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另眼看健康,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要加倍謹慎

另眼看健康,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要加倍謹慎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4日 01:35

我們生活在說法太多的時代,有時,還沒來得及從震驚中醒過神,打臉的內容就又來了。簡單地盲從或質疑,都不能帶來益處,只有思路對了,才能看清想明。另眼看健康,帶您從泛濫的信息中,去發(fā)現(xiàn)真正適于自己的健康之路。今天我們聊聊圍繞碳水化合物的爭議。

最新一期的權威期刊《柳葉刀公共衛(wèi)生》發(fā)表了美國學者的重錘論文,其結論讓人目瞪口呆,在對超過43萬人的長達25年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被熱捧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僅不能給健康帶來益處,而且會將預期壽命縮減4年。這就是說,那些靠節(jié)食,不吃主食來減肥的人,是在拿自己的生命押注。

碳水化合物簡單地說,就是各種糖類,其主要來源是淀粉類食物,比如大米、面粉、谷物,還有土豆等蔬菜。目前的全球飲食指南,一般是建議每天攝入50%到65%的熱量應來自于碳水化合物,10%來自飽和脂肪,普遍認為理想的飲食搭配是保持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平衡,即約50%到55%的碳水化合物與35%的脂肪,其中脂肪包括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有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50%的人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入70%的日常熱量,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與膽固醇導致的血栓增加存在關聯(lián)。此類研究,是倡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主要依據。

人類機體的3個營養(yǎng)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到底應該如何吃才有益健康,一直存在著爭議。有共識的觀點是,飲食結構中要包括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有大量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的加工零食,對碳水化合物則要注意選擇健康來源。有關低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論文很多,其中的結論多數支持低碳水化合物比低脂肪飲食更有益于減肥的觀點,并認為這樣吃,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但仔細回顧原文就會發(fā)現(xiàn),相關的研究大都存在著樣本量較小的瑕疵。

此次的研究結合了來自北美、歐洲、亞洲國家的432179人的數據,結果發(fā)現(xiàn),中等劑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50%到55%的能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者,與低劑量相比,死亡風險有大幅降低,總體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預期壽命之間存在著U形關聯(lián)。從50歲起,中等碳水化合物組的人平均預計可以再活33年,而碳水化合物總攝入能量比低于30%的人的壽命就將縮短4年,30%到40%碳水化合物占比的人預計壽命會縮短2到3年,超過65%碳水化合物占比的人預計壽命會縮短1年。

研究團隊還對詳細的飲食結構進行了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食用更多的動物蛋白質,用牛肉、羊肉、豬肉、雞肉、奶酪等代替碳水化合物,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從蔬菜、豆類、堅果等食物中,獲取植物蛋白代替碳水化合物,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研究推測,低碳水化合物的西式飲食,通常是谷物的攝入量降低,導致動物性蛋白和脂肪攝入量增加,從而增加體內炎癥,同時促進衰老,這是導致總體死亡風險上升的因素。

對該項研究的評論指出,雖然有證據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存在風險,但此次的調查只是觀察性關聯(lián),而且食物攝入數據來自于自我報告,這可能影響其準確性。來自英國公共衛(wèi)生部的首席營養(yǎng)學家艾利遜博士則建議,研究結果已證明低碳水化合物可能對長期健康造成傷害,較適宜的方法是由高纖維淀粉類碳水化合物提供約50%的能量,包括水果和蔬菜,同時,減少高脂肪肉類和乳制品的攝入量??磥恚瑖@如何吃有益健康的問題,爭論還會繼續(x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食結構,特別是烹飪方法,東西方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們在參閱各種研究和建議的時候,要考慮自身特點,最值得的借鑒的觀點有2個,注意總量控制及飲食平衡;避免反式脂肪及加工肉類。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yè)人員制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y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chuàng)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知識

低碳飲食不僅健康還能瘦身?綠瘦:低碳飲食全解析
低碳水飲食有助長期健康
過度減肥可能加重或誘發(fā)過敏,需謹慎對待
低碳水飲食有助長期健康保持減肥效果—論文—科學網
2022要減肥,推薦碳水循環(huán)飲食法嗎?
孕婦要選擇哪些保健品
懷孕時外用藥也需謹慎
關于健康飲食的句子(精選125句)
【孕婦飲食】孕婦飲食營養(yǎng)要點
?孕期準媽媽要謹記飲食十不宜

網址: 另眼看健康,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要加倍謹慎 http://m.u1s5d6.cn/newsview4375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