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發(fā)病風險是父輩 25 倍,是時候重視這種時代病了 | 對話作者
本文作者:小星仔、云也
關于肥胖和癌癥,最新的一項 1500 萬中國人群的研究,告訴了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
中國人患癌,接近一半與肥胖有關。并且,這類癌癥在 20 出頭年輕人中的發(fā)病風險,不僅比 60 歲的人高,而且是 25 倍![1]
我國每年大約新增 500 萬癌癥患者,死亡數量高居全球第一,其中近半與肥胖相關;與之相應的,我國超重肥胖率也連年攀升。
肥胖、癌癥已成時代病,兩者之間怎樣的聯系,又該如何理解和應對?為此,本文特別邀請論文通訊作者,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楊金奎教授進行解讀點評。
「胖癌」占比近半,越年輕風險越高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報告數據,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癌癥大國」,新發(fā)癌癥占全球的 23.7%。我國每年大約新增 500 萬例癌癥患者;約 300 萬人死于癌癥,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全球第一。[2]
目前,有 12 種癌癥屬于肥胖相關癌癥,包括:結直腸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腎癌、甲狀腺癌、多發(fā)性骨髓瘤、賁門癌和食管腺癌(以下簡稱「胖癌」)。
根據目前趨勢,肥胖即將取代吸煙,成為癌癥最大的可干預危險因素。
最近一項覆蓋 1580 萬成年人的真實世界研究顯示,我國超重人群占比 34.8%,肥胖人群占比 14.1%,高達 41.1% 男性體重超重,年輕人群肥胖增長趨勢明顯。[3]
同為國內發(fā)展趨勢不容樂觀的時代病,肥胖和癌癥的高發(fā)之間,到底有多大的聯系?首都醫(yī)科大學的這項研究,給出了部分答案。
圖源:文獻 1
這項最新研究納入了 2007~2021 年間 1414 萬自然人群,數據來源于北京市衛(wèi)生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疾病登記數據庫。應用這些數據,研究團隊比較了肥胖相關癌癥和非肥胖相關癌癥的發(fā)病率,并應用年齡-時期-隊列模型來評估其影響。
結果顯示,在 2007~2021 年之間記錄的 651,342 例癌癥病例中,48.47% 與肥胖有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癌癥基金會列出的 12 種「胖癌」,它們的年齡標化發(fā)病率,每年都在以 3.6% 的速度增長,而其他與肥胖無關的癌癥,比如肺癌和膀胱癌,發(fā)病率則沒有太大變化。
「胖癌」比例變化示意圖 圖源:文獻 1
也就是說,「胖癌」是目前癌癥仍然連年增多的主要來源。
同時,與年輕人肥胖趨勢相呼應,肥胖相關癌癥在年輕人中增長快得驚人,而且在連續(xù)幾代人中都呈現上升的趨勢,越低齡人群的年齡標化發(fā)病率增長越高, 60~64 歲年齡組年增長率為 1.55% ,而 25~29 歲年齡組年增長率高達 15.28%。
與老年人相比,年輕一代的肥胖相關癌癥發(fā)病率增長更高,1997~2001 年之間出生的人被診斷出肥胖相關癌癥的可能性,是 1962~1966 年之間出生的人的 25 倍。
年輕人群相對風險升高趨勢 圖源:文獻 1
與這一結果相照應,我國肥胖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成年人肥胖率雖然在快速增長,但總體水平還處于世界倒數。然而中國未成年肥胖已非常嚴重,男、女肥胖率分別達到了 15.2% 和 7.7%,已經接近美國。[4]
據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學齡前兒童的超重肥胖率可達到 15.6%;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為 31.8%;成人的超重肥胖率為 65.3%。[5]
根據研究團隊預測,如不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中國的肥胖相關癌癥的的年齡標化發(fā)病率在未來十年中將幾乎翻一番。
對話作者:這種時代病,不能只批一句「生活習慣差」
「胖癌」如此嚴峻,根源仍是肥胖的高度流行。全球患有肥胖的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的總數已經超過了 10 億。尤其是處于經濟轉型期的發(fā)展中國家,更是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肥胖流行病」。[4]
國內情況就十分典型。過去的 30 年,中國肥胖人群激增,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5]
丁香園
為何要進行這項研究?
楊金奎教授:「胖」、「癌」都不缺相關研究,但我們很需要搞清楚中國人「胖癌」的情況。
首先,我是內分泌醫(yī)生,因此特別關注代謝性疾病對癌癥的影響。雖然我國癌癥、肥胖統(tǒng)計數據已比較全面,但目前肥胖相關癌癥發(fā)病趨勢究竟如何,還沒有人去深入研究。
其次,目前關于癌癥的報道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很少關注年輕人。但現如今年輕人患癌很普遍,而年輕人群癌癥的出現,可以反映近年來生活環(huán)境、飲食因素暴露的變化。
因此,我們產生了對研究 20 歲以上成人全年齡組肥胖相關癌癥發(fā)病率的想法,并且把重點放在年輕人癌癥發(fā)病率的變化上。
丁香園
「胖」和「癌」的關系真的這么密切嗎?這份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是什么?
楊金奎教授:根據當前證據,肥胖即將超越吸煙,成為最大的、能通過干預改善的癌癥危險因素。
已有多個來自動物模型的證據表明,肥胖和增肥飲食,會加速癌癥進展、縮短癌癥潛伏期、將癌癥發(fā)展轉移到更年輕的年齡組。
我們的研究發(fā)現中國人肥胖相關癌癥發(fā)病率每年增長 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fā)病率保持穩(wěn)定,其中年輕人發(fā)病率上升得更快。我們預測,未來十年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的發(fā)病率將幾乎翻一番——這已是非常嚴峻的問題。
丁香園
您說研究結果也讓您意外,是指的什么?
楊金奎教授:我們最初認為所有肥胖相關癌癥都可能逐年攀高,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因為現階段我國癌癥、肥胖的總體防控形勢都比較嚴峻,所以一開始我們認為,這 12 種「胖癌」發(fā)病率應該都在升高,但是進一步研究卻發(fā)現并非如此。
升高的主要是 5 種癌癥: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癌、腎癌和甲狀腺癌。這個問題就困擾我們很久,但是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數據我們發(fā)現,有 5 種癌癥——胰腺、胃賁門癌、膽囊癌、多發(fā)性骨髓瘤和食管癌,它們的發(fā)病率在年輕人中保持穩(wěn)定、在老年人中下降。
后來通過查閱文獻總結分析,我們發(fā)現這恰恰印證了癌癥防治的復雜性。比如食道癌、胃癌和肝癌,就會同時受到肥胖和感染的影響,因此在國家大力推廣疫苗接種和篩查的情況下,這些癌癥在中國的發(fā)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因此,癌癥很復雜,不能忽視任何一種因素,肥胖這一重要危險因素,同樣需要著力推動預防和干預。
丁香園
肥胖和「胖癌」防治難在哪兒?我們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楊金奎教授:「胖癌」、肥胖可謂時代病,不能簡單說一句「現在年輕人生活習慣差」,解決系統(tǒng)問題需要全社會努力。
肥胖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問題。作為臨床醫(yī)生我們很清楚,目前公眾對肥胖的認知還很不夠。作為臨床研究者,我們應該重視研究肥胖是導致癌癥的機制,以更好地識別和減輕關鍵的風險因素。
未來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這包括政府相關部門、醫(yī)療機構、學校、媒體,以及醫(yī)藥領域的科研機構和企業(yè)。
政府相關部門的牽頭規(guī)劃非常關鍵,比如考慮更強有力的食品政策,以減少加工食品,促進更健康的飲食,并鼓勵青少年增加身體活動,而對于重度肥胖的人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藥物乃至手術等醫(yī)學干預。
策劃:云也|監(jiān)制:carollero
相關知識
專家最新研究:腦出血者發(fā)病2小時內強化降壓治療致殘致死風險減少25%
1400 多年前的皇帝是怎么死的?這群中國學者發(fā)現了…
《自然》子刊:再次感染新冠后住院風險將翻3倍 死亡風險將翻倍
睡眠時間少了6-8小時或可致死
這種癌起病隱匿,如何發(fā)現?重視其“小弟”膽囊結石
發(fā)現往往是中晚期,這種癌死亡人數將翻倍!柳葉刀發(fā)出呼吁
多次感染新冠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重癥高風險人群要提高警惕
重視初始治療,讓多發(fā)性骨髓瘤離“慢病時代”更進一步
25歲女人 你該這么生活
話說多了傷元氣 散步時最好少說話
網址: 中國年輕人發(fā)病風險是父輩 25 倍,是時候重視這種時代病了 | 對話作者 http://m.u1s5d6.cn/newsview15600.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