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瘦身指南:減肥的奧秘是什么?
多余的脂肪為何如此難以擺脫?減肥的基本原理很簡單,而且眾所周知:只要攝入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就行。但是,如果真有這么容易,肥胖就不會成為與生活方式有關的全球首要健康問題。人類曾長期面臨饑荒威脅,我們的祖先因此進化出了攝取高熱量食物的本能。在充斥著各種銷售信息和大量廉價高熱量垃圾食品的現代社會,人們要想減肥、保持苗條的身材,其實非常困難。幾乎每個試著節(jié)食減肥的人都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失敗——2007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回顧了31項節(jié)食研究發(fā)現,2/3的節(jié)食者在兩年內就會終止嘗試,而且體重甚至超過節(jié)食前。
為了研究肥胖的代謝、遺傳和神經基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每年投入近8億美元。在2011年資助的肥胖研究計劃中,NIH依次列出了有希望取得成功的研究途徑:構建能顯示特定組織中蛋白質功能的動物模型;弄清大腦內部及大腦與其他器官間的信號傳導通路;鑒定與肥胖相關的基因變異;闡明調節(jié)代謝過程的表觀遺傳機制。
也許有一天,生物學會給我們提供一種藥丸,能調節(jié)新陳代謝,讓我們消耗更多的熱量,或者重新設置我們對食物的內在欲望,讓我們更喜歡花椰菜而不是漢堡。
但在目前,解決肥胖問題的最好方法,或許只能建立在已發(fā)展了50多年,效果在數百項研究中已得到證實的行為心理學方法之上。正如NIH在它推出的戰(zhàn)略性肥胖研究計劃中提到的:“對于社會和行為因素如何影響飲食、生理活動和久坐行為(即長時間不活動),一些研究發(fā)現正在產生全新而重要的見解。”
減肥誤區(qū)公眾都喜歡相信簡單的減肥辦法,媒體則推波助瀾,經常在頭條報道新的科學發(fā)現,似乎真的出現了安全有效的減肥療法。
這些頭條新聞報道的科學發(fā)現有時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2008年9月,《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一項研究發(fā)現,奶制品攝入量的增加與體重降低之間存在某種聯系,但在該年5月的《營養(yǎng)評論》雜志上,一項元分析(meta-analysis,見環(huán)球科學小詞典)研究卻并未發(fā)現這種聯系。2010年1月,《職業(yè)與環(huán)境醫(yī)學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推測,肥胖和工作壓力有關,到了10月,《肥胖》雜志中的一篇報道指出,這種聯系也不存在。出現這種矛盾的部分原因是,研究肥胖的科學家有點像盲人摸象,每個獨立的研究其實都只解決了一個復雜命題的一小部分。
把所有研究綜合起來,你會發(fā)現肥胖問題顯然不是吃哪種類型的食品或采取其他某種簡單措施可以解決的。
肥胖的發(fā)生涉及很多因素。有環(huán)境因素——朋友的飲食習慣、你在家里和附近商店最容易獲得哪些食品、上班時你有多少時間到處溜達;有生物學因素——你有沒有存儲脂肪、飽腹感閾值較高甚至味蕾更敏感的遺傳傾向;有經濟因素——垃圾食品現在要比新鮮農產品便宜得多;還有市場因素——食品廠商現已精于把握人們的社會本性和我們在進化中形成的那種傾向,讓我們不知不覺就消費了不健康但利潤可觀的食物。這就是“吃某種食品”之類狹隘的減肥方法像其他所有簡單方案一樣全都失敗的原因。
我們通過節(jié)食和運動減肥時,必須依靠意志來戰(zhàn)勝食欲,以使自己攝入的熱量不會多于運動消耗的熱量。我們指望這種禁欲式的犧牲能換得回報,讓自己變得更苗條、更健康。當然,為了減肥,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但不幸的是,事情的發(fā)展常會背離我們的初衷。隨著體重減輕,我們的饑餓感會越來越強烈,食欲越來越旺盛,對鍛煉這種事越來越厭煩。同時,體重減輕的速度將不可避免地慢下來,因為新陳代謝機制會越來越吝惜機體的熱量,以此作為體重損失的一種補償。因此,減肥讓我們感到越來越不爽,而且這種感覺陰魂不散,那看似即將到手的“回報”又復歸渺茫。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和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從事肥胖研究的韓裔神經行為學家姜星宇(Sung- Woo Kahng)說:“人們一方面很想吃東西,一方面又想到只要堅持,幾個月后體重或許就會減輕,這兩種想法之間的落差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只有當我們對減肥不產生抵觸情緒,得到的“回報”更明顯時,我們堅持下去的可能性才會更大。那么,有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減肥的4個步驟在肥胖和飲食的行為研究中,科學家已確定了一些似乎與減肥和保持健康體型相關的做法:制定明確而合適的目標,著重培養(yǎng)終身性習慣等。大多數的行為改變分為四大類。
1.初步評估研究顯示,測定減肥者的基本情況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有多重?哪些習慣和習俗會導致過量飲食(化壓力為飯量)或缺乏鍛煉(幻想自己長不胖)?醫(yī)生、護理師或者營養(yǎng)顧問可以為評估提供幫助。
2.行為轉換很多人發(fā)現,從一些小改變入手會比較容易——例如不坐電梯改爬樓梯。研究表明,先把所有菜都看一遍,往自己盤子里放的菜就會少一點。
3.自我監(jiān)控記錄體重、攝入的熱量和運動量,以客觀反饋個體在習慣改變上的進展。行為研究發(fā)現,無論是文字記錄還是無線監(jiān)控系統都很有好處。
4.互助團體研究證實,他人的鼓勵有助于減肥。作為群體的一部分——無論是鍛煉小組還是正規(guī)的互助團體甚至是一個虛擬團體,成員之間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同面對挫折和制定解決方案。
糾正行為就目前而言,至少在節(jié)食和運動減肥方面,最有效的途徑是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這種已經過數十年測試的行為療法,會從多個方面,對我們在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影響下養(yǎng)成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進行持續(xù)而小幅的調整。
支持行為減肥療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B·F·斯金納(B. F. Skinner) 發(fā)展建立的行為分析科學。這個領域建立在這樣一種觀念之上:科學家不可能真正弄清楚人類大腦的內部運行機制——畢竟,當前窺探大腦思維的技術手段還很“低下”,即使是最先進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也只能把那些復雜神經回路中數十億神經元的具體電活動簡化成少量極易理解的色斑,以此來解讀人類的情感和認知能力。但是,科學家可以客觀地多次觀察和測量人的行為以及行為發(fā)生時所處的環(huán)境,然后根據觀測結果確定環(huán)境與行為間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確定通常包括,設法找出哪些事件或情境可能觸發(fā)特定行為,留意哪些行為會產生獎賞感,因而會得到固化,哪些行為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會受到抑制。
行為干預的有效性已在疾病和行為障礙的治療中得到廣泛證實。2009年,《兒童與青少年臨床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上的一篇元分析研究指出:“及早進行高強度的行為干預應該成為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方案之一?!泵绹A防服務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發(fā)起的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發(fā)現,即使只對酗酒者進行短期的行為咨詢干預,在隨后長達4年的時間里,他們的飲酒量都能下降13%~34%?;仡櫺匝芯窟€發(fā)現,在減輕口吃、提高運動成績、改善員工生產效率等五花八門的應用領域中,行為干預也取得了類似的成效。
為了對抗肥胖,行為分析科學家調查了相關的環(huán)境影響:哪些外部因素會促使人們去吃垃圾食品或吃得過多,而哪些因素有助于鼓勵健康飲食?在什么情況下,他人的行為和意見會影響人們攝入不健康食品?從長期來看,健康的飲食可能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哪些東西能加強人們保持健康飲食的積極性?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對肥胖和飲食的行為研究就認識到,以下這些做法似乎會提高減肥和體型保持的成功率:嚴格測量和記錄熱量攝入量、運動量和體重;作出改變時要循序漸進,不要想著一蹴而就;注意飲食均衡,有節(jié)制地攝入脂肪和糖分,不能忽略主食;制定的目標要明確,而且可行;要養(yǎng)成終生的飲食習慣,不要短期節(jié)食;尤其要參加能給予節(jié)食者鼓勵,讓他們堅持不懈,并為自己所做的努力感到自豪的團體活動。
營養(yǎng)學專家和首席科學家凱倫·米勒-科瓦奇(Karen Miller-Kovach)說,“減肥是一項可以學習的技能?!?
很多研究都證實,行為療法確實有助于減肥。2003年,受美國衛(wèi)生及公共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委托進行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fā)現,“咨詢和行為干預具有輕度到中度的減肥效果,至少能維持一年”——對于減肥來說,一年已是很長的時間。
很多科學家近年來已把注意力轉移到行為療法的改進、擴展和定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美國西蒙斯學院畢業(yè)生行為分析室的負責人、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教員邁克爾·卡梅倫(Michael Cameron)目前正專注于行為減肥技術的研究。他的研究為期一年,有4個受試者——行為分析師一般只會做極小規(guī)模的人體研究,有時甚至只針對一個受試者,這樣才能使行為療法更適合個體特性,更密切地觀察個體反應。在研究中,受試者是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與卡梅倫碰面,強化行為療法。他們在特殊的磅秤上稱量自己的體重,磅秤會通過無限網絡把稱量結果傳輸出去。在飲食上,受試者會盡量做到兩全其美:降低食物中熱量含量的同時,兼顧個人的食物偏好。他們最喜歡的食物被用來當作運動后的獎賞。到目前為止,這些受試者的體重降低了8%~20%。
美國太平洋大學的行為分析師馬特·諾曼德(Matt Normand)目前在尋找方法,更精確地統計受試者攝入以及消耗了多少熱量,比如收集受試者購買食品的小票,在食品清單上記錄他們吃了些什么,利用計步器和其他設備監(jiān)測他們的身體活動。隨后,諾曼德給受試者提供了一份他們每天攝入和消耗熱量的明細表。他在一篇公開發(fā)表的論文中指出,4位受試者中,有3位將攝入的熱量降低到了推薦水平。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yī)學院施萊佛中心的理查德·弗萊明(Richard Fleming)已在《肥胖》雜志上撰文,探討了鼓勵家長引導子女作出更健康選擇的方法。他發(fā)現,與其他方法相比,家長親自示范每餐吃多少食物才合適,對于孩子保持健康體型很有幫助。弗萊明的另一個“妙招”是:帶孩子出去散步,只要一遇到食品店,就要孩子自己挑喜歡的小零食作為獎勵?!斑@種獎勵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他說。
行為干預為何能生效呢?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的生活心理學與市場營銷研究員勞雷特·杜貝(Laurette Dubé)表示,在我們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中,高明的營銷手段無處不在,時刻都在刺激我們的感官欲望,用那些充滿誘惑的“信息炮彈”攻擊我們薄弱的意志壁壘。而在我們的身邊,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都很差勁,耳染目睹之下,我們也就隨波逐流。從本質上講,行為干預致力于重塑環(huán)境,給人們需要的信息、滿足感和鼓勵,讓大家都選擇健康食品,多做運動,而不是把人們推往相反的方向。杜貝說:“當我們從足夠多的渠道獲得了正確信息,我們就有更大的可能抵抗美食的誘惑,不讓自己吃得過多?!?
作者:戴維·H·弗里德曼;翻譯:雷榮悅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一鳴心理 微信公眾號:YMXL525
新浪微博:@一鳴心理 QQ:740945305
(關愛身心健康,樂享幸福人生)
相關知識
科學瘦身(科學減肥秘訣?)
減脂期間科學飲食指南:健康瘦身秘訣
美容塑身的奧秘揭示瘦身背后的科學法則
中醫(yī)辯證減肥:科學健康瘦身指南
目前減肥最好的產品是什么
科學減肥方法是什么
瘦身減肥秘籍:科學有效的減肥方法大揭秘
肥胖代碼 減肥的秘密 健身書籍減肥神器 減肥瘦身燃脂指南教程書籍
超級瘦身指南
減肥瘦身指南!
網址: 科學瘦身指南:減肥的奧秘是什么? http://m.u1s5d6.cn/newsview16229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