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之間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
姚蕾 李銘函
摘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出臺,標志著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迎來新的轉型期。本文分析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方面核心素養(yǎng)內容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探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體育教學實施建議,促進《課標》中各個水平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1-0019-03
修訂版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guī)定了課程的性質,即“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增進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基于學科本質,《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凝練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旨在培養(yǎng)學生未來發(fā)展中應具備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明確核心素養(yǎng)三個方面的內涵,厘清三者之間的關系,將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各個水平學生中的落實,高質量達成各個水平的教學目標。
一、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之間的關系解讀
(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三方面內容的內涵
運動能力包括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一個綜合概念,是人的身體形態(tài)、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其內涵之一,在于全面提高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勞動、參加體育運動和訓練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參與某項專門運動的能力和素質,為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健康行為既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涉及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健康行為可具體理解為健康的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習慣以及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其落腳點實際上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鍛煉、營養(yǎng)、作息、衛(wèi)生習慣、心理因素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均在健康行為的培養(yǎng)目標之列。
體育品德涵蓋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方面,是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延伸至社會生活的美好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體育品德的內涵豐富,包括在體育運動中形成的堅韌拼搏、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等品質,在團隊合作中形成的合作互助、相互尊重、承擔責任等意識,在比賽訓練中形成的遵規(guī)守紀、誠信自律、正確的勝負觀等。
(二)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三方面內容之間的關系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作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維度,既彼此獨立,又相互依存。三方面內容指向三個不同維度的目標,同時這三個目標在達成過程中又是彼此相互滲透,不能割裂的,共同促進學生成長為“完整的人”。
1.三方面內容彼此獨立,側重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能力素養(yǎng)
運動能力是培養(yǎng)健康行為、塑造體育品德的手段和途徑。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運動能力發(fā)展的重點是發(fā)展體能、運用技能和提高運動認知。著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體育常識知識和體育素養(yǎng)。發(fā)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參與能力,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提升學生的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展示與比賽。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運用到日常的鍛煉和生活中,為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健康行為是運功能力發(fā)展和體育品德形成所指向的終極目標。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健康行為養(yǎng)成的重點是鍛煉習慣、情緒調控和適應能力。健康行為的培養(yǎng)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且持續(xù)性較長的過程,關注的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旨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堅定的運動信念和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基本健康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能力。其終極目標在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立足于學生當下的學習,直指未來的健康生活。
體育品德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健康行為的保障。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體育品德培養(yǎng)的重點是積極進取、遵守規(guī)則和社會責任感。關注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形成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對學生個體成長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相比個人的運動能力、生活方式,體育品德更傾向于對個體在團體和社會群體生活中的優(yōu)秀心理特征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參與體育運動應該具備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
2.三方面內容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貫穿于教學實踐的全過程,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順利達成需要發(fā)揮三者的合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實踐,融合體能、運動技能、體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內容來實現。
運動能力與健康行為:學生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體能的訓練,習得良好的運動能力,為今后持續(xù)參與體育鍛煉打下基礎;同時,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實踐活動,在運動中增強與同學的交流和互動,能夠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和對體育運動的熱情。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的益處,了解關于飲食營養(yǎng)、疾病預防、作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能夠促使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
運動能力與體育品德:體育品德的養(yǎng)成寓于體育運動之中,體育運動能夠促進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同時,優(yōu)秀的體育品德是學生順利參與體育運動的前提和保障。培養(yǎng)運動能力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復雜情境,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感體驗,頑強拼搏、積極進取、遵守規(guī)則、尊重他人、團隊合作精神等美好品質都可以通過參與體育運動來獲得。體育運動的樂趣就在于與他人交流,具備良好體育品德的學生將能夠在體育運動中正確地看待比賽勝負,在團隊中勇于承擔責任,與他人積極配合,提高運動參與的幸福感。
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健康行為是體育品德的外在表現,健康行為能夠強化內在的體育品德;同時,培育體育品德也能夠促進健康行為的生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都將促進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生成,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將其內化為體育品德。通過對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的培育和強化,促使學生自覺地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和體育運動中,成為支撐健康行為的內在力量。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實施建議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三個分目標,每個目標的達成都需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這一載體來實現。以運動技能和體能的教學為主線,是區(qū)別于其他智育學科的最顯著特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進行課程設計、教法組織,將核心素養(yǎng)目標融入運動技能和體能的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體育的目標。
1.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以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教師進行動作技術的講解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和分組練習,學生難免覺得缺少趣味,也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學校體育課堂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小組教學(結對互助)、分層化教學、合作學刁、探究學習等方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如分配學習小組,讓學生為自己的團隊命名,穿著顏色相近的服裝,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通過設定學習任務,讓各小組展示進行評分,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教師課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行查找資料,自主學習,在課上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加與同學的交流互動。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在教授運動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2.創(chuàng)設復雜的教學情境
單一教學情境中的情感體驗過于簡單,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倦怠,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復雜多樣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適當提升教學難度,設定難度目標,比如籃球比賽中雙方人數安排不對等,羽毛球發(fā)球設置不同目標區(qū)域,激發(fā)學生敢于挑戰(zhàn)、不畏困難、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注重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比如健美操教學可以結合當下流行的舞步加以編排,輔以學生熟悉的流行曲目進行配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運動比賽情境的創(chuàng)設,適當地加入競爭性游戲和具有比分或勝負結果的比賽形式,讓學生在運動競賽中體會拼搏的精神、合作的意識,以及正確對待比賽勝負的心態(tài)。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傳統(tǒng)體育課堂的革新,體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現代教學設備和手段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的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技術動作分解視頻投放至場館屏幕,讓學生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有助于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再比如運動過程中通過儀器設備的佩戴,讓學生直觀記錄自己的脈搏等健康指數,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個人產生的變化,激發(fā)主體的學習動機和運動熱情。在室內課堂上講授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體育文化的有關內容時,可以引用學生群體喜歡的體育明星事例、學生關注的體育賽事片段,發(fā)揮榜樣力量,幫助潔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同感和自覺學習的能力。
4.發(fā)揮體育隱性課程的補充作用
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除了通過顯性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進行培育,還要注重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和塑造。隱性課程的設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認識到一些健康知識的重要性。在物質文化要素的構建上,要注意體育器材擺放的位置和規(guī)格等設置符合學生身心特點;體育場館的裝飾能夠體現活躍的體育氛圍和育人要素,比如布置體育名人雕塑、體育名言字畫、體育健康知識掛圖等;場地布置及色彩搭配要為學生營造舒適愉悅的環(huán)境。在精神文化要素的構建上,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積極學習氛圍,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行為或消極態(tài)度,教師可以通過贊揚宣傳正確的行為引導學生自覺改正錯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念。
5.動作技能教學與健康教育相融合
動作技能教學與健康教育是并行的內容,只有平衡好二者的比例,將健康教育與體育實踐課相融合,才能促進學生掌握健康知識,養(yǎng)成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達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維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一些枯燥的概念、理論等陳述性知識,可以置于程序性知識之后,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比如科學的運動準備活動的重要性、疲勞恢復方法、不同運動項目的呼吸節(jié)奏等運動生理心理知識,可以先進行簡單的講解,再結合具體運動實踐讓學生切身體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回味、反思,對知識加以鞏固。對于學生難以通過直接經驗進行體會的內容,比如運動損傷或者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進行講解說明,引起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在日常體育運動中避免此類問題發(fā)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38 (2):3-20.
[3]鐘秉樞.深入學習、認真領會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主要變化及教學實施建議[J]體育教學,2018(3):8-10.
本文由 @ 修訂發(fā)布于 2024-03-03 18:30:57
本文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不愿意被轉載的情況,請聯系我們。
相關知識
體育運動成為孩子的健康必修課——2023年青少年體育工作關鍵詞
踐行體醫(yī)融合助力健康中國?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正式成立
運動健康科學系簡介
中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及運動與健康知識
良好的家庭教育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護士助力運動健康:揭秘護理在體育領域的關鍵作用
紅黃藍教育體系介紹
運動營養(yǎng)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科學運動與身體健康論文
中國健身瑜伽發(fā)展研討會建立科學服務體系
網址: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之間的關系及其教學建議 http://m.u1s5d6.cn/newsview7414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