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驗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驗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1日 01:44

  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147條,原文曰:“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眹t(yī)大師梅國強教授主編的《傷寒論講義》認為:此條文主要闡述“少陽兼水飲內(nèi)結(jié)的證治”,而柴胡桂枝干姜湯功在“和解少陽,溫化水飲”。傷寒大家劉渡舟教授所著《傷寒論通俗講話》指出“此證是為膽熱而脾寒,故治應(yīng)清少陽之熱,兼溫太陰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彬炛谂R床,典型少陽兼水飲內(nèi)結(jié)者并不多見,而以膽熱脾寒為辨證之綱,卻屢獲良效,今舉治驗二則如下:

  案一:

  患者陳某,男,75歲,2017年3月初診。訴“口干多飲1年余”,1月前在某醫(yī)院住院行全面檢查治療,排除糖尿病等器質(zhì)性病變,但治療卻未收寸功?,F(xiàn)口干,夜間為甚,需頻頻飲水方可緩解,伴口苦,雙下肢逆冷,一年四季均如此。納可,大便不成形,夜眠欠佳。舌暗紅、苔黃欠潤,脈沉細弦。因有雙下肢逆冷,大便不成形,此脾寒也;口干苦,此肝膽有熱也。遂據(jù)此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5劑以試療效。藥用柴胡24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瓜蔞根15克,黃芩10克,生牡蠣15克(先煎),炙甘草10克,石斛15克,麥冬15克,生白術(shù)15克。囑其水煎取汁400毫升,早晚分服。5天后二診,患者訴服藥后,口干苦逐日減輕,現(xiàn)雙下肢逆冷亦有減輕,但減輕不明顯,舌脈同前。遂于前方去石斛、麥冬,加黑附片8克,肉桂4克,川牛膝10克,以期散寒于下焦。處方10劑,患者帶藥回上海。三診由其家屬代訴,言服藥后效果不顯,口干苦加劇,于前方加生石膏15克,續(xù)服10劑。四診時診其脈弦細而數(shù),舌暗紅苔黃而干,余以為此當(dāng)為二診誤用溫藥所致,遂去黑附片、肉桂、川牛膝,于首診方中加生地黃15克,玄參15克,生石膏15克,服此方20劑后,諸證悉愈。

  案二:

  患者郭某,女,61歲,2017年8月初診。訴“口干口苦半年”,伴夜眠多夢,心煩,雙目干澀,雙腳發(fā)涼,納差,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微黃,脈弦細。且脅痛已多年。辨為肝膽氣機不暢,郁而化熱,兼夾脾寒。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合金鈴子散加味,藥用柴胡24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瓜蔞根15克,生牡蠣20克(先煎),炙甘草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郁金12克,炒白術(shù)15克。7劑。水煎取汁400毫升,早晚分服。二診訴諸癥皆減,近2日出現(xiàn)右后側(cè)下牙痛,舌脈同前,于上方加生石膏20克,細辛4克。續(xù)服7劑。后隨癥加減,服藥4周后諸癥消除。

  按:此兩例患者,從其癥狀舌脈入手,不難辨出病涉少陽而化熱,但均無水飲內(nèi)結(jié)之癥,余通過“下肢發(fā)涼”癥狀,結(jié)合“脾主四肢”這一基本理論,從而辨出“脾寒”這一病機。再結(jié)合劉渡舟教授“清少陽之熱,兼溫太陰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的論述,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湯而獲效。觀2案用藥均清多于溫,案一加黑附片、肉桂后病情反加重,但患者雙下肢發(fā)涼的癥狀均得以解除,我認為是清瀉少陽郁熱后,使其疏泄功能正常,從而使脾運得健,四肢自溫。

相關(guān)知識

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與柴胡干姜湯的區(qū)別
中醫(yī)治療常見病癥“十組寶藏驗方”,每一個都救了很多人
綜述:經(jīng)方桂枝劑治療各種皮膚病
一款補中益氣湯專治女人病
六經(jīng)辨證治療皮膚病
郭生白三十張方
柴胡泡水喝的禁忌
哪些中醫(yī)驗方可治療骨質(zhì)增生
皮膚病疑難重癥的中醫(yī)治療
防風(fēng)通圣丸和小柴胡顆粒能一起吃嗎

網(wǎng)址: 柴胡桂枝干姜湯治驗 http://m.u1s5d6.cn/newsview42982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