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類蔬菜栽培技術(二)
7.水果型黃瓜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么? 育苗種子消毒,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并用木棍不停攪動至30℃,再浸種4~8小時,然后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30分鐘,沖凈用軟棉布包好放在25~30℃條件下催芽,芽長2~3毫米時播種。采用穴盤或營養(yǎng)缽育苗,草炭和蛭石的比例為2:1,每立方米加50%多菌靈100克,施入一定數(shù)量的三元復合肥。播種時要澆透底水后播種,覆蓋基質1厘米,覆蓋地膜保溫、保濕,待芽出土時揭去。幼苗出土時溫度以28~32℃為宜,苗出齊后適當降溫,白天25~30℃,夜間12~15℃,定植前7天降溫煉苗,白天20~30℃,夜間10℃左右。整個苗期要求較強的光照條件,但夏、秋季育苗應減少光照時數(shù),每天12小時左右,以利雌花發(fā)育。二葉期以后可進行葉面噴肥2~3次。定植選擇土質疏松、肥沃、前茬2~3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土壤。每畝施用腐熟優(yōu)質有機肥3000千克以上,與土壤混勻,做成高出地面20~30厘米的高畦鋪地膜。當10厘米地溫在15℃時即可定植,行距75~100厘米,株距30~40厘米。早春地溫低時采取澆暗水的方式,其余季節(jié)要澆透定植水。田間管理蹲苗期要短,7~10天即可,以后采用小水勤澆的方式,結瓜采瓜期要保證水分均衡供應。室內相對濕度以60%~90%為宜。采瓜期每隔15天左右追肥一次。選擇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每畝15千克穴施。另外每10天可以噴0.2%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一次。水果型黃瓜從第2~3片葉即有幼瓜出現(xiàn),如果讓其長大并采收,將嚴重影響到植株的生長和中部以上幼瓜的發(fā)育,所以要及早將1~5節(jié)位的幼瓜疏掉,從第六節(jié)開始留瓜。用塑料繩吊蔓,便于落秧來延長采收期。有的品種分枝性強,在密度大時將分枝留一條瓜后打頂,密度小時可利用分枝結瓜。在生長過程中要將下部老葉摘除并往下坐秧。根據(jù)光照條件和長勢來調節(jié)棚室內的溫度,一般白天25~32℃,夜間13~18℃,地溫22~25℃為宜。冬季應經(jīng)常清掃、刷洗棚膜,在后墻和兩側墻懸掛反光膜,以增加光照強度;夏季在11~15時棚頂要覆蓋遮陽網(wǎng),以降溫和減少光照強度。在春、秋季節(jié)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很低,應采取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方法來提高濃度,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雌花開放后6天,瓜長12~18厘米,花已黃枯時即可采收。病蟲害防治霜霉病防治方法:培育無病壯苗;控制澆水,并注意增加通風,以降低空氣濕度;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0%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噴霧防治。角斑病防治方法:選用45%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3%的比例進行拌種;合理澆水,防止大水漫灌,保護地注意通風降濕;發(fā)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瓜蚜防治方法:在田間掛設黃板涂機油,或是黏蟲膠誘集有翅蚜蟲;可選用20%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 飛碟西葫蘆
8.飛碟西葫蘆有哪些特點?飛碟西葫蘆的植物學特征及生長發(fā)育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是什么?飛碟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美洲南瓜的一個變種,其果形新穎美觀,顏色漂亮,酷似飛碟,故常被稱為“碟瓜”。飛碟西葫蘆以嫩果供食,味道鮮美,果肉清香,細膩,可涼拌、炒食。成熟瓜玲瓏可愛,采摘后可存放3~5個月,可供觀賞。近年來飛碟西葫蘆作為特種蔬菜栽培,很受消費者歡迎。飛碟西葫蘆莖矮生或蔓生,表面具刺。葉掌狀,葉緣淺裂至深裂,葉面有或無白斑。花大、黃色,雌雄同株異花。果實為瓠果,扁圓形,腹背隆起呈碟邊,形狀酷似飛碟,果面綠色、白色或黃色。種子扁平,淺黃色,邊緣厚,千粒重65~85克。飛碟西葫蘆性喜溫暖的環(huán)境。種子10℃開始萌發(fā),最適發(fā)芽溫度為25~27℃,適宜生長發(fā)育的溫度白天22~28℃,夜間13~18℃。溫度超過35℃,呼吸作用加強,生長發(fā)育受阻;溫度低于15℃,子房發(fā)育受阻。飛碟西葫蘆喜光,可耐一定程度上的弱光,但長時間弱光條件下,植株易徒長、化瓜。飛碟西葫蘆喜濕,不耐旱。飛碟西葫蘆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機質并具有良好通透性,施肥應注意氮、磷、鉀的配合施用。
9.飛碟西葫蘆有哪些類型和品種?白碟早熟,矮生,分枝較多。葉綠色,葉片中裂,葉柄刺中密,第一雌花節(jié)位低。果肉白色,品質好,果柄中長。果實從播種至始收45~50天??陕兜鼗虮Wo地栽培。綠碟早熟,從播種至始收50天左右,矮生或半蔓生。葉綠色,葉片五角形,淺至中裂,葉柄刺稀。果淺綠色,表面光滑,有時帶棱。果肉白,品質好,抗白粉病和霜霉病??陕兜鼗虮Wo地栽培。金碟植株長勢中等,開放型,適合露地栽培及保護地栽培,果實扇貝形,皮色金黃,果蒂小,外形美觀,食味佳。早熟品種,果實采摘后保存時間長。嫩瓜宜早收,以保證連續(xù)結果。
10.飛碟西葫蘆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么?育苗定植在保護地育苗,苗齡30~35天。種植地塊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深翻20~30厘米,然后耙平整細。當幼苗長到4~5片真葉時定植,按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60厘米作畦,然后在畦內按株距50厘米挖穴栽植,澆足底水。田間管理緩苗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0~30℃,夜間15~20℃。緩苗后適當降低溫度以利于雌花分化,白天控制在20~28℃,夜間13~15℃為宜。中期人工授粉提高坐瓜率,后期植株逐漸衰老,可進行根外追肥,以延長結瓜時間和提高產(chǎn)量。飛碟西葫蘆的根瓜長不大,又影響生長,應結合采食嫩瓜及早摘除。有條件的可以選用黑籽南瓜做砧木進行嫁接,可增強抗病性和耐低溫能力,增加產(chǎn)量。飛碟西葫蘆每株可出現(xiàn)10多個雌蕾,肥水和養(yǎng)分消耗多,第一個瓜應及早摘除。采收當食用嫩瓜長到直徑6~8厘米時采摘為宜。
11.佛手瓜有哪些特點?佛手瓜的植物學特征及生長發(fā)育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是什么?佛手瓜又稱合掌瓜、洋絲瓜、萬年瓜等,為葫蘆科佛手瓜屬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佛手瓜原產(chǎn)于墨西哥及中南美洲。佛手瓜食用部位為果實和植株的嫩梢,果肉肥厚脆嫩、清香多汁,富含營養(yǎng),每100克果實中含蛋白質0.9克、碳水化合物7.7克、維生素C22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鉀132.89毫克、鈣15.69毫克、鐵0.41毫克、磷23.09毫克、煙堿酸1.28毫克。佛手瓜的熱量很低,常食有減肥作用。佛手瓜是低鈉食品,常食可減輕心、腎負擔,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主選蔬菜。佛手瓜根肥大,根系分布廣,比較耐旱。莖蔓生,橫切面圓形,具縱溝。近節(jié)處被茸毛,分枝性強。葉互生,掌狀五角。葉綠色被茸毛。雌雄同株異花。萼片、花冠均5裂,冠緣淡黃色。主蔓上亦能結瓜,但較遲。佛手瓜的果實有縱溝5條,把瓜分成大小不等的五大瓤,恰似兩手合攏拜佛狀,故稱“佛手瓜”。每個瓜內只有一顆種子,種子卵形、扁平。種皮與果皮緊密貼合,不易分離,以果實播種。佛手瓜喜溫不耐寒。種子發(fā)芽適溫18~25℃。幼苗期的生長適溫為20~30℃,高于30℃生長受到抑制,但能忍受短期40℃高溫。結瓜期要求的溫度較低,適溫15~20℃,低于15℃和高于25℃,授粉和瓜的發(fā)育受到影響。佛手瓜為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屬于中光性作物,比較耐陰。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佛手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以物理結構良好、肥沃疏松、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為宜,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
12.佛手瓜有哪些類型和品種?綠皮品種生長勢強,蔓粗壯而長,結瓜多,瓜形較長而大,上有刺,豐產(chǎn)性好,并能產(chǎn)生塊根,但是味清淡。白皮品種生長勢較弱,蔓較細而短,結瓜少,產(chǎn)量較低。瓜形較圓而小,光滑無刺,皮色白綠。組織致密,口味濃。編輯:李曉娟 張玲花審核專家: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 李海平
相關知識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有機蔬菜種植方法
種植有機蔬菜品種的選擇、土地要求和栽培管理
栽培技術中的有機栽培方法.pptx
綠色寶庫探索無土栽培有機蔬菜的未來
有機蔬菜種植技術
無土栽培,這樣種有機蔬菜,產(chǎn)量高品質好
無土栽培:創(chuàng)新農(nóng)業(yè)的未來,健康有機蔬菜的搖籃
有機蔬菜怎么種?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及種植注意事項!
科學網(wǎng)—經(jīng)濟林果樹有機栽培關鍵操作技術;德國黑土技術;沼液殺蟲技術
網(wǎng)址: 瓜類蔬菜栽培技術(二) http://m.u1s5d6.cn/newsview46468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