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是第23個世界睡眠日。睡眠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睡眠質量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健康。當前,許多人被失眠、睡眠不足等問題困擾,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睡夠8小時才健康嗎?長期的睡眠不足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如何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專家提醒,不良的睡眠習慣可增加慢性疾病風險,拯救睡眠特“困”人需要“身心同治”,出現睡眠障礙要及時就醫(yī)。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發(fā)布,年齡越大睡眠狀況越差
3月17日,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聯合發(fā)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民眾睡眠指數為67.77分(百分制),較2021年增加了2.98分。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0小時,整體睡眠狀況有所改善。
報告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民眾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呈下降趨勢。30歲以下人群,約6成以上民眾睡眠時長在8小時及以上,約8成以上民眾的睡眠質量自評尚好或非常好。30歲至49歲民眾的睡眠時長明顯下降,擁有高質量睡眠的民眾占比則逐漸壓縮。50歲以上民眾,半數以上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質量自評不好或非常差的民眾占比較高。60歲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質量自評最低。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民眾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呈下降趨勢
長期失眠、睡眠不足的危害
良好的睡眠質量也成為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睡眠質量與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諸多老年疾病的發(fā)病率高度相關。
失眠是最為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有三種常見類型,第一種是入睡困難,入睡超過30分鐘;第二種是中段失眠,半夜反復醒來,超過2次以上,或者醒來之后又很難入睡的;第三種是早醒,比平時提前1-2個小時醒來,再也睡不著。
其實,偶爾失眠1-2次沒有問題,但是長時間失眠就要引起重視。人體在長期失眠后生物節(jié)律紊亂,慢慢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情緒和精神異常,進而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反應力等認知功能。
北京友誼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yī)師朱梅介紹,“長期失眠會導致白天精力不足、思考困難、注意力難以集中或者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抑郁等。還會造成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增加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癥的患病風險?!?/p>
睡眠不足不規(guī)律或經常熬夜,會導致胃口變好,進而造成超重或肥胖,誘發(fā)全身多系統(tǒng)疾病。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導致超重與肥胖的發(fā)生,可能與瘦素、胃饑餓素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有關,激素的分泌異??赡軙е卤╋嫳┦?。
如何衡量自己的睡眠質量?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陳俊表示,普通人衡量自己睡眠質量是否好,可以通過四個指標來觀察:
第一是能否很快能夠入睡,比如半小時之內能不能睡著;
第二是半夜會不會醒過來,比如醒來一次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但醒來兩次以上就可以認為是睡眠中斷了;
第三個是會不會早醒,如果早醒了一兩個小時,那么會導致睡眠不足;
第四個指標是看白天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
8小時睡眠理論是對的嗎?
普通人需要8個小時的睡眠嗎?許多人認為每天睡夠8小時就是健康的睡眠,但仍有很多人睡夠8小時后身體依舊很疲勞。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2年,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小時,47.55%的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近半數民眾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
實際上睡得好與睡眠時間長短并無必然關系。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yī)師陳群表示,8小時睡眠是一個最大的誤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8小時睡眠,睡眠質量評價的標準更多在于第二天的精力和活力,而不是精準的8小時。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主任醫(yī)師陳俊認為,一般而言理想的入睡時間是晚上11點至12點之間,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長因人而異,但人的成長過程對于睡眠的需求也是逐步遞減的過程?!氨热鐙雰喝种臅r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成年人一般需要的睡眠時間是6-8個小時,平均7小時,到了老年一般睡眠在6個小時左右?!?/p>
如何改善睡眠?
按時上床、按時起床、規(guī)律作息是健康睡眠的重要保障。專家建議,睡前如出現焦慮、輾轉反側的情況,可以進行放松訓練,通過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呼吸或身體變化,經過有規(guī)律的訓練使身體放松,從而改善睡眠。
北京安定醫(yī)院臨床心理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孟繁強表示,想要擁有良好的睡眠體驗,規(guī)律作息很重要。每日堅持規(guī)律作息,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生物鐘是保障睡眠質量的關鍵。失眠患者盡量不要因為夜晚睡得不好或睡得不夠而在白天過度補覺,白天應增加光照時長,在室內盡量拉開窗簾,享受自然光,多參與戶外活動。如果入睡很快,但經常早醒,需要警惕是否出現了情緒問題,建議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當代社會很多年輕人習慣熬夜,睡眠剝奪現象普遍。建議改變睡前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睡前不喝咖啡、濃茶,在睡前最好保持輕松的心情,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思考煩心事,也不要做過于劇烈活動,睡前泡澡、泡腳,聽一些助眠的音樂,或者看一本書,都能幫助更快地進入睡眠。此外,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也很重要,比如調暗室內的光線等。
失眠之后不用太緊張,也不要急著去吃安眠藥。首先應該做的是去了解什么是失眠,什么是高質量的睡眠,建立健康的睡眠觀念和生活習慣。然后去分析失眠的誘因,如果有誘因叫繼發(fā)性的失眠,那就應該先去解決導致失眠的根本因素。這些措施做了之后還是無效,那就要及時就醫(yī),尋求專業(yè)幫助。
睡眠和精神、情緒問題密切相關,因此睡眠問題的治療往往需要“身心同治”。大部分焦慮、抑郁患者都有睡眠障礙,單純使用睡眠藥物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需要配合抗抑郁、抗焦慮治療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睡眠醫(yī)學科主任韓芳表示,偶發(fā)性的睡眠問題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改善。但如出現睡眠問題影響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引發(fā)高血壓等并發(fā)癥的情況,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明確原因,在專業(yè)指導下對癥治療。
參考資料:
1.新京報《最新睡眠研究報告:男性睡眠質量略高,黑龍江人睡得最好》
2.新華社《世界睡眠日:拯救睡眠特“困”人》
3.新華網《世界睡眠日:睡不著、睡不醒都要警惕》
4.光明日報《好好睡一覺,你需要關注這些》
5.第一財經《<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去年我國居民睡眠時長8小時以上占比近一半》
6.央視財經《世界睡眠日:失眠3天就會焦慮?還會導致精神疾病?!睡不好的你,必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