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8日 07:57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中醫(yī)學界認為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容易造成便秘,老是產生胃脹的感覺;脾胃虛弱,老年人常引起關節(jié)痹痛??梢姡⑽钙仍诿冀?,調理是養(yǎng)生最有效的方法。

目錄脾胃不好怎么調理脾胃濕熱如何調理小兒厭食如何調理脾胃脾胃虛弱怎么辦哪些食物可以補脾胃

1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要維護好脾胃的運化功能,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防寒保暖

  有慢性胃腸病的人,常會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氣突然轉冷時發(fā)作,原因就在于與寒冷刺激有關。人的胃部有一部分緊靠腹壁,寒冷空氣容易直接侵犯到胃部,從而反射性地引起胃及血管收縮,胃運動功能發(fā)生紊亂,產生痙攣性腹痛、胃飽脹感、納差、惡心、嘔吐等。因此,在寒冷的季節(jié)以及秋末、初春等氣候變化較大的時節(jié),要 注意防寒保暖。有經驗的胃病患者,常在胃前面佩戴一個小兜肚。兜肚雖小,卻能有效地防止胃部的受涼,有胃病的人不妨試一試。

  (2)心情舒暢

  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大腦皮質功能發(fā)生紊亂,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jié)主神經系統(tǒng),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攻擊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強。還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的通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防御因素(胃黏膜的抵抗力和局部血流)減弱,從而導致胃壁“自身消化”,引起胃病發(fā)作。因此,有胃病的人要注意情志的調節(jié),要注意精神的放松,尤其要防止長時間的抑郁憂慮,:以防“氣”傷了胃。

  (3)飲食有節(jié)

  胃是食物儲存和進行初步消化的場所,胃病對飲食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防止吃傷了胃。喜食燙食、進食快、三餐不定時和喜食熏腌飲食等,都可引起胃黏膜的損傷, 而成為消化性潰瘍的誘因。

  飲食應以清淡而富于營養(yǎng)為原則,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選擇對胃無刺激的高蛋白、高維生素、能制或中和胃酸、有利于潰瘍愈合的食物,如牛奶、豆類、瘦肉、淡水魚、新鮮蔬菜等;忌食生冷瓜果、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壅滯阻氣之品,如蔥、、辣椒、韮菜、煙、酒、土豆、(天下養(yǎng)生網(wǎng))紅薯、南瓜等;切忌 暴飲暴食,饑飽不一;烹調食物的方法應以蒸、煮、燉、燴、燒為主,使食物軟、爛而易消化。

2脾胃濕熱如何調理

  脾胃濕熱如何調理?脾胃出現(xiàn)濕熱的癥狀主要是由于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脾胃濕熱的主要癥狀為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等癥狀,因此對于脾胃濕熱的治療應該是重在調理。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一、脾胃生理特點在于升與降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點主要集中于升與降。脾主運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而主降濁。脾升則健,胃降則和。脾不健運,則清氣不升;胃不和降,則濁氣不降,反升為逆。脾為陰臟,胃為陽腑,互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著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關乎整個人體的陰陽、氣血、水火之升降,所以為人體升降之樞紐。脾胃之升降,又互為因果,胃失和降,則脾氣不升;脾升失常,則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說:“中脘之氣旺,則水谷之清氣上升而灌輸百脈,水谷之濁氣下達于大小腸從便溺而消”。脾清陽上升,胃濁陰下降,則氣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運不升則生化無端,不降則傳化無由,壅滯成疾。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二、脾胃病證突出表現(xiàn)為濕與滯脾胃病證雖多,然濕留氣滯是病機中,共同之處。脾胃為倉廩之官,水谷之海,無物不受,邪氣易襲而盤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氣機壅塞,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阻、食積、痰結、氣滯、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雜,氣道閉塞,郁于中焦,此乃屬實滯。若脾胃虧虛,運化失司,升降失調,清濁相干,濕、滯又可從中而生,所謂因虛致實,虛中挾滯。正如《素問·調經論》所云:“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濕、滯為病機之要,故在治療脾胃病時,或溫,或清,或補,或瀉,總以行其滯,利其濕,復其升降為其總旨。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三、脾胃病重在調理,兼以宣通肺氣脾胃病變多濕多滯,其中脾病多濕,易被濕困;胃病多熱,易為熱壅,總為氣機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變不宜大補大泄,而貴在調理,探本求源,明氣機失調之因,審因論治,復脾胃升降之常,使?jié)駵?,升降和,諸癥可除。

  在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xié)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云:“脾主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狈沃餍l(fā)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jié)褡璧眠\,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濕熱:脾胃濕熱見癥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干不欲飲,饑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對此癥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利濕不助熱的原則,應用三仁湯加減,常加冬瓜皮、茵陳,使?jié)耢顭崆?,脾胃安和。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若出現(xiàn)黃疸之癥,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3小兒厭食如何調理脾胃

  厭食以長期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為特點,是小兒常見的脾胃病,由喂養(yǎng)不當,飲食失節(jié)而致脾胃運化不健所引起。本病以1~6歲為多見,城市兒童發(fā)病率較高。長期厭食者,可導致氣血化生不足,抗病力減弱,易患他病,甚至發(fā)展為疳證。

  治療該病應先辨明證候。若僅見食欲不振,其他癥狀不明顯者,多為脾胃不和證;若伴精神不振,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者,為脾胃氣虛證;若伴口干,舌紅苔少,食少飲多,大便偏干者,為脾胃陰虛證。在治療上以調理脾胃為總則,脾胃不和者運脾和胃,脾胃氣虛者健脾益氣,脾胃陰虛者滋脾養(yǎng)胃陰。

  脾胃不和

  癥見食欲不振,甚則厭惡進食,食少而不香,多食或強迫進食可見脘腹飽脹,形體略瘦,面色欠華,精神良好,舌苔薄白或薄白膩,脈象細滑。此為胃失和降,脾失健運所致。為厭食病中常見證候。治法:運脾和胃。方用調脾散:蒼術6克,陳皮5克,炒神曲10克,炒雞內金9克,佩蘭6克。若腹脹明顯者,可加木香6 克,炒萊菔子6克以消積理氣。若舌苔黃膩者,可加藿香6克,薏苡仁15克以化濕醒胃。本證也可用以下驗方:蒼術10克,山楂10克,陳皮6克,雞內金6 克。

  脾胃氣虛

  癥見食欲不振,少食懶言,精神不振,面色萎黃,大便溏薄,夾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舌淡、苔薄,脈細弱。此為脾胃虛弱,運化無力,中氣不足所致。治法:健脾益氣。方用參苓白術散:人參6克,白術6克,茯苓6克,薏苡仁15克,桔梗4克,山藥9克,扁豆12克,蓮子肉9克,砂仁5克,甘草3克,大棗 2枚。若舌苔薄膩者,可加蒼術7克以運脾燥濕。若腹脹者,可去甘草,加木香6克,香附6克以理氣寬中。若易汗出者,可加黃芪12克,防風3克,牡蠣15克以顧護衛(wèi)表。若口吐清涎,大便溏薄者,可加煨姜5克,肉豆蔻6克以溫運脾陽。

  脾胃陰虛

  癥見不欲飲食,口舌干燥,食少飲多,面色少華,皮膚不潤,小便黃赤,大便偏干,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象細數(shù)。此為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致脾胃陰液受損所致。治法:滋脾養(yǎng)胃。方用養(yǎng)胃增液湯:石斛6克,烏梅5克,沙參7克,玉竹9克,白芍7克,甘草3克。若脾氣虛者,可加山藥9克,扁豆12克以補氣健運。若手足心熱,口干舌紅者,可加胡黃連6克,丹皮5克,蓮子心2克以清熱養(yǎng)陰,寧心安神。若口渴引飲者,可加蘆根15克,天花粉9克以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者,可加火麻仁9克、瓜蔞仁6克以潤腸通便。

4脾胃虛弱怎么辦

  脾胃虛弱是中醫(yī)的概念,通俗地說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納、腐熟、轉輸、運化等功能失調,影響水谷的消化吸收。

  脾胃虛弱患者,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調養(yǎng):

  適當服用藥物

  中醫(yī)脾胃虛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氣虛、脾陽虛、胃陰虛。脾胃氣虛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可服用參苓白術散和香砂養(yǎng)胃丸。脾陽虛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主要表現(xiàn)在虛火上炎,口干、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可服用參梅養(yǎng)胃顆粒。

  注意飲食調養(yǎng)

  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保胃”的前提。飲食應有規(guī)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常見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棗,脾胃虛弱者可以經常食用。脾胃虛弱的患者還可以選用簡便實用的藥膳——

  胡蘿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蘿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蘿卜,煮熟爛后食之,有健脾溫胃的功效。

  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氣之功效。

  芡實茯苓粥:芡實15克,茯苓10克,大米適量。前兩味入鍋,加水適量,煮成軟爛,再加入大米適量,繼續(xù)煮爛成粥,分頓服。芡實茯苓粥有健脾除濕、澀腸止瀉之功效。

  堅持適當?shù)捏w育鍛煉

  適當?shù)捏w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tǒng)的老化。

  每天順時針按摩腳趾肚40~80次,重點是第二個腳趾,對緩解胃痛、養(yǎng)胃都很好。

  每天上床后,雙手搓熱,將熱掌心(勞宮穴)貼在胃和肚臍上,待熱度稍減,再順時針按摩30~40次。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仰臥床上(天氣冷時可在被窩內進行),雙手掌重疊,置于肚臍部位,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覺熱為止。結束后,再用手指點按足三里穴(膝關節(jié)外側膝眼下3寸兩骨間)。

  此外,積極向上、輕松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神志清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tài)或促使疾病痊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當人的精神愉快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指揮作用加強,人體內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調整,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

5哪些食物可以補脾胃

  哪些食物可以補脾胃?現(xiàn)在很多的年輕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腸胃的不適,那么我們在飲食上應該如何食補呢?我們請營養(yǎng)學家為我們講解。

  "甘入脾",指的是甘甜的食物具有補養(yǎng)脾胃的作用。祖國醫(y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氣血就充足。吃甜味食物,能補氣養(yǎng)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養(yǎng)解毒。

  中醫(yī)所說的甘味食物中,首推山藥和大棗。山藥味甘,性質平和無毒,能健脾益氣、強壯肌肉,適用于身體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瀉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梢杂么竺字蟪芍啵尤氚滋呛驼羰鞊v爛的山藥泥攪勻,做山藥粥食用;大棗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yǎng)血安神,民間有"每天吃棗,郎中少找"之說。對于容易發(fā)生貧血的女性和中老年人來說,大棗尤其有良好的滋補作用。此外,大米、小米、桂圓、紅糖、蜂蜜也都有健脾作用,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lián)?。甘甜的食物中也有一些偏涼的,比如梨、西瓜等水果或冰激凌等甜品,吃多了容易傷及脾胃,出現(xiàn)大便不成形等脾胃虛弱表現(xiàn)。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病患者也不要吃過甜的食物,因為太過甘甜,容易造成脾胃過旺。而五行學說中,脾屬土,土克水(腎屬水)傷木(肝屬木),會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利。

  哪些食物可以補脾胃,專家表示說我們可以在一些疾病上根據(jù)蔬菜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食療,以保證我們的身體可以健康快速的恢復。

相關知識

脾胃虛弱怎么調理 中醫(yī)教你調脾胃
冬季寶寶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夏天怎么調理脾胃
脾胃不好怎么辦 中醫(yī)教你飲食調理
脾胃虛弱該怎么調理
脾胃不好該怎么辦??按摩5穴位可以調理脾胃
脾胃濕氣重怎么調理
脾胃虛寒怎么辦 如何調理
腸胃不好怎么調理 5招助你調理好腸胃
脾胃弱消化不良消瘦怎么辦?如何調理

網(wǎng)址: 脾胃不好怎么調理 http://m.u1s5d6.cn/newsview87011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