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只知道維生素的營養(yǎng)觀已經(jīng)out了

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只知道維生素的營養(yǎng)觀已經(jīng)out了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07:41

以下文章來源于世界科學 ,作者編譯 希區(qū)客

世界科學.

立足世界科學前沿領域;關注全球科技熱門話題;追蹤科學發(fā)現(xiàn)背后故事;提供學術思想碰撞舞臺。

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這一健康金句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它背后有科學依據(jù)嗎?

蘋果的維生素A含量并不高,也不如胡蘿卜那樣對視力有益,更不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不像橙子那樣能助人體抵抗感冒。

然而,蘋果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這些少量存在于食物中的天然物質(zhì),算不上一種營養(yǎng)素(例如維生素),但對人體有生物效應,可促進健康。鑒于此,蘋果被認為是一種“功能性”食品。

怎樣定義功能性食品

西方流行所謂“超級食品”(Super food)的說法。資本喜歡給羽衣甘藍、菠菜、藍莓等食品貼上“超級”標簽,旨在吸引大眾關注、增加銷量。

根據(jù)定義,超級食品通常是指富含營養(yǎng)成分、具備出眾營養(yǎng)價值的食品。例如,鮭魚和金槍魚被認為是超級食品,因為它們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對心臟健康有益。

廣告聲稱,食用超級食品可改善某些方面的健康。但問題是,大多數(shù)這些說法并不基于科學研究——這也是超級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本質(zhì)不同。

功能性食品含有的諸多生物活性物質(zhì),每一種都在體內(nèi)發(fā)揮獨特功能。生物活性物質(zhì)可以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也可于加工時添加。

隨著研究擴展,科學家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食品里的生物活性成分。這些物質(zhì)本身不算什么新發(fā)現(xiàn),但科學研究證實了它們對健康的益處。

類胡蘿卜素是最典型的一類生物活性物質(zhì)。它們是一組850種不同的色素,賦予果蔬以黃、橙、紅等顏色。類胡蘿卜素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抗氧化劑,通過幫助防止細胞受損來促進健康。各種不同的類胡蘿卜素可能以不同方式發(fā)揮作用。

富含類胡蘿卜素的食物通常是顏色鮮艷的水果和蔬菜,例如各色繽紛的甜椒

β-胡蘿卜素是最著名的類胡蘿卜素,因為它在胡蘿卜中的含量非常高。當人體攝入β-胡蘿卜素,它會在體內(nèi)轉化為維生素A——對維持視力至關重要。

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也提供關鍵的視力保護,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群體。顧名思義,它們會讓果蔬呈現(xiàn)黃色,玉米、辣椒等食物富含這些黃色類胡蘿卜素。

研究表明,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和其他類別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可能有助于預防某些癌癥,改善心臟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富含類胡蘿卜素的果蔬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風險,但補充劑中類胡蘿卜素提供的益處較少。

功能性食品的風潮

盡管那句蘋果醫(yī)生名言起源于19世紀,但營養(yǎng)學是一門年輕學科,其中“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概念則更年輕。

從20世紀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營養(yǎng)研究的重點一直是維生素缺乏癥(vitamin deficiencies)。官方鼓勵公眾多吃經(jīng)維生素“強化”的加工食品,以預防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例如由嚴重維C缺乏引起的壞血病,以及長期維D缺乏導致的佝僂病。

然而,為糾正營養(yǎng)不足問題而強調(diào)某些飲食的做法,往往會導致人們過于關注某些營養(yǎng)素,過度攝入某些食物,再加上精加工食品普及,體重增加趨勢明顯,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風險都將上升。

1980年,美國政府發(fā)布第一份飲食指南,建議居民少吃脂肪、糖和鹽。公共衛(wèi)生部門鼓勵大家用面包和面食等淀粉類食物代替高脂肪食物。

這類營養(yǎng)建議導致了更糟糕的后果:肥胖和糖尿病發(fā)病率持續(xù)飆升,而且到現(xiàn)在也不見停止的趨勢。

日式健康

回顧歷史,日本人曾是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之一。然而,隨著21世紀到來,許多日本人開始接受美式飲食,并出現(xiàn)了類似美國人的健康問題。

然后,日本政府就開始為國民不斷增大的腰圍和下降的健康狀況發(fā)愁。為糾正此問題,日本于20世紀80年代成為首個推廣功能性食品概念的國家。

如今,日本使用“保健專用食品”(Food for Specialized Health Uses)一詞來稱呼那些經(jīng)科學證明能促進健康的食品。

日本有超過1000種食品和飲料被批準為保健專用食品,例如低過敏性大米。大米過敏不常見,但以大米為主食的日本人無法忽視這一問題。

此外,日本約一半的健康指南都提到了“使用生物活性益生元膳食纖維改善消化”。

蘋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果膠是蘋果的天然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果肉中。作為一種生物活性成分,果膠是蘋果被歸類為功能性食品的原因之一。攝入果膠,能減少人體對糖和脂肪的吸收量,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蘋果皮也富含纖維——如果你有通便需求,它值得你擁有。

此外,蘋果含大量多酚,它能促進健康,減少慢性疾病。根據(jù)文獻可知,科學家在各種植物性食品中鑒定出的多酚種類超過8000種。鑒于多酚主要存在于果皮,故認為,相比喝果汁或吃果醬,直接享用整只蘋果,能最大程度攝入多酚。

花青素是一種多酚,可使蘋果皮大部分呈現(xiàn)紅色。富含花青素的飲食有助于改善心臟健康;此外,有學者正嘗試將花青素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蘋果中另一種關鍵多酚叫作根皮苷。過去一百多年間,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根皮苷控制血糖的作用。最近的工作證實,這種多酚能減少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量以及增加腎臟的排出量,從而發(fā)揮血糖水平調(diào)節(jié)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天幾蘋果?

那么,如果蘋果確為促進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它真就可以讓醫(yī)生遠離我嗎?科學家也想得到這一問題的答案。

有研究團隊曾分析8000多名成年人吃蘋果的習慣以及他們的就診次數(shù),這些人里約有9%每天吃一個蘋果??茖W家發(fā)現(xiàn),每天吃一個蘋果者使用的處方藥量比不吃蘋果者略少,但兩類群體就診的次數(shù)大致相同。

如果一天一蘋果尚不足以保持健康,那吃兩個甚至三個如何呢?

歐洲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40名成年志愿者因每天吃兩個蘋果而改善了心臟健康。

巴西學者發(fā)現(xiàn),每天吃三個蘋果,幫助40名超重女性體重減輕,血糖水平下降。

雖然一天一個蘋果未必能顯著減少處方藥用量或就醫(yī)次數(shù),但這一飲食習慣,的確是更富含纖維、更天然健康的。

資料來源:

Does an apple a day really keep the doctor away? A nutritionist explains the science behind ‘functional’ foods

原標題:《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只知道維生素的營養(yǎng)觀已經(jīng)out了》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老人說“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是真的嗎?如何吃蘋果更健康?
酸奶搭配早已更新?lián)Q代,你的那些水果已經(jīng)OUT了
“一日一水果,醫(yī)院遠離我”,冬天多吃這幾種水果,一家人健康
醫(yī)生你好,我想知道綠S丙酮酸鈣蘋果酸片的效果到底怎么...
只因為每天吃這6大暴瘦食物,半個月我已經(jīng)整整瘦身了15斤了!
不知道吃巧克力也能減肥?你out了!
“每天一個果,醫(yī)生遠離我”,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吃一個西紅柿,高血壓風險降低36%!
醫(yī)生你好:我想吃蘋果閃電瘦減肥藥,不知道效果怎?醫(yī)...
?一定要知道 讓月子病遠離你的幾妙招
山東一52歲男子天天吃西紅柿,堅持一年后,結果讓醫(yī)生都羨慕不已

網(wǎng)址: 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只知道維生素的營養(yǎng)觀已經(jīng)out了 http://m.u1s5d6.cn/newsview71912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