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保健熱點問題
一、母親安全
(一)主要問題
在1990-2000年期間,孕產婦死亡率沒有達到“二個綱要”的國家目標,2000年與1990年相比僅下降43%。與發(fā)達國家(美國、日本)相比,我國降低孕產婦死亡還有相當?shù)墓ぷ饕鳌?nbsp;
孕產婦死亡狀況的不平衡:貧困、邊遠、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計劃外妊娠孕產婦死亡率高。
孕產婦死亡:保護人權問題。
孕產婦死亡約90%為可避免的。
影響孕產婦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環(huán)境、醫(yī)療保健服務提供、健康教育等。
僅培訓接生員、高危孕產婦產前檢查、提供產包是不足的;需有技能的助產人員。
某項調查:死亡孕產婦中有74%沒有接受過任何醫(yī)療保健服務。
三個延誤理論:* 產婦以及家庭決定就醫(yī)的延誤;
* 就醫(yī)途中的延誤;
* 在醫(yī)療機構中接受正確治療的延誤。
(二)原因分析
1. 孕產婦死亡率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文化水平的制約;
2. 產科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死因;
3. 住院分娩率低;
4. 流動人口及計劃外生育對孕產婦死亡的影響不可忽視;
5. 服務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薄弱,提供基本的孕產期保健和產科服務能力低;
6.孕產婦轉診系統(tǒng)不暢;基層缺乏產科急救能力;
7.健康教育不足或不適宜,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及利用服務能力不夠。
(三)母親安全措施
配合西部大開發(fā),向西部地區(qū)提供政策和經濟傾斜。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婦幼衛(wèi)生項目。
強化政府責任,將實施“二個綱要“目標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統(tǒng)一領導,精心組織,全面實施。
開展孕產期系統(tǒng)保?。煌晟圃挟a婦危險因素管理,擴大危險因素范圍,包括社會因素;加強高危孕產婦管理。
全力推進住院分娩;加強基層產科建設,降低和限定住院分娩費用。
對促進孕產婦住院分娩和負責轉送孕產婦住院分娩的有關人員實行激勵政策。
提高醫(yī)療保健技術服務能力:技術培訓、規(guī)范服務、職能分工、改善服務、綜合管理、監(jiān)督指導等。
加強產科急救能力:組織、人力、設備、交通等;保證急救綠色通道通暢。
健康教育:對孕產婦和家庭進行每一次分娩對孕產婦和胎嬰兒均有潛在危險的教育;改變不良風俗習慣。
開展貧困醫(yī)療救助,為特別貧困孕產婦提供住院分娩醫(yī)療費用減免和幫助。
社會動員、社區(qū)參與,爭取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營造全社會支持母親安全行動的社會氛圍。
二、產科服務模式
妊娠和分娩對于孕產婦來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產科服務重點應促進和保護安全的妊娠過程和自然分娩。由于每次妊娠和分娩過程中都存在對母兒的潛在危險因素,因此,產科服務應提供良好的產前保健,密切觀察孕產期危險因素,預防產科疾病的發(fā)生,幫助和支持自然的分娩過程,確保母嬰安全。但是,在一些不發(fā)達地區(qū),妊娠、分娩得不到基本保護,沒能提供正規(guī)的產前保健,在不安全的場所分娩,分娩時沒有受到良好培訓的助產人員助產,使母嬰健康受到威脅;另一方面,在很多發(fā)達地區(qū),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住院分娩的普及,過多地將孕產婦當病人對待,過多地進行醫(yī)療化處理,這不僅增加了醫(yī)療費用,還會對母嬰健康產生近期和遠期的影響。因此,在產前保健、分娩過程中及產后階段,應改變產科服務模式。為此,有關國際組織提出“愛母行動”,以提供良好的母嬰保健服務,減少不必要的醫(yī)療干預。
(一)產科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性
1.分娩是一個正常、自然、健康的過程,孕產婦和嬰兒有完成分娩的能力;
2.經過愉快而健康的分娩過程是每一位孕產婦的權力。孕產婦有權選擇她認為滿意和安全的分娩場所,有權得到孕產期進程和處理的有關信息;
3.應提供產前、分娩、產后系統(tǒng)保健,以保障母嬰安全;
4.產科保健服務的模式應支持和保護分娩的正常性;
5.在分娩過程中過多的醫(yī)療化干預,如藥物應用、胎心電子監(jiān)護、剖宮產等;
6.轉變服務觀念,以服務對象為主體,提供適合健康標準的全面的保健服務。
(二)產科服務模式原則和要點
1.明確孕產婦和胎嬰兒為服務的主體,改變服務觀念,根據孕產婦的需要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務。
2.為孕產婦提供產前、分娩和產后全程系統(tǒng)保健服務,提供友善、優(yōu)質的保健和咨詢服務。應是方便、適宜、可接受和可負擔的保健服務。
3.分娩是一個正常、自然的過程,應為產婦提供溫馨、舒適、安全的待產和分娩環(huán)境。
4.在分娩過程中,應有陪伴者陪伴產婦,產婦可不受限制地選擇丈夫、家人、朋友、助產士或導樂陪伴其分娩。陪伴者應向產婦提供持續(xù)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幫助。
5.提供產科服務信息,詳細講解有關醫(yī)療處理和干預措施的原因和結果,影響因素,可能的潛在危險,使孕產婦及家人知情選擇。
6.尊重孕產婦的文化習俗、信仰、價值觀、種族及宗教,提供適當服務和休養(yǎng)環(huán)境。
7.鼓勵孕產婦在產程中自由活動,并可選擇待產和分娩姿勢。
8.不要常規(guī)應用沒有科學依據的操作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備皮、剃陰毛;
(2)灌腸;
(3)常規(guī)輸液;
(4)禁食、限制營養(yǎng);
(5)早期人工破膜;
(6)常規(guī)胎心電子監(jiān)護;
(7)對以下干預措施應限制使用:
* 限制應用催產素引產,催產引產率應≤10%;
* 不常規(guī)使用會陰側切,會陰側切率應限制在≤20%,目標為≤5%;
* 限制剖宮產,總剖宮產率在社區(qū)醫(yī)院應≤10%,在轉診醫(yī)院應≤15%;
* 剖宮產后再次陰道分娩率應≥60%,目標為≥75%。
9.在產程中推廣使用非藥物性鎮(zhèn)痛。
10.盡早接觸、充分愛護嬰兒;每天24小時與嬰兒住在一起;關心、愛護嬰兒,每天對嬰兒進行撫觸、交流;母乳喂養(yǎng)自己的嬰兒。
11.執(zhí)行“愛嬰醫(yī)院行動十項措施”,成功地推進母乳喂養(yǎng)。
12.健全孕產期保健服務規(guī)范,加強社區(qū)參與,為孕產婦提供優(yōu)質服務
(三)產科服務提供者的職責和技能
1.改善醫(yī)療保健服務觀念,明確服務提供者與服務對象的關系,以孕產婦和胎嬰兒為服務的主體。
2.對產科服務模式的轉變有正確的認識,按照新的產科模式提供服務。
3.根據孕產婦需求提供服務。
4.有義務將妊娠、分娩有關信息告知產婦及家人。
5.具備良好的產前、分娩、產后保健服務技能,對所提供的服務質量負責。
6.提供支持性的產時服務,促進自然分娩。
7.具備產科急救知識和技能,減少母嬰并發(fā)癥和合并癥的發(fā)生,確保母嬰健康。
8.具有健康教育能力,有良好的人際交流技能。
9.尊重、善待孕產婦、嬰幼兒及家屬,提供溫馨服務。
三、妊娠與性傳播疾病
(見有關部分)
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的發(fā)生
經幾十年來婦幼保健工作的努力,我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為配合《母嬰保健法》的實施,在全國范圍內采取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新生兒保健,全民使用合理碘鹽和為特需人群補碘等措施,積極開展出生缺陷檢測和預防的試點工作以及相關領域的積極研究和應用研究,使我國嬰兒死亡率已由建國初的200‰下降到2000年的32.2‰以下。
但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仍然面臨很多問題。我國仍是出生缺陷和殘疾的高發(fā)國家。我國每年約有20~30萬肉眼可見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后數(shù)月和數(shù)年才顯現(xiàn)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shù)高達80~120萬,約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shù)的4%~6%。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國自然環(huán)境缺碘,在嚴重缺碘地區(qū),碘營養(yǎng)不良兒童智商明顯低于正常值。同時,近些年來,由于職業(yè)危害因素造成對女工身體的損害
相關知識
圍產期保健專題知識講座.pptx
黃石婦幼保健院健康咨詢熱線問題簡析
有問題,請撥心理健康熱線電話
如何進行圍產期保健
國家衛(wèi)健委回應疫情熱點問題 關于核酸檢測六個問題都在這里
中國身體功能訓練研究的熱點、問題與展望
全國城市圍產保健管理辦法
健康碼、行程碼熱點問題解答
梁志晴:圍產保健中的營養(yǎng)指導
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分析
網址: 圍產保健熱點問題 http://m.u1s5d6.cn/newsview22086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