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一周幾天才算夠?
早上來到公司,同事 Jack 舉起他剛塑形完的臂膀說「早上好!」,角度剛好夠露出肌肉,又顯得完全沒有用力。
中午吃完飯,同事 Amanda 撥弄著半干的頭發(fā)回來,告訴你最近健身房真的很擠。
晚上下班了,你坐上車抬頭一看,24 小時營業(yè)的健身房里的跑步機上,Patrick 在夜幕下的落地窗邊奮力奔跑。
圖片來源:giphy.com
回到家躺在床上,手表動了動,你知道朋友們都合上了健身環(huán)。
打開手機上的永遠未讀的「A 塑形減脂劉教練」,你開始懷疑,這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自己沒有住在健身房。
圖片來源:截屏
泡在健身房,效果不一定最好
雖然也在琢磨「他們是不是教練找來的托?」,但你還是下定決心走進辦過卡之后就再沒去過的健身房,準備下次見到 Jack 們時也小秀一波。
只是,要有多大的運動量,大概這時你心中也沒有答案——你或許會想,「反正多練一會總是沒有錯吧」!
還真有錯。
圖片來源:giphy.com
專業(yè)上,要衡量和比較運動量,可以采用一個叫做 MET-h 的指標,其中 MET 指的是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消耗 3.5 毫升的氧氣,這樣的強度即為 1MET,以這種強度進行一小時的活動,運動量就是 1MET-h。
運動強度越大,運動時間越長,MET-h 值也就越高。
比如,同樣是運動一小時,時速 9 公里左右的慢跑的 MET-h 值大約是 8.8,而跑到時速 15 公里左右,MET-h 值就提高到 14.6 了[1]。
部分常見運動的代謝當量 圖源:文獻 2
但健身畢竟不是刷題,一味追求更高的 MET-h 值并不一定能帶來很好的效果,反而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一方面,在達到一定量以后,運動量增長所帶來的收益增加其實就變得相當有限。
2016 年《美國心臟病學學會雜志》刊登的一篇綜述就指出,隨著運動量的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的曲線從陡峭變得平滑。多出來的那一部分運動,作用越來越微不足道。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為標準,每周的運動量達到 20MET-h 之后,運動收益的增加就不再明顯,到了 41MET-h,運動收益更是像 A 股一樣——不漲了[3]。
心血管病死亡率(y 軸)與每周運動量的關(guān)系(x 軸)的關(guān)系 圖源:文獻 3
另一方面,運動過量還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一些研究認為,長期的過度運動和肌肉骨骼損傷、炎癥反應相關(guān)[4],還可能反過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長期從事馬拉松或職業(yè)自行車運動等耐力運動的運動員,房顫的患病率比一般人增加了 5 倍[5]。
既然運動量不是越大越好,那么,應該怎么合理安排健身的時間呢?
健康的運動時間,要求其實很寬松
好消息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 比劉教練寬松很多,也不需要像 Jack、Amanda 和 Patrick 那么卷啦。
WHO 在 2020 年發(fā)布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guān)于身體運動和久坐行為指南》[6]中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該至少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者 75 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聽起來時間好像不是很長,但要知道,很多人的「沒時間」,其實是拿不出專門用來運動的大塊時間。
好在,WHO 并沒有「規(guī)定」我們應該如何達標這 150 分鐘,甚至連原來對每次運動應該至少達到 10 分鐘的建議都很「貼心」地去掉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帶來的好處是可以累積的,每次運動的長短并不需要過于糾結(jié)。
一項發(fā)布于 2022 年的研究招募了 665 名處于「高血壓前期」的有久坐習慣的成年人,進行隨機對照試驗。
結(jié)果表明,在中等強度總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無論每次持續(xù)時間只有 7.5 分鐘,還是 30~60 分鐘,在控制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以及體重(BMI 指數(shù))等方面都能起到顯著作用,且效果是近似的[7]。
兩項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也顯示,在同樣時長的中高等運動強度下,無論每次運動時間是否達到 10 分鐘,在控制體重和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上都不會有明顯差異[8][9]。
而在一項持續(xù)時間達到 24 周的實驗中,參與者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小于 10 分鐘,降體脂的效果并沒有打折扣[10]。
每次運動持續(xù)時間不足 10 分鐘不影響降脂效果 圖源:文獻 10
也就是說,我們不一定得專門擠出時間健身,更用不著每次都逼迫自己運動夠一定的時間。與每次健身的時間相比,反而是頻率更重要一些[11]。
如果你是能堅持健身房打卡的自律人士,那確實值得表揚;但實在做不到長時間運動的朋友,碎片化運動其實也不錯。
能堅持一點是一點,少量多次地攢運動量,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真的也不只是去專門的運動場所(比如健身房)才叫運動,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涵蓋的范圍很廣:
快走、騎自行車、游泳、爬樓梯、甚至料理花草..... 都算[12],
我們可以靈活地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飯后散散步、少坐電梯多走步梯、上下班騎車通勤..... 達標真的很容易。
攢運動量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 圖源:giphy.com
對于有運動焦慮的朋友們來說,另一個好消息是:研究發(fā)現(xiàn),哪怕沒法達標 150 分鐘,即使是只保持「最低限度」的運動,就已經(jīng)能給身體帶來不少好處。
舉個例子,每天只進行 5~10 分鐘的慢跑,就與全因死亡率降低 30%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 45%相關(guān)[13]。
悉尼大學團隊引領(lǐng)的一項研究甚至發(fā)現(xiàn),每天三次、每次僅持續(xù)一兩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與全因死亡率降低 38%~4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 48%~49% 相關(guān)[14]。
圖片來源:giphy.com
簡單來說,生命在于運動,哪怕只動一小會。只要你不是光坐著、躺著、趴著,蹲著......就行。
總而言之,有條件的話,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健身當然是多多益善。
但跟不上健身教練的「捶打」和周圍人的進度,也不用那么焦慮。身體是自己的,健身多少也只是自己和自己在「比賽」,不需要和其他人較勁。
健身,一周幾天才合適并沒有標準答案,動起來,就是好事。
本文審核專家
翁凱翔 國家衛(wèi)健委認證康復醫(yī)學治療師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yī)學博士
作者:34、塔蓋
策劃:塔蓋 | 監(jiān)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Jetté, M., Sidney, K., & Blümchen, G. (1990). Metabolic equivalents (METS) in exercise test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Clinical cardiology, 13(8), 555-565.
[2] Imamura, H., Yoshimura, Y., Okishima, K., Iide, K., Masuda, R., Noda, Y., ... & Nagata, A. (2009). Physical activity, physical fitne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ollegiate women.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55(4), 611-618.
[3] Eijsvogels, T. M., Molossi, S., Lee, D. C., Emery, M. S., & Thompson, P. D. (2016). Exercise at the extremes: the amount of exercise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ev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7(3), 316-329.
[4] da Rocha, A. L., Pinto, A. P., Kohama, E. B., Pauli, J. R., de Moura, L. P., Cintra, D. E., ... & da Silva, A. S. (2019). The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 chronic excessive exercise. Cytokine, 119, 57-61.
[5] O'Keefe, J. H., Patil, H. R., Lavie, C. J., Magalski, A., Vogel, R. A., & McCullough, P. A. (2012, June). Potential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from excessive endurance exercise. In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Vol. 87, No. 6, pp. 587-595). Elsevier.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7] Magutah, K., Mbuthia, G., Akiruga, J. A., Haile, D., & Thairu, K. (2022). Effect of fixed 7.5 minutes’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bouts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among sedentary adults with prehypertension in Western-Kenya. PLOS Global Public Health, 2(7), e0000806.
[8] Saint‐Maurice, P. F., Troiano, R. P., Matthews, C. E., & Kraus, W. E. (2018).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do bouts matt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7(6), e007678.
[9] Fan, J. X., Brown, B. B., Hanson, H., Kowaleski-Jones, L., Smith, K. R., & Zick, C. D. (2013).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outcomes: does every minute count?.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8(1), 41-49.
[10] Magutah, K., Patel, N. B., & Thairu, K. (2018). Effect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bouts lasting< 10 minutes on body composition in sedentary Kenyan adults aged≥ 50 years. BMJ Open Sport—Exercise Medicine, 4(1).
[11] Yoshida, R., Sato, S., Kasahara, K., Murakami, Y., Murakoshi, F., Aizawa, K., ... & Nakamura, M. (2022). Greater effects by performing a small number of eccentric contractions daily than a larger number of them once a week.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32(11), 1602-1614.
[12] MacIntosh, B. R., Murias, J. M., Keir, D. A., & Weir, J. M. (2021). What is moderate to vigorous exercise intensity?.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1481.
[13] Lee, D. C., Pate, R. R., Lavie, C. J., Sui, X., Church, T. S., & Blair, S. N. (2014). Leisure-time running reduces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4(5), 472-481.
[14] Stamatakis, E., Ahmadi, M. N., Gill, J. M., Th?gersen-Ntoumani, C., Gibala, M. J., Doherty, A., & Hamer, M. (2022). Association of wearable device-measured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mortality. Nature Medicine, 28(12), 2521-2529.
相關(guān)知識
健身,一周幾天才算夠?
一般懷孕幾周開始有孕反
漲知識:怎樣才算是一個健康的老人?
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有哪些評判的標準呢?
昆明排卵日算準算對才能早日懷上!
每天睡多久才夠?如何提高睡眠質(zhì)量?
為何有人陽了十幾天還有癥狀?符合什么標準才算新冠痊愈?
一周減肥食譜 助你周一至周日天天瘦
昆明如何才能夠快速懷孕?
昆明如何才能增加懷孕的幾率呢?
網(wǎng)址: 健身,一周幾天才算夠? http://m.u1s5d6.cn/newsview28234.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