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國學校需要性別平等教育,不僅僅是“防性侵”教育

中國學校需要性別平等教育,不僅僅是“防性侵”教育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8日 05:55

中國學校需要性別平等教育,不僅僅是"防性侵"教育

每個人關于「自我」的探索與成長,都是一條幽暗、冗長的隧道,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困惑、孤獨、難以訴說。在每個人的隧道里,都有一張「性別之網」,繞不過去。有的孩子被網纏繞,他們焦慮而苦惱,卻掙脫不掉,一點點被吞噬,最終在隧道里迷失。 性教育的關鍵不是告訴學生性知識,而是引導負責任的價值觀。

一年多前,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徐譽舒從教學樓5樓跳下。Ta曾在學校里穿紅色的裙子和皮鞋,公開表達希望自己可以是女性?!笟⒘怂フ宜?,這是Ta生前留給自己的贈言。

人們看到的是一次死亡,看不到的是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自我」的掙扎。朝夕相處的父母選擇去淡化兒子的性別困擾,未能接納Ta對性別的探索。老師也沒能看見Ta正承受的痛苦,讓Ta“別想太多”。大環(huán)境對性別缺乏認知和反思,身處其中的孩子更是無法理解徐譽舒的行為,孤立、排擠、語言欺凌隨之而來。

長期關注校園欺凌和性別平等教育的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友善校園基金顧問陳杜曾介入了解過這一個案,他的分析是,在徐譽舒成長過程中,家校各方一共錯失了8次能夠幫助孩子避免自殺的機會。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和性別相關的欺凌。因為對性的羞恥,這些校園欺凌會更加隱蔽。

“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性別」的視角,對「性別」沒有敏感性,他們就不會明白這些欺凌發(fā)生的原因和故事的全貌,也無法真正幫助孩子去處理?!标惗耪f。

01幽暗隧道

很多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月經」帶來的困擾。當月經到來,她們不僅要承受身體的不適,還要面對社會文化對月經的隱晦和污名,女孩們不敢直呼「月經」,而是用「那個」來指代,這種禁忌也讓女性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自卑感。有的女孩直到大學才敢說出「月經」這個詞。我們的教育卻沒有幫助男孩女孩去面對和擺脫這種壓力。

中國每年的人工流產數(shù)量居高不下。有一種觀點認為,并不是女孩不知道如何戴安全套避孕,而是不平等的性別文化讓她們退讓,放棄自己身體的權力,去選擇屈服對方提出的要求。

男孩的成長也會有性別壓力。「我這樣是不是不夠男子漢?」「我是不是不符合男性的社會規(guī)范?」「我可不可以承認自己膽子小,承認自己的不行?」很多男孩會面臨這樣的困惑。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要掙脫「性別」這張大網,走出幽暗隧道,需要頗費一番力氣。予妙的生理指派性別為男,因為心思細膩、性別氣質溫柔,從小在同學眼中顯得「與眾不同」。從學生時代開始,「娘」這個帶有歧視含義的標簽就被同學們一次次用來評價Ta。和很多遭遇性別相關校園欺凌的孩子一樣,上廁所讓予妙恐懼。男生不讓予妙進男廁所,女生則推Ta進女廁所逼Ta蹲著上廁所。就算進了廁所,背后不時會伸出一雙手,推Ta進尿池或糞坑。

這并不是同學之間的打鬧玩笑,予妙遭受的是嚴重的校園欺凌。以前,Ta一直覺得這段不堪的經歷難以啟齒,從不對外人提起。直到上大學后,Ta參加了一場「一人一故事」戲劇活動,在場的另一位參與者分享了自己遭受校園欺凌的經歷,予妙的內心仿佛被丟進了一塊石頭,波動泛起,Ta終于第一次講出了自己的故事。

初中軍訓,男生們聚在一起看A片,當著眾多人的面,幾個男生把予妙壓在身下,對Ta做出「猥褻」的侮辱動作。予妙拼盡全力推開,逃離那間充斥嘲笑與偏見的集體宿舍。

“你也應該反省一下你自己?!庇杳畈桓腋蠋熣f自己被性騷擾了,Ta只跟老師說自己被欺負了,沒想到得到的是這樣一句責問,“他們?yōu)槭裁床黄圬搫e人,要欺負你?”予妙無法從老師那里得到幫助。Ta只有「逃」。班上還有一位聽力殘障的同學講話大舌頭,也受到排擠,沒有人愿意跟他一起住,于是,予妙和他住進了一間條件最差、堆滿雜物的破舊房間。

「對被欺凌者的責備」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不信任,但欺凌不會就此結束,它會在隱蔽的角落里暗自生長,直到失去控制。在予妙的個案中,老師不僅沒能幫助予妙,反而讓予妙的處境更加糟糕。

有一次體育課,男生把予妙圍住,想脫Ta褲子。體育老師把予妙「救」了出來,把Ta帶到辦公室,叫來了班主任,讓班主任來解決。予妙一直記得辦公室的場景,班主任一邊對欺凌的同學說,“你們這樣欺負同學不好,還是要團結一些?!蓖瑫r,也當著辦公室所有人的面責問予妙,“你陽剛一點,他們欺負你,你反擊回去,他們下次不就不會欺負你了嗎?”

老師的話讓予妙覺得,同學們欺負Ta是有原因的?!叭绻菚r老師可以多給我一些支持的力量,可能我的環(huán)境就會更好一些?!倍嗄曛?,予妙說。

從此以后,男生們對予妙的欺凌變本加厲了。Ta說,自己所遭遇的欺凌是「一種疊加的狀態(tài)」。除了關系上的排擠和孤立、語言欺凌和身體欺凌,還有網絡欺凌。男孩們說要給Ta“驗身”,試圖用手機拍下Ta的隱私部位發(fā)上網。還有人裝成予妙在貼吧上跟其他男生告白。底下,不少學生留言,“好惡心啊。”

一些老師不經意地也成為了「欺凌者」。予妙一直忘不了,有老師上課時也會拿Ta的性別氣質開玩笑,“下面我抽一個女生回答問題”。這位老師點了予妙的名字。同學們哄笑成一片。

班級上唯一的「支持力量」是一位腐女同學。她只敢在欺凌事件發(fā)生之后,跑過來安慰鼓勵予妙,“你努力一點,考出去,以后到大城市,或許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但在那之前,校園生活是予妙要小心又用力挨過去的日子。予妙曾以為學習成績好也許可以令自己重獲應有的尊重,但事實證明,偏見早就在同學們心中扎根,而一旦扎根,它就會發(fā)芽生長,慢慢變成系統(tǒng)性的敵意與恐懼。150分的卷子,予妙考了123分,排在全班前幾名,同學發(fā)卷子時,卻還是會把予妙的試卷揉成一個球,丟過來,“死娘娘腔,考那么好,又有什么用。”

在「一人一故事」的活動中,予妙哭著第一次講出了這些Ta不敢回望的經歷?;顒咏Y束后,一個陌生人跑來擁抱Ta說,“你非常勇敢。如果我經歷這么多,我可能很難堅持到現(xiàn)在。我覺得你特別了不起?!?/p>

“錯的不是你,錯的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教育沒有告訴青春期的孩子,不一樣并不是錯。不一樣應該是可以感到自豪的事情。”聽到這些,予妙哭的更厲害了。Ta在想,如果自己的老師可以給同學們說這些……

“我為什么要為我受到的傷害感到可恥?感到可恥的難道不應該是欺負我的人嗎?”成長過程中,予妙常問自己。

02 性別之網

徐譽舒自殺之后,很多人用臺灣流行歌手蔡依林2005年推出的歌曲《玫瑰少年》紀念。歌里的「玫瑰少年」名叫葉永志,是臺灣屏東縣高樹鄉(xiāng)高樹初中學生,因外型秀氣、舉止溫柔,他在學校常常遭到欺凌。2000年4月20日,15歲的葉永志被發(fā)現(xiàn)陳尸學校廁所。

校園欺凌會影響每一個人。在僵化的二元性別社會規(guī)范之下,任何人一旦有一絲一毫的「失范」都可能遭遇霸凌。比如,發(fā)育期的女孩胸大的會被叫「奶?!?,胸小的又會被叫「飛機場」。輕微的敵意往往表現(xiàn)為插科打諢。一些玩笑話所隱含的偏見是如此隱晦,以至于我們將其與朋友間的幽默逗趣混為一談。

被邊緣化的孩子尤其容易遭受欺凌?!坝捎趥€體對服從主流的社會性別規(guī)范的壓力非常高,不符合社會性別規(guī)范的個體常常遭遇校園欺凌和暴力?!北本煼洞髮W教授、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博士生導師劉文利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是LGBT(性傾向為同性戀、雙性戀以及性別認同為跨性別的人)學生受到校園暴力和欺凌的重要原因。

一項對國內751名LGBT學生基于性傾向和性別認同欺凌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有40.9%曾在學校聽到難聽的綽號,34.6%的人受過言語傷害,21.9%的人被孤立,6%的人受到身體傷害的威脅。此外,異性戀的學生也可能基于性別表達而受到欺凌和暴力。

友善校園基金顧問陳杜曾接到過很多個案。2006年,他剛投身公益,在網上結識了廣西的13歲同性戀少年李星。班主任不僅偷看了李星藏在課桌抽屜里的日記,還揪著他的耳朵拽到講臺旁,對著全班同學說他是「變態(tài)」。

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最近幾年發(fā)生在中部一個省會城市的案例讓他覺得,學校依然不太會處理這樣的事情。同一宿舍的兩個男生彼此發(fā)現(xiàn)對對方有好感,懵懂的情愫萌生,卻遭遇同學越來越頻繁的排擠和嘲笑。兩個男生中的一個有一次拿出了一把刀,差點捅傷了其他同學?!皩W習成績可以不好,但是不能有病?!苯虒е魅伪苾蓚€孩子寫檢討,要求他們退學。

在另一個個案中,一個性別氣質陰柔的男生常常被同班另一個性別氣質男性化的女孩欺凌。這個女孩通過欺負男孩、保護女孩來融入女生群體?!靶詣e是一種文化,每個孩子都試圖在這種文化中獲得地位?!标惗耪f。

當一個孩子成為「個案」的時候,說明他遭受的校園欺凌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情況已經十分嚴重,得以浮出水面。這讓陳杜思考,有什么辦法可以提前介入,預防性別相關校園欺凌的發(fā)生。2016年,他和團隊發(fā)起了友善校園基金項目,通過給老師做培訓,幫助老師在校園內開展「性別平等教育」。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四百位大中小學老師報名參與了友善校園基金的師資培訓,這個數(shù)字仿佛大海中的一滴水。

通過培訓,很多老師第一次接觸到了「社會性別」、「性別多樣化」、「性別刻板印象」這些概念。友善校園基金提供的是一種參與式培訓,通過參與和體驗的方式,讓老師擁有「性別」的視角去體察學生,掌握在學校開展性別平等教育的方法和技能。

讓老師們印象最深的一個名叫「性別之網」的心理劇活動?;顒忧埃瑓f(xié)作者先分享了一個的校園欺凌案例:生理性別為男的小徐認為自己實際上是個女孩,他舉止女性化,還偷偷在淘寶上買女裝穿,被同學嘲笑。

15名參與的老師抽簽獲得自己的角色:老師、父母、同學、心理咨詢師以及媒體。還有1名老師舉手報名「扮演」小徐,這名扮演「小徐」的老師先離場,其他獲得身份的老師按身份分組討論,他們的任務是每人準備2句話,站在各自的身份立場上,不同的角色可能說出的那些傷害小徐的話。

活動開始后,15名老師站成一個圈,扮演小徐的老師站到圓心,Ta不需要說什么,只需要承受。

“以后怎么出去見人?丟人!”“我的臉都給你丟光了?!薄父改浮拐f。協(xié)作者會拿出一捆紅色塑料線。誰說完了,紅線就從Ta手中投出,繞過「小徐」,傳遞下去。

“別碰我的東西,惡心!”“男不男,女不女,死變態(tài)!”「同學」說?!皠e把班風帶壞了?!薄皠e人笑你,也是有原因的。”「老師」說。……等一圈說完了,一張大網已然織成了?!感⌒臁贡焕壴谄渲?。

進入情境后,現(xiàn)場的氣氛變得一點點凝重??粗總€人手中拉出的大網,一名扮演「老師」的老師哭了起來。扮演「小徐」的老師低著頭,沉默不語,也哭了。

閉上眼睛,默念“剛才的人不是「我」”,所有人從角色中抽離。一位老師分享自己參與的感受:“是一種殘酷的窒息感,看到一個人怎么樣被摧毀”。也有老師開始思考,身處在復雜的網里,作為一個老師能做些什么?還有一些老師受到沖擊,“人生包含無數(shù)多的變量,作為老師應該盡量少去傷害,但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想不清楚,感覺這個問題無解?!?/p>

扮演小徐的老師則形容自己在短短不到十分鐘內體驗到了自我否定的黑暗力量,“覺得自己好像真的錯了,得不到同伴的支持,越來越難受”,即使是旁觀者有意無意的「笑聲」都可以形成壓力,“沒有人真的關心我?!?/p>

「性別之網」將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可視化?!巴ㄟ^這個活動,老師們可以看到我們在結構中?!标惗耪f。對于老師提出問題,他的答案是,社會的網或許改變不了,但也許老師可以給孩子留出一個「氣孔」,讓孩子至少在班級的氛圍內能夠呼吸。

03老師的「權力」

在大學教授心理健康課程的韓君志自2003年開始在學校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服務。在他的咨詢室,有一些同性戀學生會來向他求助。韓君志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的自我認同比較低,情緒困擾比一般孩子更多。他意識到,困擾并非來自這些學生的內在,而是Ta們擔心外在對他們的看法,恐懼被粗暴對待,一些人有遭受過校園欺凌的經歷。有一個男孩自高中開始就被同學排擠欺負,學習成績、情緒、人際關系都受到影響,上大學后環(huán)境變了,但他依然沒能走出陰影,幾次試圖自殺。大一時,這名同學被轉介到韓的咨詢室。

韓君志認為,初中和高中是性別欺凌最多見的時期。孩子們的認知是相對簡單的,由于缺乏性別平等教育,中學生習慣了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性別框架來認識世界,一旦超出了他們的認知框架,他們就會產生不理解。但問題也在于,初高中的青春期也恰恰是一個人思考和判斷「我是誰」、「我是否有價值」的關鍵階段,外界對Ta的反饋和互動會一定程度上形塑「自我」。

如果一個孩子被認為是「天生的小丑」,他會不斷習得作為一名小丑的技能與訣竅,繼而成為一名真正的小丑?!肝也缓?,我不是一個好人」,在外界環(huán)境的壓力之下,來到咨詢室的這個男孩形成了這樣的自我信念。

而大學階段其實是一個人學習、事業(yè)、親密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和社會化的過程?!暗@些孩子的自我認同是紊亂的,他們的內核是虛弱的狀態(tài)”,韓君志說,Ta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外邊的世界,整合凌亂的自我,“心理能量很容易消耗”。

“那不是你的問題”,韓君志能做的是不斷反復地給這名同學積極和正面的反饋。他稱這是在幫助孩子「刻印」新的內心信念,慢慢鞏固。四年時間里,韓君志也接觸了方方面面的理念,不斷地學習構成他堅定地去支持這個學生的力量感。本科畢業(yè)后,這名同學考上南方一所大學的研究生,聽到這個消息,韓君志收獲了信心。

前年,韓君志改造了心理咨詢室,掛上了象征多元和寬容的彩虹旗。每年大一新生學校會安排同學們參觀心理咨詢中心,韓君志相信,孩子們會接收到他性別友善的信號。這幾年,來到咨詢室的性少數(shù)學生比以前增加了。

在和這些同學陪伴支持的過程中,韓君志也越來越關注性別平等教育?!捌缫暿紫仁且驗閰^(qū)隔和扭曲的認知”,韓君志說,懲戒欺凌只能治表,欺凌的背后是僵化的觀念。改變觀念就是要通過教育。2014年,韓君志在大學心理課上加入了更多研討性別平等話題的內容。一年后,他自己報名付費去參加友善校園基金組織的培訓。之后,他跟搭檔在大學開設了專門的性別教育課程。

美國應對校園欺凌的積極倡導者菲利斯·卡夫曼·古特斯坦認為,成年人如果在知道各種形式校園欺凌的情況下,沒有站出來阻止,這就代表他們在默許這種行為的發(fā)生,這就好比慫恿孩子:“干得好,繼續(xù)欺凌吧?!背窃O置「路障」,否則那些作為欺凌者的孩子不會停止欺凌行為。

要想改變行為,首先要改變態(tài)度。現(xiàn)代個性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心理學家戈登·威拉德·奧爾波特認為,“要改變孩子的觀念,我們有必要改變對他來說更為重要的所屬群體觀念中的文化均衡。在孩子能夠實踐新的觀念前,首先需要他的家人、伙伴、鄰里對這些觀念有所包容?!?/p>

“改變群體的態(tài)度比改變個體的態(tài)度更容易?!眾W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一書中這樣斷言——人會將群體及其價值觀(規(guī)范)作為調節(jié)經驗與行為的主要錨定點。通過直接影響個體來影響其態(tài)度的嘗試,往往是相對無效的。一個孩子的家人、伙伴、鄰里所持有的規(guī)范與態(tài)度很可能對這個孩子的影響更大。

老師或許是可以改變群體態(tài)度、建構班級氛圍的關鍵角色。“老師其實有點像明星,有一種Power”,陳杜說。給校園欺凌設置路障并不是簡單喊停,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需要幫助所有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評價體系。這不僅包括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還有占多數(shù)的旁觀者,例如電影《少年的你》中的角色李想。實際上,這些旁觀的孩子也會受到校園欺凌的持續(xù)影響。在校園欺凌中,旁觀者的比例占到80%以上,能夠有勇氣、有策略、伸張正義的人只有5-7%?!靶@欺凌過程中的旁觀者的感覺會像是踩到一坨屎,而這種臭味可能一直會跟隨這個孩子?!惫盘厮固乖谒臅秾π@欺凌說不》中這樣形容。

陳杜相信,性別平等教育是性別欺凌最好的「路障」。

04 躲在暗處的性別「刻板印象」

最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條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剐越逃锰谜龑懭肓朔伞栴}是「性教育」的內容包含哪些?

“錯誤的性教育還不如不做”。精神科醫(yī)生出身的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陶林認為,性至少包含了性生理、性心理和性社會三個層面的內容。由于性教育的缺乏,中國每年有將近1000萬例人工流產,2017年的數(shù)字占到全世界總數(shù)的17.4%。但陶林不太認可由醫(yī)生來做學校性教育,“容易讓人「恐性」”。

一些人認為,性教育應當是以傳授生理知識為主的健康教育的一種,但這種觀點已經無法適應形勢需要。早在2012年,廣東省選擇了中山和茂名兩個地級市,分別作為珠三角地區(qū)和粵西地區(qū)的代表,開展性別平等教育試點。參與指南編寫的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馮繼有在《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指南》提出,“當前不少性教育是「有性無性別」,即使有部分教師在性教育中談到性別,也是在強調所謂的「男孩要像男孩,女孩要有女孩樣」的性別刻板化?!?/p>

馮繼有認為,立足于生理性別的性教育存在明顯的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忽視了社會性別的教育,這會導致價值觀的缺位或者偏差。“性健康是人格健康的重要部分,性教育的關鍵不是告訴學生性知識,而是引導負責任的價值觀?!币虼?,國際性教育的趨勢是引入社會性別的視角,開展基于性別平等的教育。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發(fā)布了修訂后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將理解「社會性別」的內容置于性教育的《綱要》中?!干鐣詣e」在英語中為gender,它與「生理性別」(Sex)相對。社會性別是一種文化構成物,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人類學家蓋爾·盧賓最早提出,主要指自身存在的生存環(huán)境對性別的認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圍群體、社會機構和法律機關的認定)。社會性別是通過社會實踐作用發(fā)展而成的男性和女性之間角色、行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別。

看似高深的概念,當教給孩子的時候其實很簡單。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文利領銜的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編寫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中,插圖會告訴6年級的小朋友——「男孩上學堂,女孩做家務」、「男人是家長,女人服從男人」的傳統(tǒng)社會性別已經落后,現(xiàn)代的社會性別很多元,「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勇敢、主動,都可以細心、體貼,都可以從事各種職業(yè)?!?/p>

讓馮繼有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當中山市剛剛試點推廣性別平等教育時,一位老師給職業(yè)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性別平等教育的融合課。課上,授課老師問班上一個男生:“將來成家了,你希望你的妻子出去工作,還是留在家里?”第一個男生回答,想未來的妻子“留在家里”。再請第二個男生回答,也說想未來的妻子留在家里,還說外面太亂了,留在家里安全些。繼續(xù)請第三個男生回答,依然選擇的是“留在家里”。老師追問:“好比你的女同學讀了這么多年書,就只待在家里不是很可惜嗎?”那位男生振振有詞地說:“讀了書,可以好好教育孩子啊?!卑嗌弦魂囼}動,同學議論紛紛。

馮繼有也現(xiàn)場觀摩了這節(jié)課?!半S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這些男生將來成家立業(yè),如果大部分人無法掙到大錢,不能獨自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還必須和妻子分擔家務,共同照顧與教育子女,他們的觀念能轉變過來嗎?能適應新的性別角色和性別分工嗎?會不會對他們的家庭生活和職業(yè)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呢?”他把自己當時的感受寫進了《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指南》里。

在當今社會男女平等逐步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性別刻板化印象很多時候已經不再宣稱男強女弱,而是展現(xiàn)“男女各有優(yōu)劣”的公平姿態(tài)。

還有一次,一位老師上課講到,“男生也可以有女生的特點,女生也可以有男生的特點,男女生又要發(fā)揮自身性別的優(yōu)勢,又要取長補短?!瘪T繼有認為,這話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掩蓋不了其將性別群體的特點簡化、固化的實質,其實“是以公平的名義流播偏見,以優(yōu)勢互補的名義限制發(fā)展”。

對于性教育和性別平等教育,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做法是用「性別平等教育」統(tǒng)領一般的性教育,其中包含性生理教育。一位高中生物老師認為,這么做有其優(yōu)勢——在講性別生理知識的時候,就會包含性別平等觀點,兩者并不割裂。比如,怎么理解精子和卵子的相遇,老師通常提到,“精子在向前沖,而卵子在等待?!钡@種表述的問題是,卵子是不是真的都在被動的等待,「她」沒有主動的選擇嗎?

很多觀念停留在人的潛意識中,性別平等教育伴隨著對個體和文化的反思,這是在學校開展性別平等教育的價值,但或許亦是難處。提到男女平等,一般人都會表示支持,且覺得沒有什么難懂的地方,但涉及具體的性別議題就會出現(xiàn)分歧,比如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問題。有一次,一所職業(yè)中學邀請友善校園基金對全校的班主任做預防校園欺凌的培訓,一名男老師私下里這樣問培訓組織者,“你們做培訓,就是要讓我接受「娘炮」?”

也曾有同事對韓君志在大學做性別平等教育提出一些疑問,“性教育連多數(shù)都沒有照顧到,還把資源分配給少數(shù)?!薄吧鐣€是應該提倡「陽剛教育」?!?/p>

韓君志不會去直接否認陽剛教育可能對社會存在的意義,但“如果過分強調男女性別不同,可能會產生一些僵化的觀念。男性有沒有機會展現(xiàn)脆弱的方面,還是說要一直向前沖,堅強、勇敢、獨立,不能哭。這究竟是福利還是戕害呢?”韓君志注重上課討論互動的過程,他只陳述觀點,不強求學生認同。

05 “不是孩子們有問題,是孩子們有需要”

幾年前,在華東地區(qū)一所中學教高中語文的陳明在一名“出柜”畢業(yè)生的推薦下去參加了友善校園基金的培訓。現(xiàn)在,陳明也是一位班主任,他利用班會課,引導孩子們討論社會關注的性別議題新聞,還組織辯論賽,辯題包括「娘炮是否誤國」。

“十六七歲處于青春期,強迫他們去認同很難,但可以讓孩子看到,就算是不同的男性之間,性別氣質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陳明說,如果意識到這一步,就是改變的基礎。陳明比較過他教過的班級,開展性別平等教育的班級總體上班級氛圍更加友善。

華南一所高中的生物老師黃保華也負責一部分生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一次上完課,一個女生上來對他講,“老師你講的我們都知道,你的課沒啥意思”。于是,黃保華開始調查同學們想了解什么。同學們的反饋是,“少點理論,多點實操”。在接受友善校園基金的性別友善師資培訓后,黃保華開始邀請志愿者入校做「真人圖書館」,讓志愿者分享自己在性別議題上的生命故事。黃保華還記得,有一次分享會在學生要求下從40分鐘拖堂到了90分鐘。

為了支持老師在校園里開展性別平等教育,友善校園基金團隊建議校園內的性別平等教育課可以至少分為三個板塊:社會性別和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多樣化、基于性別的校園欺凌。

這個學年,深圳一所初中的心理老師周蕓已經在初一年級的10個班級完成了初階三節(jié)課的教學。她在給一個班上“基于性別的校園欺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什么樣的行為是校園欺凌?”沒想到,一個從來不太主動發(fā)言的女生舉起了手。女孩帶著哭腔,“我什么都沒做……,他們就是那樣對著我喊外號……”周蕓試圖安撫女孩,可是卻發(fā)現(xiàn)班級里舉起了一片的手,帶著渴望分享的目光。有的孩子說,“她們把我圍在中間,用手指著我的頭說,「你這個死人」”,有的孩子說,“我變得自卑敏感,經過講話的人都覺得她們議論我?!边€有孩子講述自己上臺的時候,同學伸出了腳,絆倒了她兩次……

一個外號在學生心里留下的陰影這么大,這是作為老師沒想到的。這只是程度最輕的校園欺凌。感到驚喜之余,周蕓相信,這節(jié)課可以打破同學們腦袋里對校園欺凌的「刻板印象」,孩子們之前覺得,把同學堵在角落里騷擾才是校園欺凌,很少從性別去考慮。

“你們看,如果你們不跟老師分享這些,老師也沒有辦法發(fā)現(xiàn)?!敝苁|也跟學生們說,“你們看到的是老師不關注,沒有關心,但其實老師可能不知道?!?/p>

周蕓同校另一位心理老師在上完課之后,有孩子來找老師求助?!袄蠋?,我只想和男生玩,這樣子是不是雙性戀?”孩子對「自我」產生困惑,想從老師這里拿到一套測試題,一個確定的答案,是或者不是,但世上并沒有這些工具。但至少,孩子在這位友善的老師這兒,可以得到肯定的支持。他在幽暗隧道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孑然的孤獨。

周蕓自己則從學校接到了一個需要她介入的個案:一個男孩摸了同桌女孩的大腿。男生認了錯,了解了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都有權力,不應該受到侵犯。但在咨詢室,男生主動告訴周蕓一件他很困惑的事,自己無法控制自己自慰,他覺得自己很罪過。周蕓并沒有太多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她只是告訴孩子,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的正常的生理行為,只要不影響生活學習就沒有問題?!捌鋵嵨乙膊恢涝趺醋尯⒆诱嬲惺艿竭@是正常的”,周蕓說。

陳杜認為,學校應該提供性別平等教育的原因,“不是孩子們有問題,而是孩子們有需要?!?/p>

在「性別之網」心理劇的最后,協(xié)作者會讓所有參與者閉上眼睛,默念一句“剛才的人不是我,我沒有傷害小徐”,這是抽離的環(huán)節(jié),避免心理劇對個人產生創(chuàng)傷。接著,所有人會傳遞一把剪刀,剪斷「性別之網」。而在整場培訓的最后,每一位參與老師將會獲得一面「彩虹旗」,它象征著包容和多元。一些老師會把這面小旗子插在辦公桌上,它將向孩子們發(fā)出友善的信號。

這些年做心理咨詢的經歷讓韓君志發(fā)現(xiàn),人生好多的痛苦根源在于“我們把世界分裂來看待,沒有辦法整合到一起”。他說,對關系的界定產生了性別的文化,不管是少數(shù)還是多數(shù),如果文化是僵化的,是不那么包容的,那么所有在這個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會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對于在大學教授性別的他,他認為,自己面對的不是人與人、人群與人群之間的沖突,是共同的文化與個人的不和諧。

(予妙、韓君志、陳明、周蕓、黃保華為化名)

采寫:南都記者 吳斌

相關知識

【平安校園】預防性侵 守護花開——禾苗幼兒園預防性侵害安全教育知識宣傳
性教育缺失=99%的中國年輕人是性盲
教育部規(guī)定的性健康教育內容(小學)(5篇)
全面性教育
提倡性教育=鼓吹性交?
安全性行為教育
快樂孕育孕婦學校特色教程
男孩離性侵很遠? 男孩被摸下體=不吃虧? 這堂性教育課多早上都怕晚!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發(fā)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名單 —中國教育在線

網址: 中國學校需要性別平等教育,不僅僅是“防性侵”教育 http://m.u1s5d6.cn/newsview613192.html

推薦資訊