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核心肌群在運動訓練扮演的角色(二)

核心肌群在運動訓練扮演的角色(二)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00:43

美國著名的肌力與體能專家Boyle(2004) 認為核心肌群的概念,包含所有和骨盆連接的肌肉群。因此骨盆不只是做為一個基地,更是所有最具力量的肌肉群所連接的地方。因此核心肌群提供身體的穩(wěn)定性,并讓力量得以傳送流暢的動力鏈(thekinetic chain)。                  
而運動員最常發(fā)生下背痛進而影響了運動表現,核心肌群又能減少下背痛等運動傷害的發(fā)生率。因此,核心肌群在運動訓練上顯得其重要性。接下來的論述將更近一步說明核心肌群與訓練之關系。
(核心肌群適能差,不但容易導致許多姿勢上的問題,如左圖無力的腹肌和過緊的髂腰肌容易導致骨盆前頃,引發(fā)下背疼痛,右圖中脊柱的側彎更是許多單邊持拍運動員常見的問題,肌力體能專家們必須要能夠對于解剖學,肌肉動力學以及傷害防護學等相關知識熟悉,才能夠對于選手的狀況提供適當的治療和訓練處方)

一、核心肌群在力量輸出及動力鏈上的效益

進年來核心肌力已成為復健領域重要的運動訓練,其原理亦運用在腰椎的穩(wěn)定和運動控制訓練(motorcontrol training)等方面(Akuthota& Nadler, 2004),而越來越多體能訓練師強調,良好的核心穩(wěn)定肌群已經被認定為各項運動上功能訓練的重要橋梁。透過Abt等(2007)了解核心訓練在自行車選手的力量連結,收集髖、膝、腳踝關節(jié)的運動學和力學的資料,發(fā)現當核心肌群疲勞時,矢狀切面的腳踝和膝蓋移動面均增加,顯示出當核心肌群疲勞時,可能會增加膝關節(jié)的壓力面變大而造成運動的傷害,因而其建議促進核心耐力將有助于下肢的穩(wěn)定。

Stodde等(2008)比較不同軀干旋轉肌(differentialtrunk rotation)、最大骨盆角速度(maximumangular velocities of the pelvis)、上部軀干肌群(uppertorso ofparticipants),其運動力學是否對于投擲表現有關系。每位受試者的運動介入為坐姿旋轉、交叉仰臥、投擲藥球、扭轉,來比較這些軀干訓練動作與實際運動表現的關系,結果發(fā)現,其在旋轉的最大角度或角速度均相似于實際上的投擲運動,顯示出在不同軀干肌群訓練,將有助于球速的增加以及降低傷害的危險因子。

而Szymanski等(2007)以十二周藥球(medicineball)訓練對于高中棒球選手的影響,分成運動組和控制組。除了原本訓練外,運動組額外每周三次的藥球訓練,結果在慣用側與非慣用側的軀干旋轉肌力都顯著的進步,而髖-軀干-手臂連結的旋轉肌力(hip-torso-armrotational strength)也顯著增加,因而其建議每周額外兩次的軀干旋轉肌訓練將有助于高中棒球選手的表現。

二、減少傷害因子及增進訓練效益之關系根據美國國家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and Health;NIOSH, 1994)歸納整理職業(yè)性下背痛危險因子得知,不當的上肢動作是最容易引起下背痛的主因。而運動員的上肢活動往往需要在高度競賽過程中來執(zhí)行,其為了提高競技成績,透過高強度的肌力訓練來做基礎是必須的,而一般的肌力訓練多著重在軀干表層肌肉,可從外表觀看評析表層肌肉的強度大小。Check(1999) 指出,以高強度進行腹部訓練者,98%有下背疼痛現象的發(fā)生,亦伴隨腹橫肌穩(wěn)定肌力不足。當然有些癥狀可能休息幾天就消失,但長期下來,下背痛的情況可能會持續(xù)的發(fā)生,甚至影響到運動表現與生活功能。其原因在于肌群間有著共同收縮的現象,表層肌肉的強健如未伴隨深層肌肉的穩(wěn)定,因此可能無法發(fā)揮適度的力量與脊椎的保護。
White (1991) 指出,數十年來,腹肌與橫隔的收縮會增加腹內壓以增加腰椎穩(wěn)定的觀念早已為許多運動員、教練及臨床醫(yī)療人員所接受。許多運動項目如籃球、武術、美式足球等,利用此原理,皆強調練習腹肌收縮抵擋碰撞的重要。而為何其會如此受到重視呢?在國內骨科運動傷害門診中,釋高上與陳博光
(2001)發(fā)現運動員下背痛的病人比例很高,對于其運動表現的影響如何呢?此種現象Nadler等(2002)的研究中有了結果,患有下背痛經驗的運動員,在20公尺折返跑顯著花更多時間來完成(6.3秒 vs 5.8秒)。因此可推測當核心肌群出了問題,軀干與四肢鏈接驅動能力會變差。實際上,不論是以上肢運動為主的柔道、鉛球等;或是下肢跑、跳、沖刺等動作項目,均需要軀干與四肢連結來執(zhí)行運動。因此,合理的訓練方式應該先建立在足夠的脊椎穩(wěn)定度,運動員才有更良善的運動肢體的力量(Hedrick,2000)。而良好的核心肌力除了可增加肌力的輸出,亦可增加神經肌肉的效益和減少過度使用的傷害。而且,身體的力量須透過中軸傳輸,若是核心肌力不足,會導致姿勢的不良,除了影響力量的傳遞外,更容易導致傷害的發(fā)生(Brittenham,1997;Hedrick,2000)。
綜合上面文獻可了解,核心肌群共同收縮所產生的腹內壓作用,先穩(wěn)定了軀干,能提供運動員安全及正確的執(zhí)行運動,并減少因為核心肌力的缺乏導致姿勢不良,而產生下背痛或其他運動傷害,進而影響了運動訓練的成效。但事實上許多軀干訓練方式都有核心肌群訓練的元素,而運動更強調的是動力鏈的協調,因此結合不同運動項目所需具備的功能特殊性,或許有更佳的效益。

相關知識

核心肌群功能與訓練方式(初級篇)
核心肌群訓練,核心力量訓練12個動作
什么是核心力量訓練?5個動作強化核心肌群,提升穩(wěn)定性
練核心肌肉=練腹???
3D核心肌群測試與訓練系統
“核心肌群”訓練方法
核心肌群是啥?4個動作強化核心肌群,讓你的運動力更出色!
什么是核心肌群?一組動作核心肌群訓練,強化核心力量!
核心肌群訓練:你真的了解嗎
如何練核心肌群 撐體運動怎么做

網址: 核心肌群在運動訓練扮演的角色(二) http://m.u1s5d6.cn/newsview68564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