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發(fā)病我國性傳播疾病第二位,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如何識別和預防?

發(fā)病我國性傳播疾病第二位,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如何識別和預防?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10:50

淋病(gonorrhea)是一種經(jīng)典的性傳播疾病,由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感染所致,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流膿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其發(fā)病率居我國性傳播疾病第二位(第一位是梅毒),多發(fā)生于性活躍的青年男女。

淋病分為單純性淋病及伴有并發(fā)癥淋病兩種。

單純性淋病包括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宮頸炎、淋菌性肛門直腸炎、淋菌性咽炎、淋菌性結(jié)膜炎;

淋病并發(fā)癥包括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精囊炎、淋菌性附睪炎、淋菌性盆腔炎。

淋病是怎么傳染的?

1、性傳播:成人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淋病幾乎全部通過性交而傳染。

2、母嬰傳播:妊娠期婦女中的淋病患者,可引起胎兒感染;新生兒淋球菌性結(jié)膜炎。

3、密切接觸:污染的衣褲、被褥、寢具、浴盆和手等。所以樓主說的也有可能是間接接觸引起。

除了正常的性交之外,如果挑戰(zhàn)過其他姿勢,就會將致病菌帶到肛周、口腔、咽喉。例如口交也會引起淋菌性咽炎,肛交都會有可能發(fā)生淋菌性肛門直腸炎。相比較來說,它能感染陰莖和/或陰道、咽喉、直腸和大腸。它也能在分娩時由已感染的母親傳染給新生兒。

還有!!淋病患者排出的分泌物在濕潤環(huán)境中的傳染性可以超過10個小時,就算沒有OOXX,只和分泌物接觸到也有被感染的風險。

淋病有什么癥狀,該怎么辦?

大部分病人在接觸病菌后3-10天后發(fā)病,潛伏期因人而異。尿頻、尿急、尿不凈?小便的地方又疼又癢、又紅又腫?這些都是淋病的早期癥狀。

淋菌性尿道炎為男性最常見的表現(xiàn),約10%感染者無癥狀。女性以宮頸炎、尿道炎最常見,但約50%感染者無明顯癥狀,可以說是“隱形”的淋病患者。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

雖然女性更容易感染,但不像男性癥狀那么“著急”,所以很有可能不知不覺中,傳染給了自己的伴侶。

如果女生感染:多數(shù)沒有癥狀,有些會陰道流膿,白帶異常,以及尿痛。      

如果男生感染:多數(shù)會流膿,呈黃綠色,還伴有燒灼感。     

此外,如果是因為口交感染,會覺得喉嚨痛、發(fā)炎;如果是肛交感染,則會“菊部”瘙癢、流血膿、還伴隨著疼痛。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預防? 

出示體檢報告,是對雙方負責任的體現(xiàn)。

身體健康的朋友,請再接再厲,定期體檢,做好安全套等預防措施;

不幸查出感染的朋友,也不要不好意思、遮遮掩掩,請告知可能感染上的人,這是對你們的健康負責。

準媽媽尤其要注意,寶寶在分娩時,眼睛很容易感染淋球菌等病毒,嚴重的會致盲,這時候醫(yī)生會給寶寶的眼睛里滴抗生素溶液來預防感染。

懷疑自己“淋病”了?

如果有點“懷疑會感染”,又不好意思去醫(yī)院或沒時間、怕人多麻煩…可以選擇居家檢測,自取樣本回寄實驗室,樣本到達后1-3天出報告,隱私便捷。PCR核酸檢測技術(shù)是診斷淋病的方法之一,敏感性高。如果不方便或沒時間去醫(yī)院,也可以選擇居家檢測都安全小黃盒,無創(chuàng)取樣也隱私。

按理說,淋病在醫(yī)學上不算是會致命的病癥。所以無需過于焦慮,在醫(yī)生指導下,結(jié)合具體病情,選擇正規(guī)充足的療程是可以治愈的。

常見的治療方案有:使用頭孢曲松或大觀霉素肌注,或其他第3代頭孢菌素類,如衣原體感染不能排除,加用抗沙眼衣原體感染藥物。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在預防和治療性傳播疾病上,我們可以做到:定期體檢,有病治病,沒病戴套,如此才能愉快地享受性,也享受健康!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quán)發(fā)布,以上內(nèi)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zhuǎn)載、侵權(quán)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guān)知識

冬季,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a>
防止疾病傳播的衛(wèi)生安全知識.docx
如何進行常見疾病預防安全教育.docx
預防傳染病健康知識廣播稿(精選8篇)
普通人是如何感染淋病的?預防淋病需要告別性生活嗎
預防疾病小常識有哪些10個預防疾病的小常識
【提素養(yǎng) 促健康】冬季,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
疾病預防相關(guān)知識題庫.docx
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知識.docx
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網(wǎng)址: 發(fā)病我國性傳播疾病第二位,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如何識別和預防? http://m.u1s5d6.cn/newsview51569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