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挑戰(zhàn)者”號飛向太空.doc
乘“挑戰(zhàn)者”號飛向太空迷宮 王贛駿 4月29日,是個激動人心的、難忘的日子! 美國航空航天局肯尼迪空間中心的發(fā)射場上,2000多噸重的“挑戰(zhàn)者”號昂首翹翅地威武聳立著。今天,我們7名宇航員,就將在這里乘坐“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凌云直上,沖破霄漢,直上九天,飛向那廣袤縹緲的,神秘莫測的太空!…… 我這個美籍華人,算是迄今為止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炎黃子孫。這怎能不叫人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呢?!…… 我的祖籍在江蘇鹽城。1940年在江西贛縣出生,在上海度過了幼年,讀了小學,10歲隨家人到臺灣。1963年赴美國求學,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物理,1967年畢業(yè),翌年獲碩士學位,三年后又取得博士學位。1972年被聘到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流體物理的研究工作。10多年來。我發(fā)表了幾十篇科學論文,獲得20種發(fā)明專利權。后來,美國航空航天局征求太空實驗計劃,我提出的《太空旋轉中的液體平衡狀態(tài)》這一科研題目入選。經(jīng)過兩年多的太空環(huán)境適應和飛行訓練,成為一名擔負太空科學實驗任務的宇航員。這樣,我這個擁有10億人口中國的后代,炎黃子孫,終于要起飛了!終于要向那一直使人為之神往的迷宮飛去了!…… 航天飛機飛行速度8千米/每秒。當遠離地面400千米之后,地心吸力消失了。每個宇航員感到自己的臉頓時“脹”大了,腳也似乎縮到軀體里去了,我們的身體,也突然變得輕飄飄的,感到身輕如燕,已經(jīng)可以在實驗室空間飛來飛去。這時雙腳也喪失了走路的功能,只要用手或其他部位碰一下周圍物體,人就飛走了。我覺得好玩,用一根指頭著地,身體頓時就豎立起來,完成了一次倒立。這在地球上是多么難以想像!失去重力的人仿佛有一身絕妙的輕身功;在原地旋轉,一下子會轉許多圈,就像一個陀螺。但將兩臂伸開,轉速即減緩,如將兩臂收攏,轉速又加快了。這種游戲多么有趣! 從飛機的舷窗眺望地球,太空景觀美極了,她像個五顏六色的玻璃球,主要顏色呈藍綠色,其次是陶土色、灰黃色。地球上的河流、山巒、城市、平原看得很清楚。見了這瑰麗迷人的景色我高興極了,趕快找相機來拍攝。到了中國的上空,同伴都把窗口讓給我,我要拍中國地貌的照片,更想拍長城,可惜那幾天中國的上空多云多霧,沒有拍到長城,只拍了上海市、長江口、海南島和東海的照片,還有兩張一時辨不清拍的是什么地方。我準備將上海的照片放大,贈送給上海人民。 從科學家變成“太空人”,可真不容易!美國休斯頓市約翰遜空間中心的宇航員培訓機構,為此對我們進行了多項嚴格的訓練: 第一,科學訓陳。航天飛機分為乘員艙和貨艙兩大部分。機身前端為乘員艙,艙的前部上面為駕駛室,容2人;下面為生活間,容8人。乘員艙后部為實驗室,容6人。貨艙就是整個機身,長18.2米,直徑4.6米。這里裝載待發(fā)射的衛(wèi)星及發(fā)射設備(也可裝載回收的衛(wèi)星和航天器),還裝著進行天文地學、生物醫(yī)學、空間生產工藝等研究的各種儀器等,總重量達29噸。在地面訓練時,我們的模擬實驗室與航天飛機實驗室一模一樣。科學家在這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模擬實驗,以熟悉儀器、設備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我在第三號科學實驗室,除進行自己的研究實驗外,也負擔一些別人的研究項目。 第二,體格訓練。主要是失重訓練、過載訓練和鎮(zhèn)靜訓練等。失重訓練通常是蒙著眼睛在地面的旋轉椅和旋轉臂上進行,也在空中的噴氣飛機上進行。有時,還坐在一個上下左右搖擺不停的船上,使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后,觀察其能否鎮(zhèn)定自若。我給上海的朋友看了一幅我在接受訓練時的照片,面部表情很難受,怎么也認不出我平時的笑容。為了這次實驗,我作了兩年的準備,乘噴氣飛機飛行了400小時,進行垂直俯沖(造成失重)6000多次,經(jīng)受了比暈船暈車還要厲害的考驗,以增強在失重環(huán)境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過載訓練在旋轉臂上進行,每次要求過載達三個g(g為重力加速度)。鎮(zhèn)靜訓練在固定狹小的實驗室里進行,主要是克服孤獨感和因身體不適引起的煩躁,以爭取長時間在實驗室里鎮(zhèn)靜地工作。訓練不好受,如果不認真對待或掉以輕心造成反應失常,隨時都可能被刷下來,一些候補宇航員馬上便取代了你的位置。 第三,救生訓練。這是指在航天飛機出現(xiàn)故障時的應急措施。如起飛時火箭發(fā)動機燃燒不正常,在太空中艙門不密封(在太空中氣壓為零,溫度約為零下60攝氏度)等。但到了太空就得聽天由命了,應急措施一般也就無能為力。不過我托大家福,用中國話說,“祖上積德”,沒有出事。這是我的幸運。當然,航天飛機的可靠性是很高的。迄今為止,“哥倫比亞”號、“挑戰(zhàn)者”號、“發(fā)現(xiàn)者”號等三個型號的航天飛機,共飛行19次,(我參加的是第17次)前18次都順利,唯有今年7月的第19次飛行,在起飛時發(fā)生了故障,飛機沒有起飛,宇航員全部安全撤離了。如果在起飛后才發(fā)現(xiàn)故障
相關知識
航天新時代,更多的人有機會飛上太空,麻醉可以為“空中乘客”做些什么?
宇航員太空逆境:長期飛行后的健康挑戰(zhàn)揭秘!
神十八乘組第二次出艙:太空中的健康挑戰(zhàn)與保護
太空挑戰(zhàn)下的生命奧秘:航天員如何在失重中守護健康?
飛向星空的神舟十九號:健康的奧秘與太空旅行的啟示
宇宙任務太空挑戰(zhàn)游戲下載
探索太空旅行的五大風險與挑戰(zhàn)
當宇航員在太空需要手術麻醉,會面臨哪些重大挑戰(zhàn)?
美國宇航員的太空生存挑戰(zhàn)與健康風險
維珍創(chuàng)始人計劃7月11日飛往太空:想在太空旅行大戰(zhàn)中擊敗貝佐斯
網(wǎng)址: 乘“挑戰(zhàn)者”號飛向太空.doc http://m.u1s5d6.cn/newsview160954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