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管和不管都是錯”:面對青春期孩子,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管和不管都是錯”:面對青春期孩子,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3日 16:54

原創(chuàng) 壹心理 壹心理

心理咨詢師劉菁 | 作者

秋里、星星 | 編輯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迷人又危險的時期——青春期。

迷人在,它是從“孩子”走向“成人”的必經(jīng)之路,正如幼蟲脫蛹變成蝴蝶的過程,青春期便是那努力掙脫蛹殼的時期。

危險在,如果青春期沒有完成成長,或這段時間走錯了路,就無法成為一個情感和理性并存、能為自己人生負責(zé)的人。

所以這段時間,父母若了解青春期心理,及時更新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大有裨益;反之則可能讓孩子壓抑自我或過度迷失,遲遲實現(xiàn)不了心靈上的成熟。

作為一名從業(yè)多年的咨詢師,我相信:

讀懂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發(fā)展健全和成熟的前提。

青春期行為和背后的心理特征

a. 叛逆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小時候很乖的,怎么到青春期突然變得頂嘴不聽話,跟我們對著干,像變了個人似的?”

在大家看來,孩子都是“突然”變成這樣的,但其實并不是。

在我們覺得孩子很乖很聽話的“小時候”,孩子就曾有過不滿,只是那時候還太小了,不懂怎么表達,只好轉(zhuǎn)移注意力,比如出去找小伙伴玩到天黑不回家。

到青春期,孩子有了表達自我的強烈沖動,也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就會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包括語言和各種行為上的隱性表達,比如摔門等。

心理學(xué)上說,沒有叛逆就沒有成熟,父母長輩需要給到孩子叛逆的空間,讓ta在里面逐漸找到自我認同感,才能逐漸成熟。

b. 情緒波動大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同時意味著一種喪失——對童年的喪失。

告別逝去的孩提時代,就像又一次斷奶,他們會表現(xiàn)出如嬰兒般的脆弱、敏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障礙,比如由生長發(fā)育而帶來的一些躁動和不安,以及外在環(huán)境和價值觀的沖擊,經(jīng)歷著史無前例的混亂,因而情緒變化多、起伏大是正常的。

父母長輩離開青春期已經(jīng)太久,加上以前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的青春期都被擠壓了,過于早熟,沒體會過這種淋漓盡致的情緒,所以對現(xiàn)在孩子的頻繁情緒變化可能覺得有點神經(jīng)質(zhì)、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這時候,需要的仍然是對孩子的理解和涵容,不管孩子怎么波動,都能穩(wěn)穩(wěn)地接住ta,這也是在幫助ta確認父母的愛、鞏固安全感。

c. 特別注重邊界和隱私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把自己的房門關(guān)起來;不允許父母碰自己的東西;甚至回家就一頭扎進房間,到吃飯才出來(可能吃飯都不出來)。

父母難免會覺得很失落和不理解:為什么曾經(jīng)那么粘我的孩子,現(xiàn)在跟我有距離了?我做錯了什么嗎?付出那么多,卻變得“生分”的感覺是蠻扎心的。

但是這并不代表孩子不愛你了,或者對你的愛減少了,而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路上,必須要有自己的空間。

這個空間除了是物理上的,比如房間是自己的領(lǐng)地,不能被侵入;也有精神上的,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東西自己管理,擁有高度自主權(quán)。

尊重孩子的隱私,和孩子建立起邊界感,本身也是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的過程。

d. 攻擊性強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在迅猛發(fā)展。比如一個初中孩子,一個暑假不見,就會發(fā)現(xiàn)他竄高了一大節(jié),甚至比自己爸爸媽媽都高了。

孩子自己對身體變化的感受最強烈,很多時候ta自己都適應(yīng)不了,比如小時候很擅長的運動,因為長個子或者變胖了,現(xiàn)在不擅長了;

還有性成熟帶來的特征,比如月經(jīng)、遺精,也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尤其是性沖動,在我們文化的影響下,這些沖動幾乎沒有訴說的去處,這些沖突就一直留在內(nèi)心里,使人崩潰。

這會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影響:ta覺得我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

青春期的精力是非常豐沛的,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對應(yīng)的需求:我很厲害,很成熟。

而連身體都控制不了的感覺,讓這個需求落空了,會讓他們非常惱火和沮喪。

生理上迅猛發(fā)展,心理卻沒有調(diào)節(jié)好,孩子的內(nèi)心是充滿沖突的,疲于應(yīng)對,又無法認輸。所以就像堆滿了木柴的房間,一旦有了火花,就會點燃他們,表現(xiàn)為強烈的攻擊性。

這些攻擊性,需要父母作為一個大容器,去看見、涵容,再尋求機會幫ta化解。

這是與孩子相處、引導(dǎo)孩子的基礎(chǔ)——你完成了ta設(shè)置的所有“讓你不開心不舒服”的挑戰(zhàn),你的話才有機會被ta聽進耳朵里。

如何涵容青春期孩子的攻擊性?

很多人以為,涵容不就是包容、“忍著”嘛。這是過于片面的理解。

涵容基于共情的包容,而非居高臨下的、策略性的忍耐,如果是帶著一種“你是小孩我不跟你計較”或“你翅膀硬了我奈何不了你了”的態(tài)度,會更容易讓人生氣。

曾經(jīng)有一位高中生來訪者,給我和他媽媽都出了一個難題,但所幸的是,我們做到了涵容,為后面的改變打下了基礎(chǔ)。

先簡單說一下背景:青少年咨詢,通常會在咨詢前設(shè)置“家長訪談”,因為孩子從小到大都和家長一起生活,他們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去了解孩子在互動中的表現(xiàn)、家長眼中的孩子、孩子自己都不記得的成長經(jīng)歷等信息。

這位來訪者身材非常高大,陪他來做咨詢,也就是要跟我進行家長訪談的,是他媽媽,比他矮半個頭,看起來非常弱小。

當(dāng)時,我們訪談了55分鐘,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5分鐘后我會和他開始正式咨詢。

但就在這個時候,他在外面砸門了。砸門是個非常激烈的行為,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咨詢中,都是比較少見的。

這時他媽媽非常緊張,從沙發(fā)上一個箭步?jīng)_到門口,跟他說:“(訪談)結(jié)束了?!?/p>

孩子站在門口,面紅耳赤,眼睛噴火,說:“我要走,我要離開,一分鐘都待不下去了。”

媽媽看向我,滿臉都是無助。我非常同情,也非常理解她的無助。

但是這個孩子,現(xiàn)在需要的不是媽媽的“忍耐”,一言不發(fā)解決不了問題,更解決不了情緒,何況,他都不肯進行約好的咨詢了。

他現(xiàn)在需要的是被涵容。

首先我做的是共情。

我說:既然今天你能來,就說明你還是有意愿來聊一聊的。但是我不知道在這段時間里發(fā)生了什么,讓你如此生氣。我看到你整個臉都紅了,眼睛冒著怒火,我能夠感受到你的憤怒,這種憤怒充斥在心里的感覺肯定很難受。

共情不是隨便的點頭認同,而是深深的看見和接納,看見他此刻的情緒和表現(xiàn),并且能夠精準描述出來。

接下來,是好奇。

我說:我非常想知道,非常好奇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什么讓你如此憤怒。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很想和你聊一聊。你可以坐著聊,也可以站著聊。當(dāng)然你想離開咨詢也可以。

好奇不是八卦的追問,而是真誠地表達你的關(guān)心,邀請孩子跟你聊一聊,但不強求,把選擇權(quán)交回他手里。

這個孩子聽完,“哐”地一聲坐了下來。依然氣呼呼的,但是坐下來就代表他愿意表達和傾聽你的反饋了。

這個涵容的過程,外人看來過得很快很輕松,但是對當(dāng)事人來說,這幾分鐘的情緒起伏、情感體驗,卻是復(fù)雜且不容易的。

所以,在面臨孩子的情緒波動和攻擊性時的那幾分鐘,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去涵容ta,是一項需要修煉的功夫。

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做到這一點,那么給孩子提供第三個能涵容ta的空間——也就是咨詢師,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或者父母也需要內(nèi)觀,是不是自己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自己是不是有非常不好的感受?這代表著你身上可能有未解決的部分,恰好是你無法應(yīng)對孩子的原因。那么找個咨詢師聊一聊,可能是更徹底的辦法。

如果孩子不施展攻擊性,怎么辦?

有一部分家長問:如果孩子有憤怒情緒,但不發(fā)泄出來,做父母的想抱持想涵容都沒機會,怎么辦?

家長能意識到這是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很幸運的。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孩子很懂事很乖,性格很好,不用操心,感到欣慰還來不及。

我接觸到的很多來訪者,孩子不敢表達憤怒,一種情況是在家庭關(guān)系中,有阻礙ta表達的東西,比如爸爸很暴躁,ta完全不敢說;或者媽媽很柔弱,ta覺得說了也沒用等等。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害怕情緒出來之后,會傷害到父母。孩子通常會把自己的憤怒預(yù)想得非常大、非常強烈,然后想到自己如果表達就會傷害自己愛的人,非常愧疚,所以就克制住了。

這里面體現(xiàn)的同理心、換位思考的能力,是令人欣賞的。

但是,孩子早晚需要把自己的憤怒表達出來,意識到自己的憤怒并不會把父母炸飛,并且在表達后依然感受到父母的愛,學(xué)會整合又愛又恨的感覺,才能獲得人格上的完善和成長。

青春期的叛逆、情緒波動、攻擊性和邊界意識都是正常且有必要的,一方面,父母要學(xué)會應(yīng)對;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沒有展示出這些,并不代表父母就可以高枕無憂,反而情況可能比叛逆的孩子更復(fù)雜,需要父母更深的關(guān)心和了解。

如果你的孩子也面臨青春期的困擾,你不知如何正確應(yīng)對的話,更有效的方式是求助心理咨詢,讓咨詢師帶領(lǐng)你去讀懂孩子的情緒,讓你有力量有智慧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危險的時期,讓孩子順利實現(xiàn)心靈上的成熟。

如果完成了這關(guān)鍵一步,這將是為人父母的幸福,也是為人子女的幸福。

注:本文故事已獲來訪者授權(quán),并均已加工處理,模糊了隱私信息。

作者介紹

劉菁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學(xué)心理學(xué)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菁老師。同時擔(dān)任學(xué)校心理輔導(dǎo)與咨詢老師,常年與青少年打交道,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豐富。

擅長青少年心理問題,包括學(xué)習(xí)壓力、同學(xué)關(guān)系、考試焦慮、厭學(xué)等;以及親子問題,包括子女學(xué)習(xí)困難、青春期叛逆、離異或單親引起的心理問題等。

閱讀原文

相關(guān)知識

早期教育,我們到底要教孩子什么?
關(guān)心和促進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的四個方法
全網(wǎng)都在討論“身材焦慮”,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青春期怎樣做好情緒管理?這5個方法,幫孩子積累正向情緒
孩子犯錯家長該怎么教育
男孩青春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來了,想長高別錯過!
青少年心理疏導(dǎo)怎么做?家長一定不要錯過這篇!
青春期孩子心理的四大特點,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哪些呢,青春期心理保健不可忽視
老婆在生孩子時候難產(chǎn)了,我們都特別的著急,難產(chǎn)應(yīng)該怎么辦?
面對噪音污染,我們該怎么辦?

網(wǎng)址: “管和不管都是錯”:面對青春期孩子,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http://m.u1s5d6.cn/newsview24042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