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黃芪的本草考證1.docx

黃芪的本草考證1.docx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17:08

1、黃芪的本草考證醫(yī)生在線網2007-03-05來源:醫(yī)生在線 黃芪的本草考證中國藥師1999年第4期第2卷 綜述與專論 作者:張繼徐紀民趙京春張莉雅 單位:張繼 徐紀民(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100050);趙京春(北京宣武區(qū) 中醫(yī)院);張莉雅(黑龍江慶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關鍵詞:黃芪;本草考證黃芪是一味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為歷代中醫(yī)最為常用的中藥之一。中國藥典口 1995年版一部規(guī)定黃芪來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和膜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a

2、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另有一種紅芪來源于豆科 植物多序巖黃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它能補氣固表,利尿托毒, 排膿,斂瘡生肌等功效。黃芪入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對原名“黃耆”,列 為上品,后代諸家本草多有記載。1黃芪的產地黃芪產地最早記載于南北朝名醫(yī)別錄陶弘景謂:“生白水(今四川松 潘或碧口附近)者冷,補生蜀郡(今四川梓潼、平武、成都、雅安)白水、漢 中(今陜西南鄭)。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們載“陶隱居云第一出隴西 (今甘肅隴西),洮陽(今甘肅臨潭縣西南),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 (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肅岷縣之南)者,

3、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溫補。 又有蠶陵(今四川茂汶西北)白水者,色理勝蜀芪者而冷補。”“臣禹錫等按蜀本 草圖經云宜州、寧州(今四川、陜西及甘肅三省邊境毗鄰地區(qū))者亦佳。” 由此可見黃芪的最早產地為四川、甘肅和陜西三省毗鄰地區(qū),然品質明顯有異。 以后,唐.新修本草有關黃芪地道產地的記載有所變動,稱“今出原州(今 寧夏自治區(qū)固原縣或甘肅鎮(zhèn)原)及華原(今陜西耀縣)者最良,蜀漢不復采用”, 表明黃芪的產地向東北移至陜西的中部和寧夏南部地區(qū),并強調“蜀漢不復采 用”。宋圖經本草用曰:“今河東陜西州郡多有之”,進一步強調陜西各 地多產黃芪,并有了 “河東”即山西產黃芪的記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 草3

4、載,別說云:“黃耆本出綿上(今山西沁源西北)為良。今圖經所繪 憲水(今山西靜樂)者即與綿上地相鄰爾”。元.湯液本草E王好古謂:“沁 州,綿上是也”。本草求真留黃宮繡曰:“出山西黎城?!保ń裆轿骼璩俏?北)??梢婞S芪產地又從陜西逐漸移至山西,最終穩(wěn)定在山西。自植物名實圖 考9】(1848年)始有蒙古產黃芪之說,吳其浚說:有數(shù)種。山西、蒙古 產者佳?!敝劣诤螘r開始使用東北的黃芪,記載很少只有清末的本草思辨錄 口0周巖謂:“黃芪中央黃,次層白,外皮褐,北產體虛松而有孔,”,其“北 產”可能指東北,而“體虛松而有孔”之說如以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性狀特征 作比較,更接近主要分布于華北及東北的膜莢黃芪。民

5、國初陳仁山著的藥物出 產辨1口載:“正芪產區(qū)有三處:一關東,二寧古塔,三卜奎,產東三省,現(xiàn) 時山西大同、忻州地區(qū),內蒙古及東北產者為優(yōu)?!?黃芪的品質關于黃芪的品質本草記載較多,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引有“陶 隱居云第一出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宕昌者, 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溫補。又有蠶陵白水者,色理勝蜀中者而冷補。又有 赤色者,可作膏貼,俗方多用,道家不須。”,認為甘肅南部產的黃芪好,后宋 圖經本草用略加補充,蘇頌曰:“今河東陜西州郡多有之,其皮折之 如綿,謂之綿黃耆,然有數(shù)種,有白水耆,有赤水耆,有木耆,功用并同而力不 及白水者,木耆短而理橫。黃耆全柔韌皮微黃褐

6、色,肉中白色。”闡明黃芪 并非一種,功效也有所不同,并強調黃芪“柔韌”。元湯液本草普王好古 謂:“味甘如蜜,兼體骨柔軟如綿”,強調“味甘”,而后明代救荒本草 朱?稱:“黃耆處處有之以堅實如箭桿者良?!?,開始有黃芪獨根者良的記 載,以后歷代本草又有類似的描述,如:本草品匯精要區(qū)劉文泰稱:“黃 耆質柔韌皮微黃褐色?!北静菰伎?李中立又說:“生山西沁州綿上名綿 耆,一云折之如綿,故謂之綿耆”“凡用黃耆,以長二三尺,緊實如箭十為 良,多歧者劣”及“肉白心黃仿佛人參防風。”并于所附的藥材圖(圖1)注有 “多歧劣”。清本草從新吳儀洛載:形如箭竿者佳,綿軟而嫩,無Y 枝,故又稱綿芪。切片外白中黃,金井玉欄

7、?!?,本草求真黃宮繡曰: “出山西黎城。大而肥潤箭直良?!?,植物名實圖考9吳其浚說:“有數(shù) 種。山西、蒙古產者佳,”,強調山西和內蒙產的黃芪佳。本草思辨錄口0 周巖謂:“黃芪中央黃,次層白,外皮褐,北產體虛松而有孔,味甘微溫”。到 了民國初的陳仁山著的藥物出產辨El載“現(xiàn)時山西大同、忻州地區(qū),內蒙 古及東北產者為優(yōu)。”才明確了東北產的黃芪好的記錄??梢婞S芪的地道產地隨 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變動,但其性狀則前后基本一致,均認為“其皮綿軟,體直無 分枝,味甜者佳”。3黃芪的來源黃芪的植物形態(tài)描述,最早見于唐.新修本草51。蘇敬曰:“葉似羊齒, 或如蒺藜,獨莖,或作叢生?!彼穆暠静菔叫け唬骸盎S”。宋

8、圖經 本草61蘇頌曰:“根長二三尺,獨莖,作叢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葉扶疏 作羊齒狀,又如蒺藜苗,七八月中開黃紫花,其實作莢子長寸許,八月中采根用。 其皮折之如綿,謂之綿黃芪。黃芪質柔韌,皮微黃褐色,肉中白色?!泵骶?荒本草冒對黃芪的植物描述更詳,朱?謂:“其葉扶疏作羊齒狀,似槐葉微尖 小。又似蒺藜葉闊大而青白色;開黃紫花如槐花大。結小尖角,長寸許?!保?本草原始141李中立曰:“肉白心黃,仿佛人參防風?!蓖ㄟ^上述文字描述, 再參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41附的“憲州黃芪”(圖2)所顯示的黃芪植 物特征來看,與今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蒙古黃芪及膜莢黃芪植物主要分類特征基本相 符,故可認為我國宋代以后

9、所用的黃芪和當今商品黃芪來源類同。這一點和肖培根先生皿的考證結果類同。4黃黃的偽劣品黃芪的偽品,自宋代就明確提出,宋圖經本草用曰:“今人多以苜蓿 假作黃芪,折皮亦似綿頗能亂真,但苜蓿根堅而脆,黃芪全柔韌皮微黃褐色,肉 中白色,此為異耳?!?,后元湯液本草E進而明確。王好古謂:“黃芪味 甘,柔軟如綿,能令人肥,苜蓿根味苦而堅脆,俗呼為土黃芪,能令人瘦,用者 宜審?!?,以上所作偽品之描述,頗似60年代黃芪偽品紫苜蓿根 Medicagosatival.。明確指出黃芪劣品者見于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6, 此書有“雷公云:凡使勿用木芪,草真相似,只是生時葉短并根橫”。的記述。 此外,清本草從新15吳儀洛

10、則載:“五臺芪口芪皆不堪入藥?!薄⒈静?求真黃宮繡曰:“大而肥潤箭直良。瘦小色黑堅硬不軟者,服之令人胸滿”、 植物名實圖考9吳其浚說:“有數(shù)種。山西、蒙古產者佳,滇產性瀉,不 入用?!保拔迮_芪、口芪皆不堪入藥”難理解外,表明除正品黃芪,還存在 著不能入藥的偽劣品。5黃芪的栽培明本草綱目16時珍曰“嫩苗亦可?淘茹食。其子收之,十月下種, 如種菜法也可。”,而后清本草疏證17鄒澍稱:“黃芪十月種,如種菜法。 黃芪根莖皆旁無起歧互獨上獨下。”。根據(jù)古今蔬菜,大多以種子繁殖而成,這 一點和現(xiàn)在黃芪采用先選種、催芽、9月10月秋播的載培方法類同。由此可見 中國黃芪載培至少始于明代。6討論6.1 從歷

11、代本草有關黃芪產地的記述,可以看出自南北朝名醫(yī)別錄起, 黃芪的地道產地隨朝代的更換而變遷,初始產于四川中部(蜀郡)、北部(白水), 陜西的西 南部(漢中)及甘肅南部(隴西,洮陽)地區(qū),唐代移到甘肅的東北部(原 州)和寧夏的南部(華州),宋代黃芪產地移至山西中部(綿上),至清代后期,黃 芪地 道產地擴展全內蒙,直至民國時期才擴展到東北三省。6.2黃芪的品質優(yōu)劣,自救荒本草朱?曰:“以堅實如箭桿者良”, 迄今黃芪多以不分枝者為佳。然而,明代前諸家本草并無此記載,僅以其色澤(黃 白)、味(甜)、質(柔韌)等描闡述。然自宋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所附 黃芪原植物圖起,以后數(shù)種本草所附植物、藥材圖多有分

12、枝。因此,延續(xù)至今的 “分枝黃芪質次”的觀點能否成立,有待進一步比較研究。6.3 從歷代本草有關黃芪的品質記載及黃芪地道產地的遷移,可以認為我 國古代使用的黃芪并非單一品種,且明顯存在混亂。真正品原植物為何。在宋代 前,由于本草對黃芪記載簡單,地道產地變化大,加上黃芪的藥用品種多,故 難以確切定論。而宋代后,黃芪的植物描述逐漸詳細,地道產地開始穩(wěn)定,并與 以后的地道產區(qū)基本相符。綜合古今本草關于黃芪的產地和形態(tài)的考證,及各 種本草中所附圖中的“憲州黃芪”可以認為其原植物系目前中國藥典所載的膜 莢黃芪 Astragalus membranceus (Fisch) Bge.或其變種蒙古黃芪 Ast

13、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6.4以明本草綱目的記載“十月下種,如種菜法”表明起碼明代我國 就有了黃芪的栽培。6.5黃芪自宋代后本草多記載為山西,并與目前黃芪的主產地基本相符, 從產地調查結果看,山西具有較長的栽培歷史和適宜的生產環(huán)境”故建議山西應 努力發(fā)展為我國黃芪的主要生產基地。致謝:本文得到金世元教授的指導,審閱,并提出寶貴修改建議。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1995版.廣東科技出版社.1995.1272孫星衍等輯.漢,神農本草經.周學海核刻本.1891.卷1.29

14、頁3梁,陶弘景集,尚志鈞輯校.名醫(yī)別錄.卷2.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1144宋,唐慎微著,張存惠重刊.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北京:人民衛(wèi) 生出版社.1959,1785唐,蘇敬.尚志鈞輯校.新修本草.卷七.合肥科學出版社.1981.1926宋,蘇頌,尚志均輯校.本草圖經.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237元,王好古,崔麈等輯校.湯液本草.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758清,黃宮繡.本草求真.上海:上??茖W出版社.1959.59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卷七.上海:中華書避.1963.15110清,周巖(光緒30年).本草思辨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0.2511陳仁山.藥物出產辨.1920年版.1970重訂.新醫(yī)藥出版社.12明,朱?.救荒本草.上之前.草部.九.中華書局.1950.13明,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上冊.商務印書館.26614明,李中立.本草原始.卷1.清善成堂刻本.282915清,吳儀洛.本草叢新.草部.六.北京:中國書店.1985.16明,李時

相關知識

【生姜黃芪紅棗茶】生姜黃芪紅棗茶的做法
黃芪泡水喝的禁忌 黃芪泡水喝的副作用
黃芪≠黃芪多糖,黃芪多糖=龜體保健品
【專題】丹參黃芪茶用的是炙黃芪還是生黃芪
黃芪你用對了嗎 推薦黃芪代茶飲及食療藥膳方
常喝黃芪的好處有哪些
黃芪茶的功效
黃芪泡水喝的功效與禁忌
【黃芪紅棗枸杞茶的功效】黃芪紅棗枸杞茶的做法
黃芪茶

網址: 黃芪的本草考證1.docx http://m.u1s5d6.cn/newsview52245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