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全面解讀念珠菌?。翰∫颉鞑?、病理、診斷與防治

全面解讀念珠菌?。翰∫?、傳播、病理、診斷與防治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4:38

引言:

念珠菌病,又稱單胞菌病,是一種歸類于機會性真菌感染的疾病,因為它主要發(fā)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尤其是新生兒、HIV/AIDS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以及正在進行癌癥治療的患者。念珠菌病通常不會在健康人群中引發(fā)疾病。它是由于類似酵母的念珠菌屬物種——白色念珠菌在腸道內(nèi)過度增殖所致。這種類似酵母的真菌會變異為菌絲型態(tài),大量繁殖并侵犯胃腸道及其黏膜,從而導致念珠菌病的發(fā)生。

圖1、念珠菌?。▉碓矗篽ttps://microbenotes.com/candidiasis/)

念珠菌病的病原體:

● 念珠菌病的病原體是名為念珠菌的酵母樣真菌,最常見的病原種為白色念珠菌。

● 白色念珠菌是人體內(nèi)的正常定植菌,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陰道和口腔等多個部位。

● 它們屬于雙態(tài)性真菌,既可呈酵母形態(tài),也可轉(zhuǎn)化為菌絲形態(tài)。作為嚴格好氧菌,白色念珠菌利用氧氣進行新陳代謝和生長,因此高度適應于人體黏膜環(huán)境。

● 在正常情況下,其生長受到體內(nèi)其他正常微生物群落的抑制;然而,當這些微生物平衡被打破時,白色念珠菌會迅速增殖,引發(fā)念珠菌病。

● 此外,白色念珠菌還常見于醫(yī)院環(huán)境中,導致住院患者發(fā)生院內(nèi)血流感染。

念珠菌病的傳播途徑:

除了作為正常菌群存在外,白色念珠菌也是一種可傳播的真菌病原體。其傳播方式包括:

● 母嬰傳播:通過分娩過程中由母親傳給新生兒,成為新生兒的正常微生態(tài)組成部分。若出現(xiàn)過度增殖,可能導致癥狀性疾病即念珠菌病。

● 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的嬰幼兒向母親傳播:嬰幼兒口腔中的念珠菌附著于哺乳期母親的乳房乳頭處,經(jīng)此途徑傳遞。

● 性傳播:盡管罕見,但白色念珠菌可通過性接觸傳播,已被美國疾控中心(CDC)列為性傳播疾病之一。

● 醫(yī)院內(nèi)傳播:免疫力受損患者可能從醫(yī)護人員或醫(yī)療設備(如導管、呼吸機等)獲得白色念珠菌的酵母形態(tài)。此類感染占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血流感染的10%。

念珠菌病發(fā)病機制與病理特征:

白色念珠菌在宿主體內(nèi)的定植基于其產(chǎn)生的多種毒力因子,使其能夠粘附于宿主各器官系統(tǒng)。

這些毒力因子包括:

● 雙態(tài)性:白色念珠菌兼具菌絲和/或酵母兩種形態(tài)。

● 黏附素與侵襲素:如Als-3蛋白,使念珠菌能夠附著并入侵宿主表面。

● 生物膜形成:在粘附過程中形成生物膜,有助于其在宿主體內(nèi)存活并繁衍。

● 分泌酶類:如蛋白酶、磷脂酶和脂肪酶,使得念珠菌能夠穿透宿主細胞。

基于上述毒力因素及病原真菌的定植部位,念珠菌感染(念珠菌病)可分為以下幾類:

● 黏膜念珠菌?。河绊懰拗黟つ?,如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陰道炎、胃腸道念珠菌病、呼吸道念珠菌病等。

● 皮膚念珠菌?。河绊懫つw、毛孔和指甲,如念珠菌性毛囊炎、花斑癬、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先天性皮膚念珠菌病、尿布區(qū)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溝炎等。

● 系統(tǒng)性念珠菌?。河绊懮顚优K器和血液循環(huán),如念珠菌血癥(一種可導致膿毒癥的真菌血癥)、侵襲性念珠菌病、慢性系統(tǒng)性念珠菌病(肝脾念珠菌?。?/p>

● 抗生素相關念珠菌?。阂卜Q為醫(yī)源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的疾病周期:

● 在宿主上皮層定植的真菌從上皮層及其細胞獲取營養(yǎng),為自身的生長提供了適宜條件。

● 它們通過降解表面蛋白導致表淺感染,若未能及時治療,感染將持續(xù)深入至組織內(nèi)部。

● 一旦侵入組織,真菌可能影響血管系統(tǒng),通過擴散逃避免疫干預。

● 隨后,疾病進一步擴散至各個器官的內(nèi)皮組織,導致彌散性病變。

念珠菌病的臨床表現(xiàn):

念珠菌病主要影響皮膚層和黏膜層,為病原體提供適合生長的條件,涉及口腔、皮膚、陰道和腸道等多個部位。常見的念珠菌病類型包括:

● 皮膚黏膜念珠菌病

   ? 主要見于免疫功能受損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孕婦、糖尿病患者、嬰幼兒和兒童、服用避孕藥的女性以及創(chuàng)傷患者(燒傷、皮膚浸漬)。

   ? 其中,口腔念珠菌病(又名鵝口瘡或口咽念珠菌?。┦亲畛R姷钠つw黏膜念珠菌病,影響口腔腔室。新生兒易患口腔念珠菌病,通常通過分娩時感染母親攜帶的白色念珠菌。

   ? 胎兒通過產(chǎn)道時,念珠菌定植于新生兒上呼吸道。新生兒出生時并無自身微生物群落,有利于白色念珠菌不受競爭或抑制地生長。

   ? 口腔念珠菌病在舌、唇、牙齦或硬腭上形成片狀至融合、呈白色假膜狀的病變,由上皮細胞、酵母菌和假菌絲組成。

   ? 其他易發(fā)因素包括使用皮質(zhì)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高血糖水平以及細胞免疫缺陷。

   ? 另一常見皮膚黏膜念珠菌病為念珠菌性陰道炎,表現(xiàn)為陰道黏膜受念珠菌侵犯,伴有刺激、瘙癢和陰道分泌物增多。

   ? 易感人群包括孕婦、糖尿病患者以及使用抗菌藥物者,這些因素改變陰道正常微生態(tài)、局部酸度和分泌物。

   ? 其他皮膚黏膜念珠菌病還包括因創(chuàng)傷(如燒傷、手術傷口)引起的皮膚感染。

   ? 間擦部位感染發(fā)生在身體濕潤、溫暖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臀縫或乳房下皺褶,常見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形成紅色、濕潤的水皰。

   ? 甲溝炎是由念珠菌侵犯指甲和甲板引起的,導致甲緣疼痛性紅腫,外觀似化膿性甲溝炎,可破壞指甲。

● 系統(tǒng)性念珠菌?。ㄓ址Q念珠菌血癥)

   ? 高風險人群包括使用植入裝置(如導管)的患者、手術患者、靜脈注射藥物使用者、吸毒者、吸痰患者、皮膚磨損(如傷口)者以及胃腸道疾病患者。

   ? 免疫功能受損特別是吞噬細胞防御功能下降的患者,在腎臟、皮膚(大結(jié)節(jié)性病變)、眼睛、心臟和腦膜形成隱匿性病灶。

   ? 念珠菌血癥常與長期使用皮質(zhì)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有關,尤其在患有白血病、淋巴瘤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個體中。

   ? 念珠菌心內(nèi)膜炎指心臟瓣膜上有酵母菌和假菌絲沉積和生長。

   ? 系統(tǒng)性腎感染也可能與留置導尿管、糖尿病、妊娠和使用抗菌抗生素相關的尿路感染相關聯(lián)。

● 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

   ? 這是一種罕見的念珠菌感染,通常始于兒童早期,與細胞免疫缺陷和內(nèi)分泌疾病相關,導致慢性、毀容性的表淺感染,影響任何皮膚或黏膜區(qū)域。

   ? 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影響有效的Th17免疫應答。

念珠菌病的實驗室診斷:

● 樣本與樣本制備

采集口腔拭子和病變刮屑、陰道拭子、血液、腦脊液、組織活檢標本、尿液、滲出液、靜脈導管材料。腦脊液需經(jīng)離心處理。

● 顯微鏡檢查

利用組織活檢標本、離心后的腦脊液、口腔及舌部拭子和刮屑,通過革蘭染色法識別假菌絲和芽生細胞。皮膚或指甲刮屑可用氫氧化鉀濕涂片法和鈣黃綠素白熒光染料觀察假菌絲和芽管形成情況。

● 培養(yǎng)檢查

將標本置于普通真菌培養(yǎng)基和/或細菌培養(yǎng)基上,在室溫或37℃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觀察菌落是否產(chǎn)生假菌絲或厚壁孢子。培養(yǎng)后進行10%氫氧化鉀濕涂片檢查,以識別白色念珠菌形成的假菌絲和芽管。念珠菌血癥主要通過血液培養(yǎng)來診斷。

念珠菌病的治療:

● 念珠菌病采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如克霉唑、制霉菌素、氟康唑、伏立康唑、兩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類藥物。氟康唑和棘白菌素(如卡泊芬凈)需靜脈給藥??ú捶覂粲糜谥委熋庖吖δ艿拖禄颊叩哪钪榫?。

● 局限性感染如口腔和咽喉念珠菌病,可采用局部藥物和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 念珠菌皮膚感染使用局部抗真菌藥如制霉菌素和咪康唑治療。

● 龍膽紫可用于治療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鵝口瘡,而母乳喂養(yǎng)母親乳腺念珠菌感染則使用局部咪康唑治療。

● 食管念珠菌感染可口服或靜脈使用兩性霉素B治療。

● 陰道念珠菌病采用局部抗真菌制劑(主要是氟康唑、咪唑類或三唑類藥物),有些情況下使用陰道栓劑或藥物灌洗。孕期也可進行此類治療。

● 念珠菌血癥可口服或靜脈使用氟康唑、棘白菌素類藥物(如卡泊芬凈)以及兩性霉素B進行治療。

預防和控制:

● 維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減少白色念珠菌過度增殖。

● 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刷牙。

● 合理營養(yǎng)。

● 謹慎使用抗生素。

總結(jié):

念珠菌病是一種機會性真菌感染,主要影響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原體為白色念珠菌,它在人體內(nèi)正常定植,但過度增殖時可引發(fā)疾病。傳播途徑包括母嬰、母乳喂養(yǎng)、性接觸和醫(yī)院內(nèi)傳播。發(fā)病涉及毒力因子、黏膜或皮膚感染、系統(tǒng)性感染及醫(yī)源性感染。診斷依靠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評估,治療以抗真菌藥物為主。預防措施強調(diào)健康生活方式、衛(wèi)生習慣、合理飲食和抗生素合理使用。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nèi)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zhuǎn)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耳念珠菌以驚人速度在美國傳播!專家:難診斷、致死率高
陰道炎傳播途徑是什么 怎樣預防念珠菌性陰道炎
李巖:基因檢驗:解讀遺傳密碼,預防疾病
防止疾病傳播的衛(wèi)生安全知識.docx
新生兒常見病30種.pptx
全面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從避孕節(jié)育與防病治病做起
傳播健康知識,提高防病意識
從預防、治療到與敏共生,過敏疾病需全病程管理
傳染病預防知識
傳染病防治知識

網(wǎng)址: 全面解讀念珠菌?。翰∫?、傳播、病理、診斷與防治 http://m.u1s5d6.cn/newsview8419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