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脂肪,關(guān)注身體健康的人都知道它對我們的健康影響頗大。日常食物中的脂肪種類繁多。有些脂肪對人體健康是必需的,維持身體健康不能缺少它。另一方面,脂肪之攝入份量對健康也有影響。過多的脂肪,尤其是對身體無益的脂肪,可導致過胖及心臟病,甚至可形成某些癌癥,如前列腺及大腸癌等。不同的脂肪對健康之影響,各有不同。故此,識辨各類脂肪對我們選擇食物很有幫助。
脂肪的作用
提供身體的能量 (每克脂肪提供比蛋白質(zhì)或碳水化合物高出兩倍的熱量)。 參與體內(nèi)各種化學代謝過程,并且是細胞膜結(jié)構(gòu)的重要成份。 協(xié)助人體輸送及吸收脂溶性維他命 (如維他命A, D, E , 及K)。 幫助維持體溫。 使食物美味可口。脂肪能延長胃的排空時間,使我們進食後有食飽之滿足感。脂肪的來源
奶酪類製品 蛋黃 快餐 零食 點心餅食 果仁及種籽類 花生醬 人造牛油 沙律油 牛油/奶油 油類 沙律醬 (mayonnaise) 肉汁 人造奶精 (non-dairy creamer)脂肪的種類
脂肪是由脂肪酸組成的。有飽和脂肪 (Saturated fat)、單元不飽和脂肪 (Monounsaturated fat) 及多元不飽和脂肪 (Polyunsaturated fat) 之分。由於不同的脂肪其化學結(jié)構(gòu)不相同,所以對身體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魚油和轉(zhuǎn)化脂肪 (Trans fat) 是兩種特殊的脂肪,二者對心臟病均有影響。魚油對心臟有益而轉(zhuǎn)化脂肪則對心臟有害。任何種類的脂肪均提供同等份量的熱量,即一湯匙脂肪有100卡路里熱量。
飽和脂肪 (Saturated Fat)
此類脂肪在室溫中形成固體。食用過量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尤其是壞膽固醇(LDL)。
來源於動物: 牛油、豬油、全脂奶酪製品,以及雞、牛、羊、豬肉內(nèi)的油類。 來源於植物: 椰油、椰奶、棕櫚油 (Palm & palm kernel oil) [用於烘製速食麵、曲奇及薄脆餅乾等]。不飽和脂肪 (Unsaturated Fat)
此類脂肪在室溫中保持流質(zhì)狀態(tài)。不飽和脂肪有助減低血中之總膽固醇,包括壞膽固醇 (LDL)。
單元不飽和脂肪 (monounsaturated fat): 油菜籽油 (canola oil)、橄欖油及花生油、牛油果、果仁及種籽。 多元不飽和脂肪 (polyunsaturated fat): 粟米油、葵花籽油 (sunflower oil)、黃豆油、芝麻油、果仁及魚油。魚油中特別含有一種稱為奧米加叁脂酸 (Omega 3 fatty acids) 的不飽和脂肪。此種脂肪在深海冷魚類中含量特別豐富,例如叁文魚、沙甸魚、鯖魚 (Mackerel) 大比目魚 (Halibut) 等。魚油非但可降低血中叁脂甘油 (Triglycerides),也可以預防血凝結(jié)及降血壓,從而減低患心臟病的危險性。如想攝取多點此類有益的魚油,最好每星期至少吃二次魚。若經(jīng)醫(yī)生準許,可以服食魚油丸代替鮮魚。
切記: 魚油丸可能使血液過份稀釋,對長期服食亞斯匹林或抗凝血藥 (例如 Coumadin,一種稀釋血液的藥) 的人會引起容易流血的問題。
轉(zhuǎn)化脂肪或氫化脂 (Trans Fat or Hydrogenated Fat)
通常在室溫中成固體。轉(zhuǎn)化脂肪使血中 “壞” 膽固醇增加,從而使 “好” 膽固醇 (HDL) 降低。轉(zhuǎn)化脂肪由一種稱為氫化過程而形成,其將植物油由–液體轉(zhuǎn)變?yōu)楣腆w。此類脂肪尤其對心血管不利。
轉(zhuǎn)化脂肪的來源:
外面購買的餅食,油炸食品,零食,通常用於製作點心餅食的植物油 (vegetable shortening),以及人造牛油條 (hard or stick margarine)。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脂肪呢?
目前權(quán)威機構(gòu)指出,食物中脂肪過多會對人體健康有害,并建議每日攝入量不超過進食熱量之百份之叁十。另外,應盡量減少攝入對身體無益的脂肪,如飽和脂肪及轉(zhuǎn)化脂肪。
以下的建議可幫助您作出更好的食物選擇。
多吃海鮮類、去皮雞胸肉、豆腐而少吃牛肉、羊肉、鴨、雞上腿等。 每日進食不超過二湯匙的油類,并且最好選擇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油。 選擇脫脂 (Fat free) 或百份之一的低脂 (1% lowfat) 奶酪製品。 盡量少吃含有轉(zhuǎn)化脂肪、氫化脂、棕櫚油、椰油、牛油及豬油等製成的西餅、曲奇、薄脆餅乾及零食食物。 選用軟裝人造牛油 (soft margarine or vegetable oil spread),而不選用人造牛油條。 少吃快餐及即食食品。 多吃低脂天然食品,如穀類、乾豆類、水果及蔬菜。由於每個人身體所需的熱量各不同,所以最好諮詢營養(yǎng)師以了解您每日食物中脂肪的可攝取量。
華人社區(qū)健康資源中心編譯, 1999-2020 年版權(quán)所有
如果您想要這篇健康文章的副本,請點擊您喜歡的語言的文件檔案按鈕。要查看檔案格式的文件,您需要 Adobe Acrobat,您可以在此處下載。
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