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云:正氣常存,邪不可干。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fā)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比較起來說,對于療疾健身醫(yī)學是科學的辦法,但卻是消極的;而體育鍛煉是積極的,卻是不科學的;只有氣功對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積極、最科學的。
01氣功的分類
氣功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在古書記載中很少有"氣功"二字,直到本世紀50年代,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寫到:“氣”這個字,在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
展開剩余80%
中醫(yī)氣功是中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人體內部的經(jīng)絡系統(tǒng)是"氣"的通道。而"氣"的流暢與否,可以通過心理、生理、形態(tài)反應進行自身調節(jié)。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有效地影響人體生理功能這是一個早就被證明了的事實。心理生理學、病理免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人類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改變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02氣功的定義
如果從中醫(yī)學角度定義氣功:氣功是通過調神的自我鍛煉,使自身氣機變得協(xié)調的鍛煉方法。
從現(xiàn)代行為醫(yī)學的角度看,氣功鍛煉是對一種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為進行學習訓練,最終以條件反射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療法。
如果從氣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學過程看的話,可將氣功定義為:主要是通過使用自我暗示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識進入到自我催眠狀態(tài),通過心理、生理、形態(tài)自調機制調整心身平衡,達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鍛煉方法。
03氣功的必備條件
氣功的必備條件有三個:完整的吐納、完整的導引、思想的控制。
一套完整的氣功,首先必需要有完整的吐納。完整的吐納包括逆呼吸和正呼吸,這兩種呼吸是最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的,卻也是最難做得好的,佛道兩家武火吐納和文火吐納法流傳最為久遠。
完整的導引包含正、逆呼吸,以及正和奇的導引技巧。正式導引如同“大”字,既開放又凝聚,促進乾坤初開、陰陽合道,達到定和聚的效果。奇式導引主要讓體內之氣活躍循環(huán),但缺乏凝聚。在奇式導引中,身體放松開放,通過肢體擺動產(chǎn)生氣感,但這種氣感并非真正的氣。例如,拍打身體會產(chǎn)生氣感,因為血液聚集。規(guī)律的動作或抖動能讓氣流向末端,血氣相應產(chǎn)生氣感。奇式導引強調氣感,但需要消耗體內的先天之氣。
最后真正完整的氣功不僅需要身體上的修煉,更需要心靈的配合達到一種無我的空性境界。
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靜功先入靜,通過寧靜心神,培育真氣來調整臟腑氣機,真氣充足方能產(chǎn)生“血”,使整體功能活動協(xié)調平衡,來達到健身治病的功效。
千年秘法吐納通過呼吸導引,腰胯部位輔助運氣,配合意念導引,可快速得氣,進而提高精氣神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 并且這個過程是非常耗費氣力的,也就是初學者做50~100下,就會全身脫力,大汗淋漓,堪比西式鍛煉30分鐘。而靜坐則是養(yǎng)氣,通過十幾或幾十分鐘的靜坐讓自己迅速恢復體力,擺脫一身的疲憊感。
動功通過身體的運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促進十二經(jīng)脈通暢,讓血周流全身到腑臟,通利血脈,舒筋壯骨。當然習練動功到一定程度,也不是只有動作,動中也有靜(動作中有意念),能做到意動身動氣到,使形體更健壯。
這也是《黃帝內經(jīng)》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內含。
易筋經(jīng)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歷史,具有簡單易學之特點,且對增強體質、調節(jié)體內各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有顯著功效,故為一項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傳統(tǒng)好功法。本功要求不可用力,動作宜柔、宜緩、呼吸要靜勻細長。垂吊也是氣功養(yǎng)生的一種比較快速強效的功法,重在吊氣而非吊重。通過丹田氣感由外腎牽動內腎,強身健體、強精固腎、行氣活血的功效。
雖然將氣功功法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不同類別,但兩類功法也有很多共性。如在練功手段上,均要求調息、調身、調心;在練功姿勢上,均要求放松、自然,而且兩類功法中的動靜都是相對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氣功功法不同,其特點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靜自然、意氣相隨、練養(yǎng)結合、動靜結合、循序漸進、因人因病而異、持之以恒、生活有節(jié)。
▼
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都是一份知識的傳遞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