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癥免疫抑制劑
核心提示:免疫抑制劑是一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藥物,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及自身免疫反應性疾病。而白細胞減少癥常見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環(huán)孢素A、霉酚酸酯、他克莫司、雷公藤總苷等。此外,對于部分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也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免疫抑制劑是一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藥物,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及自身免疫反應性疾病。而白細胞減少癥常見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環(huán)孢素A、霉酚酸酯、他克莫司、雷公藤總苷等。此外,對于部分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也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1、環(huán)孢素A:作用機制為抑制T細胞的生成與分化,從而對細胞免疫應答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2、霉酚酸酯:霉酚酸酯是一種不皂化的環(huán)狀吡咯烷酮衍生物,屬于一種抗炎劑,可在肝臟內抑制白細胞的生成。因此,霉酚酸酯在免疫抑制方面有一定作用;
3、他克莫司:屬于一種免疫抑制劑,可抑制T細胞的生成,在使用較長時間后,可使白細胞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此時可減少免疫抑制劑的用量,減輕免疫抑制劑對機體的影響;
4、雷公藤總苷:屬于中效免疫抑制劑,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膚型狼瘡等疾病。由于該藥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時需注意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等;
5、其他藥物:如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均可能會對機體免疫機制產生影響,從而對白細胞造成抑制,因此也可使用。
此外,除免疫抑制劑外,其他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胸腺肽、丙種球蛋白等藥物,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聯(lián)合使用。
39健康網(wǎng)(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知識
免疫抑制劑不良反應
Cell:揭秘肥胖與癌癥的“壞勾當”!多余脂肪竟幫癌細胞“抑制”免疫細胞,加速腫瘤生長
老化細胞=癌癥幫兇|有免疫細胞你怕啥!
體內穩(wěn)態(tài)和腫瘤免疫中的T細胞代謝
舉家團聚,也別忘了提升免疫力,干細胞和免疫細胞誰更強?
抑制劑的副作用
導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根源,就是免疫細胞失衡所引起的!
甲殼素具有強化免疫、抑制癌癥的作用
減重常反彈,免疫細胞竟有「肥胖記憶」?
Cancer Discovery: T細胞代謝與免疫療法的復雜融合
網(wǎng)址: 白細胞減少癥免疫抑制劑 http://m.u1s5d6.cn/newsview62587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