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后,不少人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由于身體吸收能力下降,嗅覺、味覺退化等因素,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素缺失,所以要及早引起重視。50歲后易缺鈣、鐵、鋅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補充。而補足它們,應首選食療補養(yǎng)的方法。
鈣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減退,腸道鈣吸收率下降,成骨機能下降,骨鈣丟失速度增加,女性每10年骨骼鈣量丟失10%,男性丟失5%。中老年人缺鈣容易導致疲勞、乏力、抽筋、骨質疏松、易過敏。因此,人過50歲,補鈣得提上日程,首推食補。
食補:
日??蛇m當增加富含鈣的食物攝入量,比如雞蛋、牛奶、蝦皮、芝麻、豆腐等。除了注意飲食,可遵醫(yī)囑口服鈣劑,同時,堅持每天外出曬太陽、運動等,這都有助于鈣質吸收。
鐵
老人常因各種原因導致貧血,但有的人誤認為貧血都是缺鐵引起的。因此,盲目服用補鐵藥物,大量食用各種補鐵保健品。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缺鐵導致的貧血,不要盲目補鐵;日常的合理膳食完全可以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
食補: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物是富含鐵元素的,而且易于被人體吸收,如動物肝臟(其中牛肝比其他動物肝臟含熱量和膽固醇更少)、三文魚、牛肉、蘿卜干、葡萄、雞蛋黃等。
鋅
研究發(fā)現(xiàn),60-65歲的味覺障礙者中,28%血液里鋅含量不足,通過補鋅,70%的人癥狀可得到改善。 如果中老年人出現(xiàn)食欲變差、經常生病,就要考慮是否缺鋅了。
食補:
生蠔、核桃、蛋黃、動物肝臟、海產品等都含有豐富的鋅元素。缺鋅嚴重者還可選擇補鋅劑,但需要注意,補鋅不可與補鈣同時進行,科學做法是,先吃補鋅食物,間隔30分鐘以上后,再吃補鈣食物。如果是吃鋅和鈣的補劑,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維生素D
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調節(jié)血壓、體重及心情。人體缺乏這類維生素,可導致軟骨病、骨質疏松、骨痛和肌無力等。一般來說,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通過曬太陽,依靠自身皮膚合成;二是食補。
食補:
多吃些多脂魚(鯡魚、沙丁魚、金槍魚等)、雞蛋、奶類等。中老年人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B族維生素
50歲后,隨著人體胃腸吸收功能減退,超過20%的中老年人缺乏B族維生素,而缺乏維生素B12者更普遍。此類營養(yǎng)素的缺乏容易引起代謝障礙,使人出現(xiàn)食欲不振,可能誘發(fā)便秘、神經炎等問題。
食補:
常吃些粗糧、豆類和薯類等,這是B族維生素的常見來源。此外,堅果、蘿卜干等,也富含B族維生素。不愛吃這些食物的人,最好在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指導下選擇膳食補充劑。但不建議痛風患者大量補充,以免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來源: 大眾衛(wèi)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