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國人幸福的真諦,藏在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典籍里

中國人幸福的真諦,藏在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典籍里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4月14日 07:50

《洪范》里的五福

談?wù)撝袊鴮τ谛腋5目捶?,先要從語詞入手?!靶腋!币辉~,雖非中國古代就有,但表達這個意思的概念自然是有的。這就是“五?!?,《尚書·洪范》中可以見到。

《洪范》,意指大法,據(jù)說是當殷、周王朝交替之際,某位賢人向為王者陳述的種種規(guī)鑒。其中談到的“五?!?,恐怕是了解傳統(tǒng)中國人的幸福觀的重要線索。

《洪范》的寫成,其實已在殷、周之交過后,不過最晚也在漢朝建立以前、公元前3世紀左右。其中寫道:“享用五福,威用六極?!?/p>

“五?!币夂龘P,“六極”意含貶低,恰相對照。

五福中的第一項是“壽”,即永生。第二項“富”,指蓄財,第三項“康寧”,是說健康,第四項“好德”,第五項“考終命”,指善終,俗話說的無疾而終。

相反,“六極”中的第一項“兇短折”,是指不幸短命。第二項“疾”,是生病,第三項“憂”,是有煩惱,第四項“貧”為貧乏,第五項 “惡”,指面呈兇相,不是說心地很壞,而是說貌相不好。最后的“弱”,指意志薄弱。

在中國,春節(jié)時要將對聯(lián)貼到客廳和門口,即所謂春聯(lián),這是很久以來的傳統(tǒng),最早的春聯(lián)可以追溯到大約10世紀前后,而它的興盛則在明代以后。這里舉出若干迄今仍在流行的春聯(lián):

人臻五福 花滿三春

花開富貴 竹報平安

財源茂盛 人壽年豐

德門膺厚福 仁里樂長春

天上四季春為首

人間五福壽宜先

花開富貴家家樂

燈照吉祥歲歲歡

福祿壽三星拱照

天地人一體同春

人壽年豐多盛世

國強民富好春光

何處尋春鳥語花香魚躍

幾時問福家祥人壽年豐

第一條春聯(lián)“人臻五福,花滿三春”,是講自然與人類的和諧。七言對聯(lián)“天上四季春為首,人間五福壽宜先”,如前所述,五福中的第一項是壽即長命,這副對聯(lián)寫的就是這個意思。剩下流傳至今的春聯(lián),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花開富貴家家樂,燈照吉祥歲歲歡”,可以說都沒超出五福的范圍。

所以說“五?!钡挠^念、“五福”這個詞代表的幸福觀,在迄今長達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可以說確實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國人的意識里面。中國人的所謂幸福,首先是現(xiàn)實的、生存的幸福。在承認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再來談活著有哪些幸福。

進一步分析“五?!钡挠^念,可以發(fā)現(xiàn)五福中的“壽”和“考終命”,是與“六極”中的“兇短折”對應(yīng)的,“富”與“貧”、“康寧”與“疾”又相對應(yīng),這三組對應(yīng)關(guān)系比較清楚。不過“六極”里的“憂”、“惡”、“弱”,在 “五福”中就找不到對應(yīng)的概念,而“五?!敝械摹昂玫隆边@一條,也是 “六極”沒有的。

“五?!敝形ㄒ簧婕皞惱淼木褪沁@個“德”。實際上,正是由于引入了“德”,在以孔子為中心的儒家思想中,“五福”才變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概念。如果少了“德”而只有其他四項,儒家“?!钡母拍睿瑹o論怎樣都不可能成立。

孔子在普通人希望謀求的長壽、財富、健康基礎(chǔ)上,又補充進一項好德,就使“五?!币沧兂闪艘粋€倫理體系。在五經(jīng)、《論語》等經(jīng)典當中,講到幸福,都以德為前提。

試舉幾例,先看《詩經(jīng)·小雅·鴛鴦》: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這是一首諷刺周幽王為所欲為的詩,它說從前英明的君主決不會放縱自己。“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畢”指用帶柄的網(wǎng)、“羅”指用小網(wǎng)捕獲鴛鴦。漢代舊注說,不能隨意捕捉動物。幼鳥不能捉,鳥卻是不捉不行的,不過要有節(jié)制?!斑@么一來,君子便可得長壽而享福祿”。

“福祿”是韻尾相同的疊韻詞,也是幸福的意思。這是說由于有德,而使幸福降臨。

再看《大雅·既醉》: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是說酒足而醉,由此推衍,“既飽以德”,即是多多積德。因為積德多多,“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景?!?,是很大的幸福。據(jù)漢代鄭玄注說,這里講的也是“五?!敝隆?/p>

五福角度看《論語》

從五福的角度來看《論語》,也非常有趣: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決不否定世俗間的富與貴,這從“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的話中即可窺見?!皥?zhí)鞭”指駕駛馬車的車夫,如能致富,心甘情愿去當車夫?!叭绮豢汕?,從吾所好”。

他更有名的一句話,“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說,以不正當手段攫取的財富及地位,對于我,就像天邊的浮云一樣遙遠。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保ā短┎罚┯绣X也罷,有地位也罷,它們本身并無好壞之別,要看的,是獲得它們的前提。前提是什么?就是德。獲得富與貴的方法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決定了富與貴的價值。

這種由個人得到的福祉,同時也與家族聯(lián)系在一起。《易經(jīng)》里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的名言,反之,“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個人的惡行,會給一代代家族積下各種災(zāi)難的隱患。

這是不以個人為單位、而以個人所屬家族為單位的一種思考方式,個人之德的積蓄,會變成家族之德,帶來家族的繁榮。在子孫這一方面,則因為對帶來家族繁榮的祖先懷有敬意,從而引出“孝”的觀念,孝受到極大的重視。祖先為子孫創(chuàng)造出基于德的福祉,子孫對這樣的祖先表現(xiàn)出基于孝之德的尊敬。這大概就是傳統(tǒng)儒家的“五?!庇^念。

《莊子》的幸福觀

所謂神仙思想,也是從“五?!敝械摹皦邸薄⒁嗉磯勖跁r間上的無限延長這一點上衍生出來的。由活著的時間的無限延長,獲得永久的生命。與這種長壽想法相對立的,是《莊子》的思想。《莊子》屬于道家,神仙思想與道家哲學也有很深的淵源,可是《莊子》常常敢于說出不同的話來。

《莊子》的幸福觀,一言以蔽之,是以從世俗幸福上升為一種體系的儒家思想的對立面的形式存在的。例如在《天地篇》里出現(xiàn)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儒家的圣人堯,還有一個封人,是駐守邊境的下級士兵。這個故事的諷刺性在于,圣人堯與無名封人的價值觀的全然顛倒。

先是封人對堯說:“請祝圣人?!薄笆故ト藟邸?“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都為堯所拒絕。堯的理由是,“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皦蹌t多辱”,也曾為《徒然草》(日本14世紀隨筆集,兼好法師善)所用?!笆侨撸撬责B(yǎng)德也”,堯說。這里的“德”,與儒家的意思很不同,“無懼,無事,無辱”,才是《莊子》說的“德”。堯在這里否定了世俗所謂壽、富、多男子的幸福觀,可是封人卻認為:單純的否定,沒什么了不起。真正偉大的處世之道,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順其自然。一句話,就是無為。以無為來超越人世間的小智慧,聽其自然,就能得到充實的人生。

《至樂篇》里有“至樂無樂”之語?!爸翗贰笔亲罡叩目鞓罚彩浅搅耸浪椎目鞓??!爸磷u”為最高榮譽,也可以說是超越世俗榮譽的 “無譽”境界。

在生命的問題上,《莊子》與儒家的看法不同,人有肉體之身,在肉身形成以前是氣。本來,氣也是從無產(chǎn)生的,它是無形的,從無形中產(chǎn)生出人的生命。而死,便是回到原點,從有形、有生命的狀態(tài),回到原來的無形無氣。

這也就是說,所謂生命,就是自然的流變,是如四季循環(huán)那樣的自然流變,死也不足以令人悲傷,不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變化?!吧羌俳琛?,生是借來的?!吧菈m垢”,生也如塵和垢。從生到死的轉(zhuǎn)變,也不過是像四季那樣的自然遷移。

在中國,無論時代、歷史如何變化,基本沒有對幸福觀造成什么影響。三千年不曾改變,恐怕是中國文明的一大特色。但是如前所述,其中也有莊子式的站在對立方面的思考。只是這種思考究竟限于知識階層,多數(shù)平民仍然是以“五福”為自己幸福的象征的。

從時間的觀念上來講,在儒家傳統(tǒng)的世界觀里,是比較崇尚古代的。古代有堯、舜那樣杰出的帝王,理想的世界就在古代。

隨著時代的下移,越來越不行。因為不行,所以必須要回到往日有過杰出帝王的時代。這是儒家的基本看法(在法家等其他諸子中,也有人類越來越進步的思想),不過,它倒不至于導致世界終結(jié)論的產(chǎn)生。越來越壞、最終世界毀滅的想法,在儒家思想里并不存在。

當然到后來,出現(xiàn)了印度佛教的影響,攙進了業(yè)的觀念。在遙遠的未來,現(xiàn)世將為大火所滅,然后再生,這就是業(yè)。

業(yè)的觀念進入到道教中,道教也說,世界最后將為業(yè)火燒毀,從中誕生新的世界。佛教和道教雖然爭吵不休,卻相互影響,成為中國的兩個宗教。

來源:《異域之眼》

今日薦讀

《異域之眼

——興膳宏中國古典論集》

興膳宏 著

戴燕 選譯

宋文濤 編輯

復旦大學出版社

本書收錄日本中國學家興膳宏教授的十八篇論文,涉及從潘岳、郭璞、庾信到盧照鄰、皎然,以至歐陽修等著名的中古時代的文人學者,也涉及《真誥》《文選》《詩品》《金樓子》《翰林學士集》《隋書·經(jīng)籍志、《文鏡秘府論》等重要的中古時代典籍,還有一部分是關(guān)于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論述。這些論文,特別是其中有關(guān)文學與宗教的論文,一方面可以說代表了最近幾十年來日本中國學界在中國中古文學史和文化思想史研究上的一點進展、一種方向,另一方面也恰好彌補了國內(nèi)學術(shù)界在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某些不足。

原標題:《夜讀 | 中國人幸福的真諦,藏在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典籍里》

閱讀原文

相關(guān)知識

【文化“兩創(chuàng)”幸福路】品茶學經(jīng)典,互動悟雅韻
年夜飯 傳統(tǒng)習俗 中國人的年文化
中國有五大門派的傳統(tǒng)醫(yī)學
祝福新人喜結(jié)良緣,浪漫婚宴揭示愛的真諦!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飲食文化
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飲食文化特征
簡約浪漫婚禮走紅:真愛不需奢華,平淡是真幸福!
幸福拼的是心態(tài)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筷子
“期頤之年”代表多少歲?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長壽寓意!

網(wǎng)址: 中國人幸福的真諦,藏在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典籍里 http://m.u1s5d6.cn/newsview113391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