肪的食物,如魚肉、雞肉、瘦肉、蛋白、豆制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誘發(fā)心絞痛。
5.運動量應該根據(jù)身體情況、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tài)而定,以不增加心臟負擔和無不適感覺為原則。運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進行。
6.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規(guī)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7.提倡不吸煙,不飲烈性酒。
8.積極治療與本病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征等疾病。
六、高血壓的保健建議
改善生活行為適用于所有高血壓病人,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減輕體重,將體重指數(shù)(BMI)控制在25%以下。
2.減少鈉鹽的攝入,每天食鹽量以不超過6克為宜。
3.補充鈣和鉀鹽,每天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400~500克、牛奶500毫升。
4.減少脂肪攝入,少吃或者不吃肥肉和動物內(nèi)臟,同時減少食用油的攝入。
5戒煙限酒,提倡不飲酒。
6.增加運動,可以根據(jù)年齡選擇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
7.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tài)平衡,保證有效睡眠。
8.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時,建議小劑量補充葉酸制劑。
第四部分 教工群體規(guī)避健康風險的對策
根據(jù)我校教工人群的疾病譜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我校教工群體面臨的健康風險主要包括代謝綜合征、以高血壓和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在慢性病基礎之上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這些健康風險在不同的年齡組有不同的傾向。其中代謝綜合征是影響我校教工健康的最主要和危險的因素。對于代謝綜合征的防治策略,主要是改變其自然病程,阻止或者延緩其后的臨床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進展,以及減少臨床前2型糖尿病轉化為臨床型2型糖尿病的風險。以下以糖尿病為例探討規(guī)避糖尿病健康風險的策略。
一、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應該貫穿于糖尿病診治的整個過程,包括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心理衛(wèi)生、醫(yī)學營養(yǎng)、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血糖監(jiān)測、自我保健等。
自我管理需要到達以下目標:認識糖尿病的類型及其并發(fā)癥;正確掌握飲食治療和調整食譜的基本技能;認識控制不良的嚴重后果及其控制的重要性;能自行觀察病情自我監(jiān)測血糖血壓并能初步調整飲食和藥物;能自行注射胰島素,并初步調整劑量;能識別預防和及時處理低血糖;能主動與醫(yī)務人員配合,病情變化時能及時復診。
二、醫(yī)療管理
糖尿病需要終身治療,其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主動性和病情的程度,病人、病人家屬和醫(yī)務人員三者長期合作,可以讓病人達到正常的生活質量。
積極的治療不僅可以顯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延長生存壽命。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避免出現(xiàn)高血糖危象及感染,明顯減少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長時間保護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病是糖尿病的首位死亡原因)。
三、干預措施
糖尿病的預后取決于干預效果,早期治療和長期的血糖、血壓、血脂、體重以及促凝狀態(tài)的良好控制可以明顯降低致殘率,延緩和阻止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病及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糖尿病的干預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干預,干預的內(nèi)容和具體措施又體現(xiàn)在自我管理和醫(yī)療管理之中。
部分患者在糖尿病前期階段的糖代謝異常是可逆,經(jīng)過干預可以恢復正常。糖代謝紊亂進入糖尿病階段后,病變不可逆,雖然發(fā)展緩慢,但為進行性病變,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慢性并發(fā)癥,往往是多種并發(fā)癥同時或者是先后發(fā)生。
通過積極有效的干預,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發(fā)生糖尿病的危險率,減少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西北大學醫(yī)院
2020年9月
相關知識
關于教職工2024年度健康體檢的通知
2020上半年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招聘公告
2020年【健康瘦身】行業(yè)調研分析報告(54頁)
校工會舉辦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2020年中國人健康狀況報告》發(fā)布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yè)研究報告
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
陜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
健康體檢服務方案(通用3篇)
保健品行業(yè)分析報告
網(wǎng)址: 2020年度全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報告 http://m.u1s5d6.cn/newsview5347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